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

论文题目: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构造地质学

作者: 胡勇

导师: 夏斌,徐凤银

关键词: 柴北缘,构造演化,地层层序,石油地质六大特点,勘探目标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体勘探程度不高,影响了人们对北缘地质认识的深化,特别是中生界沉积与演化规律认识还不够清晰,影响了人们对山前油气成藏条件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的进程。 本文总结了柴北缘勘探的历程和现状,指出了柴北缘近年来勘探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针对柴北缘油气资源状况,认为柴北缘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很大,勘探前景看好。针对柴北缘的现状,提出了柴北缘基础地质问题四大争论焦点:即构造单元划分、侏罗系地层的划分和展布、构造演化历史、构造成因和形成时间,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明确了本文的选题和所要研究的内容,厘定了研究思路。 本文从中国西部地区侏罗系盆地分布特征和中国西部侏罗系沉积特征入手,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和柴北缘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柴北缘属沉降-隆生-沉降-隆生型。在早、中侏罗世早期时,侏罗系的沉积环境是弱伸展和伸展的断陷,中侏罗世中期时转为坳陷,早白垩世以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运动,形成早期的古构造。新生代末期,受喜山运动晚幕的影响,祁连山向盆地发生逆冲,在山前形成推覆构造,成为有利勘探目标。从大煤沟标准剖面入手,进行了柴北缘侏罗系地层层序划分的研究,并通过对现今残余侏罗系地层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侏罗纪时期具有两大沉降带的观点,侏罗系向山前加厚,为山前逆冲带成藏提供了油源条件。通过研究,总结了柴北缘中、新生代石油地质具有六大主要特点,提出了赛什腾山前冲断带、赛什腾凹陷潜伏构造带和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为重点有利目标的勘探思路,对下一步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油气勘探历程和最新进展

二、勘探现状及邻区勘探潜力对比分析

三、柴北缘基础地质问题四大争论焦点

四、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1、选题依据

2、研究内容及方法

3、完成工作量

第一章、柴北缘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中国西部地区侏罗系盆地分布特征

第二节、中国西部侏罗系沉积特征

第三节、阿尔金构造域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的影响

一、阿尔金断层走滑活动

二、阿尔金走滑断层对柴达木盆地的影响

第四节、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背景

一、元古代大陆克拉通演化阶段

二、震旦纪-早古生代陆内裂谷-大洋演化阶段

三、晚古生代-三叠纪古特提斯演化阶段

四、侏罗纪-白垩纪陆内伸展挤压旋回

五、早第三纪-第四纪陆内伸展挤压旋回

第五节、柴北缘盆山接触关系

第二章、柴北缘侏罗系地层划分、分布及原形盆地特征

第一节、侏罗系地层的层序划分

一、冷科1井、冷103井和马参1井地层层位的标定

二、侏罗系地层的划分

第二节、侏罗系地层的分布特征

一、侏罗系的残余分布无迁移特点,且与现今构造面貌无关

二、柴北缘侏罗纪各个时期层序的空间叠置规律

三、晚白垩世的构造变形是控制侏罗系现今分布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侏罗纪原型盆地的讨论

一、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伸展断陷

二、中侏罗-晚侏罗世坳陷盆地

第三章、柴北缘中、新生代石油地质特点

第一节、构造单元南北分带,东西分块

第二节、演化经历多期反转,中生代和新生代发育两大构造旋回

一、中生代伸展-挤压构造旋回

二、新生代伸展-挤压构造旋回

三、柴北缘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

第三节、新构造以逆冲为主,走滑为辅

一、柴北缘的变形时间

二、柴北缘变形的主应力方向

三、柴北缘变形特点

第四节、构造样式多,圈闭类型丰富

一、构造样式

二、柴北缘构造发育规律

三、柴北缘圈闭类型丰富,以构造为主

第五节、两套烃原岩,多套储盖组合

一、柴北缘地区油气比较单一,质量较好,厚度较大

二、多套生储盖组合

第六节、多种类型油气藏,断裂和古隆起是两大主要控油因素

第四章、勘探潜力分析

第一节、已发现油气田的特征

第二节、六大突破性发现和启示

第三节、勘探领域分析

第五章、问题与讨论

主要结论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 李延钧.西南石油大学2006
  • [2].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 曾春林.中国矿业大学2009
  • [3].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 陈迎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4].青海省滩间山地区内生金属矿产成矿作用研究[D]. 张延军.吉林大学2017
  • [5].柴北缘锡铁山滩涧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其时代归属[D]. 付建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
  • [6].祁连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地球化学研究[D]. 张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 [7].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海西晚期—印支期构造特征研究[D]. 彭渊.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
  • [8].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煤储层物性特征与综合评价[D]. 侯海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 [9].陆壳深俯冲过程中的洋—陆转换与流体活动:以西大别和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为例[D]. 刘小驰.中国地质大学2013
  • [10].柴北缘古生代花岗岩类成因及其造山响应[D]. 吴锁平.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相关论文

  • [1].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 曾春林.中国矿业大学2009
  • [2].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D]. 曹国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3].柴西第三系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江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4].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喜马拉雅运动与油气成藏研究[D]. 陈新领.西南石油学院2004
  • [5].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D]. 曹海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6].柴达木北缘西段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汤济广.中国地质大学2007
  • [7].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D]. 吴光大.吉林大学2007

标签:;  ;  ;  ;  ;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