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些内容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为研究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确立了新背景,提出了新要求。 在时代发生变迁的前提下努力体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理论的发展性和实践的创新性是本文的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全面揭示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新动向、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道路是本文的落脚点。 中国特色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道路应该在总的指导思想和宏观思路中体现微观特色。应当把建立和完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引导机制和由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就业长效机制作为今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导思想。这既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对历史经验的一般总结,更是对中国特色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具体运用。应该把深化农村分工分业基础上的农村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推动城乡就业一体化作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思路。这不仅是对马克思分工理论以及城乡对立运动理论的具体应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发展运用。这一思路立足于农村发展,在兼顾进城农民工有序、稳定转移就业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视野内。既能适应不同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还能促使劳动力输出地区由“寄养”于外地劳动力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依靠劳动力“自养”发展地方经济,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克服不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的进一步加剧,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2 相关论题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视角与分析架构
  • 1.4 研究创新与方法
  • 第2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理论
  • 2.1 农业剩余劳动力以及转移就业范畴考证
  • 2.1.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涵与外延
  • 2.1.2 流动、转移与就业等范畴的界定
  • 2.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经典理论溯源
  • 2.2.1 马克思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经典论述
  • 2.2.2 发展经济学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经典阐述
  • 第3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3.1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成因与总体描述
  • 3.1.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成因分析
  • 3.1.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体描述
  • 3.2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3.2.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必要性
  • 3.2.2 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可能性
  • 第4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历史与现状
  • 4.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进程
  • 4.1.1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
  • 4.1.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进程
  • 4.2 党和政府不同历史时期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探索与实践
  • 4.2.1 传统经济体制下党和政府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积极探索
  • 4.2.2 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党和政府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的积极探索
  • 4.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与主要矛盾
  • 4.3.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的总体描述
  • 4.3.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分析及特点
  • 4.3.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矛盾
  • 第5章 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经验与启示
  • 5.1 发达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经验与启示
  • 5.1.1 英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经验与新特点
  • 5.1.2 美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与现状
  • 5.1.3 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道路
  • 5.2 新型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历史实践与经验
  • 5.2.1 韩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历史与经验
  • 5.2.2 印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历史与模式
  • 5.2.3 其它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
  • 5.3 总结
  • 第6章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的现实选择
  • 6.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模式
  • 6.1.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导思想
  • 6.1.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思路
  • 6.1.3 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6.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途径:深化农村分工分业
  • 6.2.1 分工分业与就业拓展理论
  • 6.2.2 我国农村分工分业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 6.2.3 深化农村社会分工分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典型案例
  • 6.3 农业剩余劳动力产业间转移就业路径:农村新型工业化
  • 6.3.1 从农村分工分业到农村工业和农村工业化,从农村工业化到农村新型工业化
  • 6.3.2 农村新型工业化与乡镇企业改革
  • 6.4 农业剩余劳动力空间转移就业路径:农村城镇化
  • 6.4.1 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
  • 6.4.2 农村城镇化道路选择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 6.4.3 城镇化进程中应处理好三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 6.4.4 农村城镇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案例
  • 第7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环境和条件
  • 7.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 7.1.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7.1.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政策环境
  • 7.1.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制度环境
  • 7.2 探索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相适应的环境与条件
  • 7.2.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宏观客观环境的改善
  • 7.2.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微观主观条件的改造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