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和成土母质对红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和成土母质对红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田间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典型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从施肥处理等人为因素和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土壤短期碳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作物生长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包括施肥处理和耕作,根际微域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土壤团聚体结构也发生变化。施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其中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效果最好。(2)研究的六种施肥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用肥料对土壤有机碳总量、土壤0.25~2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都有促进作用;且施用有机肥及与无机肥配施对的处理效果更加显著。(3)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分蘖期低、抽穗期高、结实期低、成熟期高的“N”型变化。水稻收获时与移栽时相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显著。说明水稻生长会引起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敏感性变化。(4)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不同,对总有机碳含量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也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水稻土团聚体结构较好,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最差,总有机碳含量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也有同样的规律。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和成土母质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结构,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等的特征,初步认识了短时间尺度内,稻田生态系统植株碳固定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动态特征,为我国稻田的土壤碳管理积累了研究资料,对温室气体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土壤团聚体
  • 1.2.2 土壤有机碳
  • 1.2.3 土壤有机碳与根际微域环境
  • 1.2.4 土壤活性有机碳
  • 1.2.5 成土母质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处理和样品采集
  • 2.2.1 实验设计
  • 2.2.2 土壤样品采集及处理
  • 2.3 测定方法
  • 2.3.1 土壤干团聚体筛分
  • 2.3.2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water stable aggregate)筛分
  • 2.3.3 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的测定
  • 2.3.4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的测定
  • 2.3.5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2.4 数据计算与统计
  • 第三章 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 3.2.2 不同水稻生育期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变化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水稻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短期动态变化
  •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不同生长期根际土壤DOC的变化
  • 5.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5.2.3 施肥前后水稻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
  • 5.3 小结
  • 第六章 成土母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变化
  • 6.2.2 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中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6.2.3 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差异
  • 6.3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 7.1.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7.1.3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7.1.4 成土母质对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壤生态学[J]. 生态学报 2014(18)
    • [2].施肥措施对不同母质侵蚀红壤的修复效应[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3].不同蚓粪添加量对红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 [4].加强红壤退化分区治理,促进东南红壤丘陵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J]. 土壤 2015(02)
    • [5].江西红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参比特征研究[J]. 土壤通报 2019(05)
    • [6].天然红壤吸附钍的行为研究[J]. 湿法冶金 2017(04)
    • [7].开拓资源优势,创新研发潜力,为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纪念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30周年[J]. 土壤 2015(02)
    • [8].红壤坡耕地耕层质量特征与障碍类型划分[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12)
    • [9].红壤典型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积累与分布特征研究进展[J]. 土壤 2015(02)
    • [10].磷与镉对不同类型耕型红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1].武夷山红壤、黄红壤与黄壤参比及合理开发利用[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1)
    • [12].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电荷特性研究[J]. 土壤 2011(03)
    • [13].不同施肥和调理剂对侵蚀红壤肥力和抗侵蚀性的修复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4)
    • [14].红壤性质的验证与改良实验[J]. 地理教学 2013(10)
    • [15].红壤耕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人民珠江 2016(11)
    • [16].蚯蚓粪对红壤中柑橘根系生长和铁吸收的影响[J]. 福建果树 2008(03)
    • [17].生育期对红壤旱坡花生地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6)
    • [18].武夷山红壤、红黄壤、黄壤定量识别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9)
    • [19].武夷山红壤、黄红壤、黄壤参比及其开发利用[J]. 绿色科技 2015(02)
    • [20].氮磷钾肥配施对轻镉污染红壤中小白菜生长及镉累积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05)
    • [21].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红壤退化地水土流失动态变化预测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4)
    • [22].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1)
    • [23].肥料中不同比例硝态氮对红壤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1)
    • [24].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磷素固持与释放能力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7(05)
    • [25].江西红壤α-淀粉酶分离株的多态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5)
    • [26].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20(02)
    • [27].不同钝化材料对红壤中铜有效性的影响及机理[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7)
    • [28].水稻旱作下土壤水分状况和施用磷肥对红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1(06)
    • [29].不同培肥措施对新垦耕地红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9(06)
    • [30].高效种植模式让红壤开出了金花[J]. 农村百事通 2018(09)

    标签:;  ;  ;  ;  

    长期施肥和成土母质对红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