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陕南汉中小城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近年来小城镇迅速的发展,对其历史文化遗产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以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宁强、勉县、城固、西乡四县城公共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典籍、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多层面、多维度,研究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历史沿革、空间特征以及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良性发展模式。第一章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水平以及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研究了陕南汉中小城镇的历史沿革以及小城镇空间的变迁,包括小城镇的自然和文化背景、历史沿革、空间演进以及传统空间的特征。第三章研究了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特征。从公共空间的形态以及类型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区位特征,并且对小城镇的传统和现代公共空间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公共空间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第四章阐述了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现状,总结出其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其问题形成的原因。第五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的可操作层面探索了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良性发展模式。并且借鉴成功的公共空间案例,对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提出了建设方案,即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为旅游和绿色产业提供平台和窗口,展示地域文化,以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经济带动公共空间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第六章对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建设进行总结和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地域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1.4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
  • 1.4.1 小城镇
  • 1.4.2 公共空间
  • 1.4.3 空间形态
  • 1.4.4 研究范围
  • 1.5 研究框架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内容
  • 2 历史──陕南汉中小城镇的沿革与城镇空间变迁
  • 2.1 汉中小城镇的区域自然与文化背景
  • 2.1.1 自然背景
  • 2.1.2 文化背景
  • 2.2 汉中小城镇历史沿革与空间演进
  • 2.2.1 宁强县城
  • 2.2.2 勉县县城
  • 2.2.3 城固县城
  • 2.2.4 西乡县城
  • 2.3 汉中小城镇传统空间特征
  • 2.3.1 筑城为君的思想传承
  • 2.3.2 四方形城郭
  • 2.3.3 场所文脉特征
  • 2.3.4 “一水一街一城镇”的空间形态
  • 2.4 小结
  • 3 特征──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形态与类型分析
  • 3.1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区位特征
  • 3.1.1 线型分布
  • 3.1.2 滨水小城镇
  • 3.2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
  • 3.2.1 传统“公共空间”
  • 3.2.2 现代公共空间
  • 3.3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类型特征
  • 3.3.1 街道
  • 3.3.2 广场
  • 3.3.3 城镇边缘带
  • 3.4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分布特征
  • 3.5 小结
  • 4 诊断──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现状
  • 4.1.1 宁强
  • 4.1.2 勉县
  • 4.1.3 城固
  • 4.1.4 西乡
  • 4.2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 4.2.1 小城镇规划理论的缺失
  • 4.2.2 城市化妆运动的继续
  • 4.2.3 公共空间建设缺乏整体性延续性
  • 4.2.4 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
  • 4.2.5 公共空间缺乏文化内涵
  • 4.2.6 公共空间缺乏地域特色
  • 4.3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3.1 区位因素
  • 4.3.2 政治经济因素
  • 4.3.3 地域文化因素
  • 4.3.4 时间因素
  • 4.4 小结
  • 5 对策──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良性发展模式探索
  • 5.1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探索
  • 5.1.1 “西北小江南”发展的时代性
  • 5.1.2 汉中小城镇的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
  • 5.1.3 南北兼容地域性特征的传承
  • 5.1.4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保护
  • 5.2 国内可借鉴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
  • 5.2.1 文脉延续──传统街区公共空间整合
  • 5.2.2 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
  • 5.2.3 诗意栖居──城镇边缘带
  • 5.3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建设策略
  • 5.3.1 深化理论研究
  • 5.3.2 挖掘汉水文化
  • 5.3.3 构建特色街区
  • 5.3.4 投资多元化
  • 5.4 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良性发展模式
  • 5.4.1 宁强──蜀道明珠
  • 5.4.2 勉县──三国文化名城
  • 5.4.3 城固──历史文化名城
  • 5.4.4 西乡──茶乡名城
  • 5.5 小结
  • 6 结语:对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小城镇老年人社区合唱现状调研及推广意义[J]. 明日风尚 2018(03)
    • [2].基于夜环境保护的中小城镇照明规划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34)
    • [3].重构中小城镇发展动力的理性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 2018(02)
    • [4].林泽炎:走大中小城镇建设并举道路[J]. 红旗文稿 2013(07)
    • [5].关于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电动自行车使用状况的对比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1)
    • [6].盐城宜居中小城镇建设方法探讨[J].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7].中小城镇生态景观特色创新研究[J]. 城市地理 2015(20)
    • [8].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6)
    • [9].我国中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1)
    • [10].中小城镇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以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化利用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9)
    • [1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4)
    • [12].半城镇化人群落户中小城镇的意愿及影响机制分析——以成都市近郊为实证[J]. 干旱区地理 2016(04)
    • [13].空间分异视角的中小城镇就业承载作用分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4(06)
    • [14].集聚不经济与中小城镇的结构优化作用[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5].贵州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 广西轻工业 2010(01)
    • [16].湘中地区中小城镇社区体育志愿者现状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08(02)
    • [17].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以邢台市为例[J]. 大家 2012(08)
    • [18].推进中小城镇农业标准化的措施[J]. 科技传播 2014(06)
    • [19].中小城镇的持续发展与工业退出之路——以湖北省黄石市团城山片区改造为例[J]. 大众文艺 2012(16)
    • [20].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系统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09(04)
    • [21].西南地区中小城镇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调查与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17)
    • [22].浅析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适用工艺[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9)
    • [23].中国科协开展“中小城镇气象致灾问题”调研[J]. 科技导报 2013(22)
    • [24].浅析小城镇房屋建设规范化的必要性[J]. 科技风 2008(02)
    • [25].中小城镇转型升级建设过程中系统化发展思路探讨[J]. 门窗 2013(10)
    • [26].中小城镇建设尤其要凸显文化元素[J]. 学术评论 2012(03)
    • [27].水运与卫河流域中小城镇的发展——以明清道口镇为中心的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8].加快中小城镇“数字房管”建设[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2)
    • [29].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工贸型中小城镇产业转型发展初探[J]. 小城镇建设 2013(07)
    • [30].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浅谈[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5)

    标签:;  ;  ;  ;  

    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