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腐木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进口辐射松木材,防腐性能,可处理性,热处理
防腐木材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马星霞,张景朋,李晓文,蒋明亮[1](2019)在《进口辐射松木材可处理性能及防腐性能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进口辐射松木材的天然耐腐性能及其热处理材、防腐处理材的防腐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进口辐射松木材天然耐腐等级为Ⅲ级(稍耐腐),热处理可使耐腐等级提高到Ⅰ级(强耐腐):其心、边材渗透性差异大,边材短时间真空处理即可,而心材则需先真空处理再常压浸泡,载药量可达到1.17 kg/m~3。使用CuAz-5处理边材,在载药量为0.97 kg/m~3时,室内测试的质量损失率低于5.7%;载药量为1.4 kg/m~3时,8年野外埋地测试材质完好。(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常璐璐[2](2019)在《基于印楝种仁的木材防腐微胶囊制备及其抑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材料,每年由于腐朽和霉变导致木材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研究表明,每年有约占木材生产量15%的木材因腐朽而损失掉,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传统防腐剂因其毒性大、污染环境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此开发新型植物源防腐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植物源防腐剂具有高效、人畜无害,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同时不稳定、易挥发等缺点又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开发出新型植物源木材防腐剂可以扩大木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寿命,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印楝(Azadirachta IndicaA楝Juss.)种仁富含丰富的抑菌物质,因此其具有成为新型木材防腐剂的潜力。本论文运用叁种溶剂对印楝种仁进行提取,优选出乙醇为最理想的提取溶剂,并对3种印楝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探索出抑菌效果差异的原因。之后优化了印楝种仁的提取工艺,并将印楝种仁提取物微胶囊化,制备出热稳定性优良的植物源防腐剂。对印楝提取物及其微胶囊的抑菌机理、固着机理及耐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新型植物源防腐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评价印楝种仁提取物对五种木材真菌抑菌效果及成分分析。印楝种仁提取物以甲醇、正己烷及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水浴搅拌法提取印楝种仁活性成分,并对提取物进行抑菌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叁种提取物对五种木材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成本及安全性,以乙醇提取物作为提取溶剂最为合理。采用GC/MS对甲醇、正己烷及50%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分别鉴定出21、11和17种化合物,包括多种硫化物,角鲨烯等有杀虫和抑菌效果的活性物质,其中虾青素和南美蟾毒精为首次从印楝种仁中分离得到。(2)优化印楝种仁提取率并对提取物抑菌机理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印楝种仁提取工艺参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5%,液料比10:1(mL·g-1),温度45℃,提取得率为14.98%。利用含药培养基法对最低抑菌浓度提取物生长效果进行测定,并采用光学显微镜(O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抑菌机理进行初探,发现提取物对五种真菌的形貌均产生了显着的影响,表现为菌丝扭曲变形、断裂,细胞内溶物流出,霉菌孢子明显减少等。(3)制备印楝种仁提取物微胶囊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将印楝种仁提取物微胶囊化,对制备过程中涉及的壁材种类、乳化剂种类和用量、酸化剂种类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制备最佳条件为叁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1%SDS为乳化剂,10%NH4C1为酸化剂。探究乳化转速及固化时间与粒径分布规律的关系,分析得出乳化速度对微胶囊壁厚影响不大,但2000r/min内,乳化速度越快,微胶囊粒径越小。固化时间对微胶囊粒径影响很小,但固化时间越长,微胶囊壁厚越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出印楝提取物和壁材之间无化学反应发生,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混合。通过TG/DTG曲线可以发现,叁种试剂的热稳定性依次为:壁材(AMS)>印楝提取物微胶囊(MNE)>印楝提取物(NE)。将提取物微胶囊化能很好地解决印楝提取物不稳定、易挥发的问题。(4)研究微胶囊在木材中分布规律及其处理材抗菌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胶囊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微胶囊主要分布于木材导管,纹孔有少量附着,木射线中无胶囊。通过室内试验对印楝提取物微胶囊(MNE)处理材进行防霉、防腐性能测定,结果发现,MNE处理材对叁种霉菌(黑曲霉、绿色木霉和桔青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均能达到5级防霉效果。印楝提取物物(NE)处理材防霉效果次之,微胶囊壁材(AMS)处理材对叁种霉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室内耐腐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褐腐处理,MNE处理材具有明显的耐腐效果,杨木失重率较素材降低31.7%,而NE处理材防腐效果略差,失重率较素材降低25.3%。相比素材白腐12周的失重率,MNE和NE处理材分别降低了 13.7%和8.4%。AMS处理材对两种腐朽菌均无抗性,微胶囊处理材抑菌作用主要来源于印楝种仁提取物。(5)探究微胶囊固着机理及其处理材耐腐机理。将处理材进行为期3个月的室内耐腐试验,结果发现,经褐腐(密粘褶菌)及白腐(彩绒革盖菌)处理后的菌丝能穿过杨木纹孔,并在木材导管中大量扩散。NE、MNE处理材内部菌丝明显多于AMS处理材及素材,且菌丝变粗,表面不光滑,出现断裂,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通过FTIR、XRD等表征手段,发现褐腐菌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白腐菌对木质素降解作用更强。MNE处理材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慧[3](2019)在《芬兰斥资研究新型木材防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芬兰: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2016年2月报道,在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创新城市项目及5家木材工程、木材防腐、化工方面的企业共同资助下,东芬兰大学、奥卢大学,以及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联合实施"利用纳米技术对木材进行生物防腐处理"项目(SafeWood)。Tekes为此项目共资助45万欧元。(本文来源于《国际木业》期刊2019年02期)
秦理哲,胡拉,杨章旗,段文贵[4](2019)在《ACQ防腐处理对马尾松木材胶合强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铜氨(胺)季铵盐(ACQ-D)防腐剂处理马尾松木材,以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聚氨酯(PUR)和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RPF)为胶黏剂制备防腐材胶合试样,研究胶黏剂种类和防腐剂处理浓度对马尾松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PI、PUR、RPF适用于ACQ处理马尾松的胶合,平均剪切强度和木破率均达到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要求。胶黏剂种类对防腐材胶合强度有显着影响,表现为PUR和RPF的剪切强度优于API。与未处理材相比,ACQ处理对API胶合有负面影响,对PUR胶合有增强效应,对RPF胶合没有显着影响。在ACQ浓度为0.1%~1.0%范围内,胶合强度没有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罗来朋,朱红霏,高珣,林琳,庞久寅[5](2018)在《纳米木聚糖处理对木材防腐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温度、碱浓度、固液比等制备木聚糖的工艺参数。以制备的木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工艺,制备粒径较小、分子量较低的纳米木聚糖,并以其为防腐剂处理杨木试样,结果表明:木聚糖提取率影响因素的顺序为:提取温度>碱浓度>固液比,理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0℃,碱浓度10%,固液比为1∶7,最佳提取率为42.647%;纳米木聚糖的粒径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在60℃条件下,得到纳米级木聚糖的粒径最小,为45.99 nm;试件的载药量随着纳米木聚糖浓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当纳米级木聚糖浓度为10%时,杨木质量损失率在7.63%左右,属于强耐腐级别。(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曹长坤[6](2018)在《如何正确选用防腐木材》一文中研究指出防腐木材是经过防腐处理,使其具有防腐、防虫、防霉的改性木材。防腐木材能够提高木材的使用寿命,扩大木材的应用范围,被广泛应用在园林景观、木结构建筑、庭院花园、儿童游乐设施中,是木材建材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绿色建材产品。本文主要介绍防腐木材的使用要求和选用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华建筑报》期刊2018-07-17)
李丹,姬宁,杨守禄,刘家磊[7](2018)在《赤松心材提取物在木材防腐防霉变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赤松心材提取物不同浓度溶液作为木材防霉剂,对木材上常见的六种霉变菌进行培养基抑菌试验,并对水曲柳木材的防腐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5 g/L浓度的提取物对六种霉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黄曲霉、黑曲霉、杂色曲霉、彩绒革盖菌四种霉菌的抑制效果与铜唑抑菌效果相当;对可可球二孢的抑制效果优于铜唑;而对于绿色木霉霉菌的抑制效果要弱于铜唑;当提取物浸渍液浓度2.0 g/L以上、吸药量0.43 g/m~2以上时,提取物溶液冷浸处理的水曲柳木材防腐等级可达I级.(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振新[8](2018)在《阴沉化防腐木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阴沉木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木材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价值,被誉为“植物界的木乃伊”。其芳香致密、色彩光鲜、经久耐腐。本论文通过对阴沉木形成和变化原因的思考,模拟形成的微生态环境,对速生林木材进行处理,进而制备一种绿色、优质的新型防腐木材——阴沉化防腐木材。本研究首先对楠木阴沉木与速生林木材(杨木、杉木)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阴沉木较速生林木材的主要性能及化学成分差异,然后基于纳米物质与植物源提取物合成的基质土壤在一定温度、时间真空条件下对木材作用,制备阴沉化防腐木材,再对该防腐木材的耐腐性能进行分析、评价,最终通过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设备分析阴沉化防腐木材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元素的变化,阐述阴沉化防腐木的防腐机理。以下为本试验所获得的主要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楠木阴沉木、北京杨、杉木叁种木材进行了密度、耐腐性能及微观结构、化学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楠木阴沉木与北京杨、杉木的密度相比较大,同周期耐腐测试后,其耐腐性能较好,楠木阴沉木的细胞管壁内含晶状物较多,半纤维素存在部分降解,结晶度较高,其内部含有丰富的方解石型碳酸钙,较速生林相比其钙的含量极高。2.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对合成基质土壤中纳米碳酸钙、桐油与土壤的分别配比、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调控,制备阴沉化防腐木材。结果表明:阴沉化防腐处理可显着提升木材的增重率、密度及耐腐性能,在正交设计中的阴沉化防腐处理木材均达到II级耐腐等级以上,经验证,纳米碳酸钙的添加量为25g,桐油的添加量为300g,处理温度为175℃,处理时间为7h,阴沉化防腐木材的增重率达到最大为140.61%,密度达到最大为1.024g/cm~3,失重率达到最低为4.95%,较未处理素材防腐性能提升了89.77%,耐腐等级为I级强耐腐等级。3.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设备对阴沉化防腐木材与未处理木材进行了对比检测分析,探究防腐机理及化学变化。结果表明,使用混合土壤包覆进行阴沉化防腐处理后,桐油与纳米碳酸钙可以有效地进入了木材内部,并与木材发生了紧密的化学结合,处理材微量元素的含量会有所改变,这些物质可以在木材的导管上均匀分布,同时,细胞壁内壁由于桐油渗入形成的高聚物变得极为光滑,使得木材的特征峰官能团有所改变,最后,处理材的非结晶区有所改变,峰间距变宽,出现方解石型碳酸钙结晶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洁[9](2017)在《纳米TiO_2-中草药复合防腐木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草药在木材防腐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为了改善中草药作为木材防腐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本论文将引入纳米技术,将中草药与具有光谱抗菌性的纳米TiO2通过溶胶凝胶法相结合,使二者的抗菌特性进行互补,同时利用水热法对木材进行复合改性,提高木材的耐腐性与抗流失性。本文主要研究制备纳米TiO2改性木材的最佳方法,研究制备纳米TiO2-中草药复合防腐木材的最佳工艺,比较纳米TiO2-中草药复合防腐木材与纳米TiO2改性木材及中草药处理材的耐腐性能、抗流失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技术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纳米TiO2在木材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木材及其成分的结合方式,以阐述纳米TiO2-中草药复合防腐木材的结合机理。试验的主要结论有如下几点:1.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通过改变木材试样的浸渍顺序制备叁种不同的TiO2改性材,结果表明将木材浸渍于配置好的钛酸四丁酯溶液中制备出的TiO2改性材最大增重率为9.04%;2.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苦参复合防腐木材,结果表明:当浸渍时间为4h、钛源加入量为10ml、浸渍温度为90℃、PH为1时木材试样的增重量最大为0.33g,增重率最大为21.08%,失重率最小为1.6%;3.室内耐腐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中草药复合防腐木材的增重率及耐腐性能较中草药处理材及纳米TiO2改性材都有明显的增加,达到了强耐腐等级;耐腐性能由强至弱分别为:纳米TiO2-川椒、纳米TiO2-蛇床子、纳米TiO2-苦参、纳米TiO2-连翘、纳米TiO2-地肤子;纳米TiO2-中草药复合防腐木材的最优浓度为0.8g/ml,此时失重率最小,分别为 1.32%、1.48%、1.71%、2.52%、3.01%;抗流失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纳米TiO2与中草药复合处理的木材试样较中草药处理材的流失率明显减小。药液浓度为0.6g/ml时流失率最小,即抗流失性能最好。4.EDX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中草药都进入到了木材内部;SEM观察发现纳米TiO2粒子与中草药进入了木材细胞腔,并且木材的导管与纹孔是主要渗透通道;FTIR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不仅能够进入木材内部,通过物理吸附形成氢键的方式与木材组分缔合,还可以通过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中的羧基或者木质素中的酚羟基形成配位化学键,从而固着在木材组分中。(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利芳,李怡欣,李兴伟,马红霞,谢桂军[10](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腐木材中丙环唑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环唑是目前我国常用的铜唑(Cu Az)木材防腐剂中的主要有机成分,所以建立防腐木材中丙环唑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既是提高防腐木材检测质量的需要,又是实现检测数据互认所不可缺少的内容。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与仪器(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6年11期)
防腐木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木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材料,每年由于腐朽和霉变导致木材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研究表明,每年有约占木材生产量15%的木材因腐朽而损失掉,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传统防腐剂因其毒性大、污染环境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此开发新型植物源防腐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植物源防腐剂具有高效、人畜无害,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同时不稳定、易挥发等缺点又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开发出新型植物源木材防腐剂可以扩大木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寿命,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印楝(Azadirachta IndicaA楝Juss.)种仁富含丰富的抑菌物质,因此其具有成为新型木材防腐剂的潜力。本论文运用叁种溶剂对印楝种仁进行提取,优选出乙醇为最理想的提取溶剂,并对3种印楝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探索出抑菌效果差异的原因。之后优化了印楝种仁的提取工艺,并将印楝种仁提取物微胶囊化,制备出热稳定性优良的植物源防腐剂。对印楝提取物及其微胶囊的抑菌机理、固着机理及耐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新型植物源防腐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评价印楝种仁提取物对五种木材真菌抑菌效果及成分分析。印楝种仁提取物以甲醇、正己烷及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水浴搅拌法提取印楝种仁活性成分,并对提取物进行抑菌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叁种提取物对五种木材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成本及安全性,以乙醇提取物作为提取溶剂最为合理。采用GC/MS对甲醇、正己烷及50%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分别鉴定出21、11和17种化合物,包括多种硫化物,角鲨烯等有杀虫和抑菌效果的活性物质,其中虾青素和南美蟾毒精为首次从印楝种仁中分离得到。(2)优化印楝种仁提取率并对提取物抑菌机理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印楝种仁提取工艺参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5%,液料比10:1(mL·g-1),温度45℃,提取得率为14.98%。利用含药培养基法对最低抑菌浓度提取物生长效果进行测定,并采用光学显微镜(O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抑菌机理进行初探,发现提取物对五种真菌的形貌均产生了显着的影响,表现为菌丝扭曲变形、断裂,细胞内溶物流出,霉菌孢子明显减少等。(3)制备印楝种仁提取物微胶囊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将印楝种仁提取物微胶囊化,对制备过程中涉及的壁材种类、乳化剂种类和用量、酸化剂种类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制备最佳条件为叁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1%SDS为乳化剂,10%NH4C1为酸化剂。探究乳化转速及固化时间与粒径分布规律的关系,分析得出乳化速度对微胶囊壁厚影响不大,但2000r/min内,乳化速度越快,微胶囊粒径越小。固化时间对微胶囊粒径影响很小,但固化时间越长,微胶囊壁厚越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出印楝提取物和壁材之间无化学反应发生,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混合。通过TG/DTG曲线可以发现,叁种试剂的热稳定性依次为:壁材(AMS)>印楝提取物微胶囊(MNE)>印楝提取物(NE)。将提取物微胶囊化能很好地解决印楝提取物不稳定、易挥发的问题。(4)研究微胶囊在木材中分布规律及其处理材抗菌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胶囊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微胶囊主要分布于木材导管,纹孔有少量附着,木射线中无胶囊。通过室内试验对印楝提取物微胶囊(MNE)处理材进行防霉、防腐性能测定,结果发现,MNE处理材对叁种霉菌(黑曲霉、绿色木霉和桔青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均能达到5级防霉效果。印楝提取物物(NE)处理材防霉效果次之,微胶囊壁材(AMS)处理材对叁种霉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室内耐腐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褐腐处理,MNE处理材具有明显的耐腐效果,杨木失重率较素材降低31.7%,而NE处理材防腐效果略差,失重率较素材降低25.3%。相比素材白腐12周的失重率,MNE和NE处理材分别降低了 13.7%和8.4%。AMS处理材对两种腐朽菌均无抗性,微胶囊处理材抑菌作用主要来源于印楝种仁提取物。(5)探究微胶囊固着机理及其处理材耐腐机理。将处理材进行为期3个月的室内耐腐试验,结果发现,经褐腐(密粘褶菌)及白腐(彩绒革盖菌)处理后的菌丝能穿过杨木纹孔,并在木材导管中大量扩散。NE、MNE处理材内部菌丝明显多于AMS处理材及素材,且菌丝变粗,表面不光滑,出现断裂,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通过FTIR、XRD等表征手段,发现褐腐菌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白腐菌对木质素降解作用更强。MNE处理材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抑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腐木材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斌,马星霞,张景朋,李晓文,蒋明亮.进口辐射松木材可处理性能及防腐性能测评[J].木材工业.2019
[2].常璐璐.基于印楝种仁的木材防腐微胶囊制备及其抑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3].李慧.芬兰斥资研究新型木材防腐技术[J].国际木业.2019
[4].秦理哲,胡拉,杨章旗,段文贵.ACQ防腐处理对马尾松木材胶合强度的影响研究[J].林产工业.2019
[5].罗来朋,朱红霏,高珣,林琳,庞久寅.纳米木聚糖处理对木材防腐性能的影响[J].林产工业.2018
[6].曹长坤.如何正确选用防腐木材[N].中华建筑报.2018
[7].李丹,姬宁,杨守禄,刘家磊.赤松心材提取物在木材防腐防霉变方面的应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
[8].张振新.阴沉化防腐木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9].王洁.纳米TiO_2-中草药复合防腐木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10].陈利芳,李怡欣,李兴伟,马红霞,谢桂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腐木材中丙环唑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