论文摘要
要培养有德性的人,首先必须探究品德所赖以构成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探究其结构的运行规律,因而品德结构成为道德教育研究必然的、重要的领域。人的品德结构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那么对这种结构发展动力的探讨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过去的研究倾向于品德心理结构的静态研究,然而动力是推动品德结构生成与发展的根本因素,品德心理的研究就不能缺少对动力因素的探寻和动力机制的揭示。本文认为,影响品德心理结构发生发展的各个动力因素或者动力条件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动力结构,类似于DNA的螺旋结构,称之为三驱螺旋动力结构。本能内驱力和社会文化驱力以及心理内驱力构成三驱链条,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联结链条中间的“碱基”。本能内驱力和社会文化驱力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品德心理发生的张力,丰富发展着心理内驱力,在具体的实践中,就会产生道德需要,产生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而生知、情、意、行等品德因素本身也会成为整个结构的动力因素,发挥动力作用。品德结构是发展的、动态的、非匀速的,因而整个动力结构是螺旋上升的,各品德因素的品质是不断提高的。品德发展的三驱螺旋动力结构,启示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整体的和谐的道德教育模式。做到主体性道德教育和社会性道德教育有机统一,道德认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四个方面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建立和提倡生活的、实践的道德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