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情说研究

荀子性情说研究

论文摘要

荀子对性情问题的诠释,是目前学界讨论的一个重点,尤其在新近出土文献郭店简、上博简面世后,简文中关于性情思想的相关资料,虽然所论层面不同,但也为荀子性情思想研究提供了学派学理方面的呼应。荀子性情说对于人性论研究既有其独特创新之处,也有对前代儒学争辩问题的继承发展。本文拟对荀子性情思想进行深入系统的剖析,以期更好地把握荀子学说体系。本文分三部分对荀子的性情说进行探讨。第一部分论述荀子性情说之根源—依托“天人之分”的思想。荀子之论性情是建基于他“天人之分”哲学思想之上的。他认为天是客观自然之天,人是天生万物之一种而又特立独出者,人的本性也是自然的,天人各有不同的规律。“人”以及人的性情源自天然,秉受于天。人应该在“参天地”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和谐的理想状态。第二部分对荀子的“性”、“情”观念做系统梳理。荀子的性、情观念正是由这种天人之分的哲学基础所规定的。虽然荀子独树一帜地提出了性恶论,但荀子定义性和论证性恶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层面,联系到他对“情”的相关阐述更证明了这一点。荀子对“性”有不同定义,有作为万物之性的“性”,更有作为人“类”的“性”,最基本定义应该是“性者,本始材朴也”;荀子之前对“情”的意义仅限于一般性的理解,到荀子这里发生了变化,从荀子对“情”的论述可以看出,“情”在某个层面上成为与“性”对等的一个概念,同时它在一定意义上还具有了道德价值。“情”的意义在荀子这里得到了拓展,在其人性思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情不仅承担了人性“恶”的流向,还隐含着“善”的因素。同时荀子还重点强调了“欲”与性情的关系及作用,认为“欲”与性、情一样是受于天之自然,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在于如果顺欲而为就会出现纷争残斗等恶行。儒家传统的“礼”在此与人之性情从源头上关联在一起,礼的功用既在于化性起伪,亦在养情导欲。第三部分阐述荀子关于性情完善的思想。既然性情受之于天,自然而然,那么对于性情的不美就要想办法加以制导,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用外在的礼义教化规范人的性情,同时由于人本身具有“可以知”、“可以能”的自然材质,“认知心”成为接受礼义教化的重要的内在潜能,可以顺利完成“化性起伪”的过程。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而最终走向“化性起伪”,为其倡导的礼义教化奠下了人性的基础,冀以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寻觅成为道德圣人的道路。假定荀子仅仅认为人性是恶的,而不去讨论“善”的可能,那么“人性是恶的”这个论断也没有积极的意义,荀子所注重的,恰恰是礼义对性情的顺养与制导,是对“善”的肯定和追寻,所以他提出的性恶论的中心命题应该是“化性起伪”、“以礼养情”。荀子独特的性情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战国后期,中国社会由初始七雄争霸的纷争局面渐趋统一,反映在思想文化思潮上,则促使了各家思想的大融合,荀子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丰富。他在学宗孔子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广泛研究、批判、吸收各家学说的精华,成为先秦百家之学的总结者,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荀子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尽管与孔孟是不同的路径,却仍旧遵循了儒家重视情的路子,论述之中反映出对现实世界的热切关注,虽然是从情、欲等感性层面论人性,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思辨特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性情说的哲学基础——天人之分
  • (一) “明于天人之分”
  • (二) “知天”而“制天命”
  • 二、 荀子的性情论
  • (一) 荀子“性”的内涵解析
  • (二) 荀子“情”的内涵
  • (三) 欲——情之应
  • (四) 性情关系
  • 三、 性情的完善——化性起伪,礼以养情
  • (一) 化性起伪
  • (二) “心”对于性情完善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荀子“解蔽”认识论中的反思意向[J]. 现代交际 2020(02)
    • [2].荀子的性情论美育观[J]. 美术研究 2020(01)
    • [3].荀子“礼”教的伦理秩序向度及其逻辑[J]. 伦理学研究 2020(01)
    • [4].荀子行历述考及补正——以钱穆先生的考辨为主轴[J]. 中国哲学史 2020(05)
    • [5].先秦思想的总结者荀子[J]. 前进 2020(09)
    • [6].荀子法律思想研究[J]. 戏剧之家 2018(20)
    • [7].荀子的宗教向度及其价值探析[J]. 齐鲁学刊 2019(03)
    • [8].荀子公平思想探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9].荀子入秦[J]. 前线 2019(11)
    • [10].天人之分与性朴趋恶——试论荀子礼法观念的起源[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5)
    • [11].论荀子哲学思想的创新性[J]. 邯郸学院学报 2017(04)
    • [12].荀子“礼法”教化思想的现代启示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3].“国”之治如何可能?——荀子政治哲学的一个维度[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4].礼与法——荀子与法家的根本差异[J]. 中国哲学史 2018(04)
    • [15].品读国学经典 提升学习能力——荀子学习之道及其启示[J]. 青海党的生活 2016(01)
    • [16].荀子的“国妖”论[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7].荀子“应时”观及其生态学意义[J]. 东方论坛 2016(06)
    • [18].荀子的道德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伦理学研究 2017(01)
    • [19].秩序重建:荀子大一统思想研究[J]. 西部学刊 2017(03)
    • [20].《荀子·劝学》中“参省乎己”考释[J]. 兰台世界 2017(07)
    • [21].荀子基于人的局限性的社会秩序建构理论探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4)
    • [22].儒道互补中的荀子诚信伦理——荀子道德哲学研究之四[J]. 邯郸学院学报 2017(03)
    • [23].论说文中译英策略——以《荀子·劝学》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4)
    • [24].荀子的人性论辨正——“性”“伪”“化性起伪”逻辑关系的解读[J]. 武夷学院学报 2016(01)
    • [25].《荀子》中的两型文化——以荀子的学术批评为中心[J]. 临沂大学学报 2016(02)
    • [26].荀子礼法思想研究的理论困境与体系建构[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2)
    • [27].荀子诚论发凡[J]. 道德与文明 2016(04)
    • [28].荀子“思慕”论——兼与关爱伦理思想比较[J]. 伦理学研究 2014(06)
    • [29].豪放厚重 通俗近人——《荀子史话》读后[J]. 高校社科动态 2015(01)
    • [30].凡圣之辨——荀子“心”、“理”关系的双重模式[J]. 邯郸学院学报 2015(01)

    标签:;  ;  ;  ;  

    荀子性情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