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个案](https://www.lw50.cn/thumb/549a69afa99389e47f5cc840.webp)
论文摘要
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培养懂法制讲民主、懂技术善经营、有思想讲文明的高素质农民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但现在承担农民教育的许多成人教育机构基本处于无经费、无师资、无学员的瘫痪境地。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由高等农业院校来担当农民教育施教主体的观点,希望依靠高等农业院校各方面的优势开展多方面的教育,帮助农民走上自信、自立、自强的道路。为此,文章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在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村冲击加剧、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冲突加大的转型期,农民迫切需要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传统生活及文化水平,以便能更好的迎接这些挑战。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农民依然处于文化、科技等教育严重缺失的状态。第二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理论分析。文章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根据社会需求和农民个人需求确定了开展农民教育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结合农民学习特点做了具体分析。第三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实践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以山西农业大学开展的一些农民教育为个案,从高等教育、技术教育、扶贫教育、市场主体意识教育及一些基本文化常识教育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在肯定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四部分:几点启示。文章通过上文的实践分析,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要坚持自己为农服务的特色,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教职工能够真正以一腔爱民情怀对农民实施高等教育及技术培训等,同时,也提出了使其顺利开展农民教育的外部条件,比如资金投入、招生自主、改变轻视农业的观念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一、研究背景1.1 社会转型及其对农民提出的新要求1.1.1 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1.2 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经济冲击加剧1.1.3 多元经济导致农民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分化1.1.4 现代农业对现代农民提出新要求1.2 农民受教育的现状—整体缺失1.2.1 思想观念教育的缺失1.2.2 科学技术教育的缺失1.2.3 闲暇教育的缺失1.2.4 法制教育的缺失1.2.5 妇女教育的缺失二、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理论分析2.1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必要性分析2.1.1 农民教育机构的发展2.1.2 农民教育的开展情况2.1.3 高等农业院校承担农民教育的必要性2.2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可行性分析2.2.1 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优势2.2.2 高等农业院校的信息资源优势2.2.3 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优势2.2.4 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优势2.2.5 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底蕴优势2.3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目标定位2.3.1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2.3.2 以农民个体需求为依据2.3.3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目标定位2.4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教学分析2.4.1 当代农民特点2.4.2 农民的学习特点2.4.3 农民教育的教学内容2.4.4 农民教育的教学方法2.4.5 农民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三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实践分析—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个案3.1 大力开展农民高等教育3.2 全面推广农民技术教育3.3 有的放矢的开展农民脱贫教育3.4 积极开展农民市场主体意识教育3.5 广泛开展农民文化及基本常识教育四、几点启示4.1 高等农业院校有效开展农民教育的途径4.1.1 准确定位,强化为农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4.1.2 培养教职工高尚无私的爱民情怀4.1.3 深化招生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农民高等教育4.1.4 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4.2 高等农业院校顺利开展农民教育的外部条件4.2.1 资金投入问题4.2.2 招生自主权问题4.2.3 轻视农业的传统问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个人情况介绍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民论文; 农民教育论文; 高等农业院校论文; 教学分析论文;
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