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爪蚌螨生物学及形态结构的研究

螯爪蚌螨生物学及形态结构的研究

论文摘要

螯爪蚌螨是目前发现唯一与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关系密切的螨类。开展对螯爪蚌螨的生物学研究,观察其生活史发育、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查明螯爪蚌螨的种群分布型及与宿主的相关关系和感染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论文观察了螯爪蚌螨Unionicola(Polytatax)chelata Wen & Zhu,1999的生活史,对其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其生活史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Cray)上可观察到螯爪蚌螨的所有发育阶段,即卵子、前幼螨、幼螨、若蛹、若螨、成蛹和成螨。由此可见,螯爪蚌螨的整个生活史发育过程都可以在其宿主中国圆田螺内完成,不需要借助中间宿主。利用扫描电镜对螯爪蚌螨的成螨和若螨的颚体、生殖部位、足爪和腺毛的结构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结果显示螯爪蚌螨的成螨和若螨亚显微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部位。即若螨只有2对殖吸盘,没有成螨所具的射精复合体或产卵结构;而成螨则有5对以上的殖吸盘,并且具有发育完全的射精或产卵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螯爪蚌螨成螨的足爪是由爪、腹垫、刚毛3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足Ⅰ和足Ⅳ的足爪结构是一样的,足Ⅱ和足Ⅲ足爪结构是一样的。两种组合的区别是:足Ⅱ、Ⅲ爪的分叉程度比足Ⅰ、Ⅳ爪短;足Ⅰ、Ⅳ腹端具有明显舌状的爪垫,而足Ⅱ、Ⅲ没有明显舌状的爪垫。颚体扫描电镜图显示螯肢从口器伸出,口器周围有4根刚毛,口内有类似鳃状的结构,称之为“鳃状结构”,此结构可以跟螯肢的伸缩配合活动。螯爪蚌螨成螨的生殖部位主要由多对殖吸盘、排泄孔、生殖腺毛、射精复合体或产卵结构等几个部分组成。成螨和若螨的殖吸盘周围都有殖吸盘刚毛。此外,本研究还对中国圆田螺中螯爪蚌螨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南昌地区所采集的中国圆田螺中,自2006年5月到2007年4月的12个月,共有9个月采到田螺,其大多数月份有螯爪蚌螨寄生。结果显示总感染率为29.34%,感染强度为31,丰盛度为1.0769±1.854。8月份感染率最高,为58.56%,统计表明月份之间的各个特征指数差异显著。田螺的体高(组)与螯爪蚌螨的各项指标特征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螯爪蚌螨在体高为50-60mm的中国圆田螺内侵袭数量最多,在该体高范围对宿主的感染水平最高。螯爪蚌螨对其宿主的鳃部有很高的寄生选择性。同大多数寄生虫一样,螯爪蚌螨在宿主种群内呈聚集型分布,在各个体高区段的宿主中的寄生也是呈聚集型分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中文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分类地位
  • 1.2 生活史研究概况
  • 1.3 分类学研究概况
  • 1.4 蜂螨的生态学研究
  • 1.5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螯爪蜂螨的生活史观察及形态描述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论与描述
  • 2.2.1 螯爪蜂螨成螨的形态结构
  • 2.2.2 螯爪蜂螨成蛹的形态结构
  • 2.2.3 螯爪蜂螨若螨的形态结构
  • 2.2.4 螯爪蜂螨若蛹的形态结构
  • 2.2.5 螯爪蜂螨幼螨的形态结构
  • 2.3 讨论
  • 第三章 螯爪蜂螨的亚显微结构观察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样品的采集
  • 3.1.2 样品的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足爪和腺毛的扫描电镜观察
  • 3.2.2 颚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 3.2.3 生殖部位的扫描电镜观察
  • 3.3 讨论
  • 3.3.1 若螨与成螨之间足爪、腺毛亚显微结构的差异分析
  • 3.3.2 螯爪蜂螨的颚体结构观察以及取食途径的探讨
  • 3.3.3 螯爪蜂螨生殖部位结构的组成探讨
  • 第四章 螯爪蜂螨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收集
  • 4.1.2 统计方法
  • 4.2 结果
  • 4.2.1 中国圆田螺中螯爪蜂螨流行规律
  • 4.2.2 中国圆田螺的体高与螯爪蜂螨之间相关关系
  • 4.2.3 螯爪蜂螨在宿主中国圆田螺鳃部的选择性
  • 4.2.4 螯爪蜂螨在中国圆田螺中的分布型分析
  • 4.3 讨论
  • 4.3.1 螯爪蜂螨的流行规律与其它水螨种类存在差异
  • 4.3.2 螯爪蜂螨与中国圆田螺的体高之间相关显著
  • 4.3.3 螯爪蜂螨对其宿主中国圆田螺的鳃部有很高的感染率
  • 4.3.4 螯爪蜂螨在中国圆田螺中属于聚集型分布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螯爪蚌螨生物学及形态结构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