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规划设计策略

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规划设计策略

论文摘要

城市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建筑和空间环境,是一种特珠的文化载体,记录着城市历史演变的轨迹。城市历史建筑及环境是人类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更是城市特色与魅力的体现。但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城市建设与历史环境保护相冲突,大量的历史建筑环境被严重破坏,城市中普遍存在新建筑与历史环境不协调的现象。而相关的学术研究则主要停留在宏观规划和古建筑修缮等层面,缺乏相应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研究。因此,研究城市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设计迫在眉睫。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探索历程,研究产生上述诸多问题的背景及原因,归纳总结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针对新建筑所处的历史环境的不同,总结相应的规划手法和设计手法;以大量的实例分析来对具体的手法进行剖析,力图对实际设计项目起到借鉴意义;对我国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希望引发更多的讨论与研究,以解决我国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筑规划设计的实际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既往研究综述
  • 1.3.1 国内既往研究
  • 1.3.2 国外既往研究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概念界定
  • 1.6.1 城市历史环境
  • 1.6.2 新建筑与旧建筑
  • 1.7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8 小结
  • 第二章 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规划设计的探索历程
  • 2.1 我国关于历史环境新建筑设计的探索历程
  • 2.1.1 古代新建筑探新
  • 2.1.2 近代民族复兴时期新建筑探新
  • 2.1.3 五十年代的新建筑探新
  • 2.1.4 八九十年代西方思潮对新建筑的影响
  • 2.1.5 新世纪多元化对新建筑的影响
  • 2.2 国外关于历史环境新建筑的探索历程
  • 2.2.1 古代:新建筑与周围历史环境自然协调
  • 2.2.2 现代主义时期: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破旧立新
  • 2.2.3 后现代主义时期:新旧建筑结合中融入历史元素
  • 2.2.4 当代设计的多元化对新建筑的影响
  • 2.3 总结与反思
  • 第三章 当前历史环境新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3.1 历史环境的新建筑是一个持续性话题
  • 3.2 历史环境新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 3.2.1 城市功能的突变
  • 3.2.2 城市空间形态的破坏
  • 3.2.3 城市高度轮廓的冲突
  • 3.2.4 城市建筑风格的混淆
  • 3.2.5 城市空间肌理的失衡
  • 3.3 造成历史环境新建筑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国家关于历史环境更新的政策法规的缺失
  • 3.3.2 开发商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 3.3.3 建筑师对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知识的不完备
  • 第四章 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手法
  • 4.1 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规划设计理念
  • 4.1.1 整体性协调设计原则
  • 4.1.2 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中西差异
  • 4.1.3 历史环境新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 历史环境新建筑从城市设计角度的规划手法
  • 4.2.1 整合城市空间形态
  • 4.2.2 延续城市空间肌理
  • 4.2.3 保护城市历史空间轮廓线
  • 4.2.4 建立城市空间秩序
  • 4.3 历史环境新建筑在空间与造型处理方面的设计手法
  • 4.3.1 建筑空间的呼应
  • 4.3.2 建筑体量与尺度的相似
  • 4.3.3 建筑细部的限定
  • 4.3.4 建筑技术的对比
  • 4.3.5 新旧建筑风格的对比
  • 4.3.6 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规划设计手法
  • 4.4 历史环境新建筑规划设计的法规控制
  • 4.4.1 西方国家关于历史环境新建筑规划设计的法规控制
  • 4.4.2 我国关于历史环境新建筑规划设计的法规控制
  • 4.4.3 针对历史环境新建筑规划设计的法规建议
  • 4.4.4 针对历史环境新建筑规划设计的政策层面的建议
  • 4.5 论文可做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 第五章 案例分析研究
  • 5.1 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历史沿革
  • 5.1.1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
  • 5.1.2 民国时期的天安门广场
  • 5.1.3 建国以后的天安门广场
  • 5.1.4 现代:国家大剧院
  • 5.2 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的启示
  • 5.2.1 天安门建筑群选址定位
  • 5.2.2 视线分析
  • 5.2.3 空间形态分析
  • 5.2.4 国家大剧院对天安门广场的贡献
  • 5.2.5 总结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京东堂室内历史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的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03)
    • [2].美国历史环境保护内在动因解析[J]. 中国文化遗产 2014(05)
    • [3].中国印度英语教学对比[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2)
    • [4].揭开“雷锋报告录音”的往事[J]. 人生十六七 2017(Z4)
    • [5].历史环境再生之道:术器基承与时空转换[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11)
    • [6].历史环境与建筑创作的和谐发展[J]. 山西建筑 2009(05)
    • [7].“被打断的南京”——浅谈南京城乡历史环境现状及发展[J]. 建筑与文化 2019(09)
    • [8].“被打断的罗马”与被打断的广州——城市历史环境的现实困境与学科危机[J]. 建筑学报 2016(12)
    • [9].浅析新历史环境下的马列主义教育[J]. 金田(励志) 2012(08)
    • [10].城市历史环境保护与整治的梯度方法[J]. 北京规划建设 2012(06)
    • [11].马克思的“历史环境”理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2].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历史环境保护研究[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02)
    • [13].艺术节事融入澳门城市历史环境的价值与途径[J]. 美术大观 2020(05)
    • [14].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历史环境保护——英国邻里规划实践的启示[J]. 上海城市规划 2019(06)
    • [15].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01)
    • [16].城市设计视野中的历史环境复兴型保护[J]. 中华建设 2015(09)
    • [17].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的保护[J]. 上海城市规划 2015(05)
    • [18].风暴之后——“英国遗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环境保护策略分析[J]. 中国名城 2010(08)
    • [19].英国城乡历史环境保护的要素类型与操作方法[J]. 南方建筑 2019(01)
    • [20].佛像鉴定的基本规律[J]. 收藏 2011(09)
    • [21].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力责任[J]. 经济导刊 2016(10)
    • [22].浅析淮河历史文化的形成渊源与发展[J]. 治淮 2017(05)
    • [23].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6(87)
    • [24].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形成的历史环境和基础[J]. 学理论 2011(18)
    • [25].城市历史环境下的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申遗研究[J]. 世界建筑 2019(11)
    • [26].城市化进程中东北三江地区历史环境保护探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6)
    • [27].适应转型 自觉转轨 主动转变——四谈“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J]. 江苏教育 2012(29)
    • [28].历史是如何书写的?[J]. 东方藏品 2018(03)
    • [29].汉敦煌郡文化空间体系的构成及其历史环境的整体性解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11)
    • [30].管理风险与历史环境:多佛尔西码头复兴[J]. 中国港口 2017(S2)

    标签:;  ;  ;  ;  

    历史环境中新建筑的规划设计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