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

论文摘要

明万历年间,昆剧自吴地兴起,并成为全国性剧种。它不仅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更受到了统治者、士大夫和官僚的倡导,成为明中叶至清中叶最重要的全民性文化事项之一。昆剧舞美是随着昆剧勃兴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造型艺术。昆剧的独特表演方式决定了昆剧舞美重人物造型、轻舞台布景的总体风貌。 从昆剧形成的角度来看,昆剧与唐宋歌舞、宋元南戏和元明杂剧等都保持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这种继承关系在昆剧舞美,尤其在昆剧化妆中得到鲜明的体现。随着昆剧的繁荣,昆剧衣箱在文人、官商的资助下得到长足的发展。受明清法令的制约,昆剧服装基本以明代生活服饰为原型。衣箱制度的形成又受明代服饰等秩规定影响极大,形成了一套贵贱有别,等级有差的衣箱行头。男女文扮造型基本以明代生活服饰为蓝本。而戎扮则一部分将生活中的戎服搬上舞台,另一部分参照了明代寺院神将造型。昆剧服饰色彩与古代色彩观念有紧密联系。昆剧上下五色系统是中国传统五色观念的延续,它的形成与话本、小说等俗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昆剧服饰纹饰除了体现等级外,更体现了明代纹样写实化和寓意吉祥的特点。明清昆剧戏衣中大量采用当时日益商品化的顾绣和苏绣工艺,而纹绣针法经过手工艺人们不断改进也更加适合舞台展示。在苏州繁盛的手工业和商贸往来的刺激下,苏州戏衣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工艺商品而行销各地。此外,明中叶以后,随着社会工场手工业兴起,商业兴旺、经济繁荣,社会风气趋奢尚侈。明清之际,江南特别是苏州地区成为全国服饰时尚之都,各种“时世妆”自吴门传布各地。相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为明清昆剧服饰与服饰风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能。明清昆剧服饰在吸纳“时世妆”的同时,也对当时的服饰风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昆剧舞美风格的形成更是传统美学观念影响下的产物。如重人物造型、轻布景的舞台风貌最初或受物质条件和演出方式所限,但随着场上艺术的发展,艺人们已熟练运用借助简单道具,以身段代布景的写意化的演出方式,“虚实相生”,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时空环境。此外,追求“不似之似”和“生意之美”也成为昆剧舞美的显著特色。

论文目录

  • 序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昆剧舞美的相关概念
  • 三、研究成果综述
  • (一) 昆剧舞美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二) 相关研究历史及现状
  • 四、本文的研究角度
  • 第一章 宋元戏曲之源
  • 第一节 传统演出方式影响下的昆剧舞美特色
  • (一) 对宋元戏曲演出方式的继承
  • 1、流动作场
  • 2、高台演出
  • 3、独特换场方式
  • (二) 对传统演出方式影响下的昆剧舞美特性
  • 1、道具简便灵活
  • 2、角色装扮的程式化
  • 3、化妆突出醒目
  • 4、舞台背景强调装饰性
  • 第二节 对宋元戏曲化妆的继承
  • (一) 昆剧中面具与假形溯源
  • 1、昆剧化妆中面具与假形种类概述
  • 2、假形与假面的起源及在宋元戏曲中的应用
  • 3、影响昆剧中面具使用的几个因素
  • (二) 昆剧“俊扮”探源
  • (三) 昆剧丑角化妆探源
  • (四) 昆剧净角脸谱探源
  • 1、明代昆弋脸谱综述
  • 2、促成昆剧脸谱形成的因素分析
  • (五) 昆剧对元曲髯口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三节 与宋元戏曲服装关系的辨析
  • (一) 对唐宋歌舞服装的继承
  • 1、对民间歌舞服装的继承
  • 2、对宫廷歌舞服装的继承
  • (二) 昆剧服装是宋元南戏服装的变革
  • (三) 昆剧服装与元明杂剧服装是两个系统
  • 第二章 生活服饰之源
  • 第一节 以明代服饰为原形的背景
  • (一) 明清服制对形成及巩固昆剧衣箱制度的作用
  • (二) 昆剧穿戴制度确立的基础:明代服饰的“等秩性”
  • 第二节 以明代服饰为原型的表现
  • (一) 服饰造型
  • 1、文扮男子服饰以明代男服为原型
  • (1) 体服
  • (2) 首服
  • (3) 足服
  • 2、文扮女子服饰以明代女服为原型
  • (1) 体服
  • (2) 发式及头面
  • 3、戎扮服饰以明代戎服及寺院神将服饰为原型
  • (二) 服饰色彩
  • 1、昆剧服色“上、下五色”系统形成的背景
  • 2、昆剧服色体现明代服色特点
  • (1) 尊黄与尊红
  • (2) 以服色定官品
  • (3) “散民不敢服杂彩”
  • (4) 以绿为贱
  • (三) 服饰纹样及纹绣
  • 1、昆剧纹绣风格的形成
  • (1) 昆剧服饰纹绣与顾绣、苏绣的关系
  • (2) 昆剧服饰纹绣风格的流变
  • 2、昆剧服饰纹样体现明代服饰纹样特色
  • 第三节 昆剧服饰吸收明清之际江南服饰风尚
  • (一) 明代中后期服饰风尚产生的社会背景
  • (二) 明代服饰风尚中心的变迁:“京式”──“南装”
  • (三) “南装”与“苏样”服饰在清代昆剧服饰中的体现
  • 1、“托古求新”──昆剧男子巾服产生的背景
  • 2、“大雅将还”──昆剧男子常服体现的文人品味
  • 3、“吴衫白纻”与“月华裙”──昆剧女服的雅俗之辨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之源
  • 第一节 虚实相生
  • (一) “虚实相生”观念溯源
  • (二) 昆剧舞美中“虚实相生”之美的体现
  • 1、昆剧化妆所体现的虚实相生之美
  • 2、昆剧舞台“虚实相生”的布景营造所体现的意境之美
  • 第二节 不似之似
  • (一) “不似之似”观念溯源
  • (二) 昆剧舞美所体现的“不似之似”
  • 1、人物化妆所体现的“不似之似”
  • 2、砌末造型所体现的“不似之似”
  • 第三节 贵在“生意”
  • (一) “丑中美”观念溯源
  • (二) 昆剧舞美所体现的“生意”之美
  • 1、丑扮化妆所体现的“生意”之美
  • 2、钟馗扮相所体现的“生意”之美
  • 第四章 海纳百川之变
  • 第一节 不同演出环境中的昆剧舞美
  • (一) 明清宫廷昆剧演出舞美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 1、从面料来源看明清宫廷昆剧戏衣的唯美化倾向
  • 2、新剧目影响下“神鬼”服饰和面具的大量涌现
  • 3、砌末的“灯彩化”、“机关化”与“写实化”
  • (二) 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昆剧舞美风格比较
  • 1、苏昆的生存环境及其脸谱风格
  • 2、北昆的生存环境及其脸谱风格
  • 3、晋昆的生存环境及其脸谱风格
  • 第二节 其他戏曲的影响
  • (一) 花部秦腔的影响
  • (二) 京剧的影响
  • 1、早期京剧对昆剧服装的影响
  • 2、京剧繁盛期梅兰芳艺术实践对昆剧舞美的影响
  • 3、京剧脸谱对昆剧脸谱的影响
  • (三) 越剧的影响
  • 第五章 顺应潮流之变
  • 第一节 对世俗心理及趣味的迎合
  • (一) “趋利避害”心理对昆剧舞美的影响
  • 1、民间仪俗对昆剧服饰文化内涵的拓展
  • 2、民间“禁忌”与昆剧舞美原则的冲突
  • (二) “增饰娱目”的过度追求
  • 1、观众对于昆剧服饰“装饰性”的要求
  • 2、过度装饰对昆剧穿戴原则的影响
  • 第二节 “西风东渐”的影响
  • (一) 近代西式舞台及写实布景的东传
  • 1、近代西式舞台的传入及早期舞美设计师的培养
  • 2、戏曲写实布景的滥觞
  • (二) 改良思潮影响下的新装饰风格对戏曲服装的影响
  • (三) 新文化运动对脸谱艺术的批判
  • 结语 昆剧舞台美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 第一节 民间到宫廷──昆剧舞美的传播通道
  • (一) 昆剧舞美的重要资助人:家班主人
  • (二) 昆剧服饰对市民阶层服饰风尚的影响
  • (三) 昆剧服饰的加工和流通方式
  • 第二节 内演与外化──昆剧舞美的运化机制
  • (一) 内演──昆剧舞美受表演规律的制约
  • (二) 外化──观众审美导向下昆剧舞美的变异
  • 第三节 复古与创新──昆剧舞台美术的发展走向
  • (一) 回归传统的必要性
  • (二) 舞台布景的折衷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 《扬州画舫录》昆剧“江湖行头”节录
  • 附录二 昆剧舞台美术研究的原始资料及文物遗存
  • 附录三 图片索引
  • 后记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式微”与“中兴”:论20世纪上半叶昆曲盛衰的论说逻辑[J]. 戏剧艺术 2019(06)
    • [2].以化妆用品与手法的古今对比探讨昆曲的历史变迁[J]. 北方音乐 2019(24)
    • [3].昆曲元素在包具中的应用[J]. 西部皮革 2020(03)
    • [4].近现代天津昆曲发展[J]. 中国戏剧 2020(02)
    • [5].互联网时代昆曲经典剧目的传播[J]. 江苏社会科学 2020(01)
    • [6].保存和传承:俞平伯对昆曲的贡献[J]. 大舞台 2019(06)
    • [7].柯军:昆曲不分传统和当代[J]. 中国文艺评论 2020(03)
    • [8].张冉:我和昆曲的缘分[J]. 上海艺术评论 2020(01)
    • [9].丁修询:守护昆曲70年[J]. 中国京剧 2020(04)
    • [10].创作有时代特色的复古昆曲 导演“观其复”昆曲系列的思考与体会[J]. 中国戏剧 2020(05)
    • [11].“一带一路”倡议下苏州昆曲传承与发展策略探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8)
    • [12].融媒体背景下永嘉昆曲保护对策探讨[J]. 艺术评鉴 2020(08)
    • [13].昆曲剧团的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基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考察[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2)
    • [14].声学视域下昆曲小生念白的字声规律探赜[J]. 戏曲艺术 2020(02)
    • [15].湘地昆曲保护及传承[J]. 戏剧之家 2020(24)
    • [16].昆曲“老革命”碰到直播“新问题”[J]. 上海戏剧 2020(04)
    • [17].论扬州昆曲清唱传承的历程与启示[J]. 戏剧之家 2020(28)
    • [18].昆曲电影声音的创作空间[J]. 当代电影 2019(10)
    • [19].在苏留学生对昆曲表演艺术的欣赏期待调查报告[J]. 海外英语 2017(19)
    • [20].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昆曲新创剧目的曲学偏轨倾向[J]. 上海戏剧 2017(12)
    • [21].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传承与保护[J]. 黄河之声 2017(24)
    • [22].东南大学国家级艺术教育基地昆曲传播问题的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8(10)
    • [23].官方与民间:昆曲的兴衰[J]. 中国艺术时空 2013(05)
    • [24].昆曲的复古也是创新[J]. 中国艺术时空 2013(05)
    • [25].繁华与真淳:在台北看昆曲[J]. 中国艺术时空 2013(05)
    • [26].昆曲在明清时期的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 2015(11)
    • [27].昆曲大王——韩世昌[J]. 北方音乐 2013(04)
    • [28].探微无锡昆曲的历史流变——兼谈天韵社的昆曲清唱传承[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6(06)
    • [29].昆曲《李清照》的创作启示[J]. 大舞台 2016(Z1)
    • [30].昆曲曲学小讲堂之 昆曲的板制[J]. 上海戏剧 2017(01)

    标签:;  ;  ;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