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阅读的误区

走出语文阅读的误区

关键词:阅读;课外阅读;习惯;方法

作者简介:丁云波,任教于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本就狭窄的阅读空间,压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之升学压力带来的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外阅读俨然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误区

毋庸置疑,加强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读写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语文教学的悲剧让我们既丢掉了优秀的传统,也没有借鉴外国学者先进的理念,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唯讲是上”的死胡同,并且在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落后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但在很多地区,语文教学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即便在形式上花哨了一些,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语文学科,原本是最生动有趣、最富有创意和激情的一门学科,而现在却沦为学生最反感和最不受欢迎的学课。个中滋味,让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感到心酸。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番话无疑为语文早早地判了“死刑”。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忽视课外阅读,难免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每日只能看到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若井底之蛙,见识太少。课堂上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干涩,思维缺乏创意,作文模式化倾向严重,雷同的材料随处可见,甚至是同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这一恶果正是我们自己一手酿造的。

二、走出课外阅读误区的方法

1.培养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身的阅读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自豪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养成阅读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阅读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感悟生活、关心天下大事、探讨人生价值。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就是阅读的积累可以强化语感,丰富课外积累,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并最终提高语文成绩。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积极有利的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用自己购书、读书的经历现身说法,把读书的热情传输给学生,用涌动的真情感染学生,让读书的成果激励学生。

(2)用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伟人及文化名人的读书风采,形象地阐释读书与成才的关系,鼓励学生读书立志。其中,笔者举得最多的是伟人毛泽东的例子。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与书相伴,真正做到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他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留下诸多千古华章,皆得益于此。

(3)沟通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比如讲《智取生辰纲》,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包括他们行走江湖的绰号和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讲《范进中举》,笔者就给他们介绍《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断;讲《傅雷家书》(节选),笔者则对古今中外家书中的精品如数家珍,让学生产生先睹为快的冲动。

(4)搭建作家展示的平台。笔者每周都会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隆重推出一位作家,范围涉及古今中外,对象遍布名人新秀。活动中除了介绍这些作家的生平事迹,还要重点介绍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甚至选取经典的片断,让学生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

2.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是随意的、自由的,但决不是“放羊式”的阅读。教师要做到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阅读的方向。一般来讲,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分为自主型阅读和指导型阅读。自主型阅读,就是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的。它体现学生的个性追求、兴趣爱好、家庭阅读环境的熏陶等。指导型阅读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常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的目的、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推荐一些书目,学生根据这些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对有价值的材料及时笔记,及时获取有用的文字信息,然后把摘录的笔记进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留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笔者的一贯做法是:

(1)强调阅读的视野开阔。指导时常告诫学生,不要完全按个人的喜好去读书,尽管平时强调文学类的书刊可以多读,但其他类的图书也要涉猎,即便是文学类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同样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学生时下流行阅读这样一类图书,内容涉及武侠、言情、鬼怪之类,文字粗劣不堪,内容胡编乱造,思想极不健康,笔者的意见是“认真疏导,全面禁止”。

(2)强调阅读的层次选择。建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书籍来读。比如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学生就可以在不同阶段分别阅读少儿版、青少版和原著。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在初中阶段就不再适合学生阅读。

(3)强调阅读的长短搭配。阅读中,笔者会向学生建议,篇幅较长的作品宜在寒暑假内阅读,而在正常上课期间,为了不影响学习,应当多读些篇幅短小的文化快餐,其中文学类和时事类的报纸杂志可视为首选。

(4)强调阅读的成果、时效。笔者常对学生说,阅读首先要有紧迫感,平时挤点时间读书不容易,有压力才会有效率。倡导他们效法古人“手自笔录”、“不敢稍逾越”的读书精神,建议他们不妨给自己限定读书的量。其次是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正如毛主席所言,读书的目的就是要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言下之意,读书要有功利思想,这就像做生意,要算账,不能做亏本买卖,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读书笔记。当然,如何去做,教师要指导,让学生思路要清、挖掘要深、感悟要真。

(5)强调阅读要精略得当。什么样的书只需大致浏览,什么样的书必须精读细读,教师得告诉学生。

3.拓宽阅读渠道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笔者常以此为目的,开展一系列相关的活动,把课外阅读不断推向深入。

(1)学生每周要摘抄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多多益善。作品后面,学生要给予点评,选择独特的视角,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最终将活页稿纸装订成册。

(2)全班同学每人选订一份自己喜欢的语文类报纸,课内可安排专门的读报时间,也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精选优秀文章范读。

(3)定期开设读书报告会。报告会上,学生可以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近期拜读的美文佳作,畅谈读书的心得体会,作品描述的美妙意境。此项活动,旨在创建浓郁的读书氛围,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开设优秀作品赏析课,每周一节。赏析的作品主要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推荐。文章既要有品味,又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赏析宜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师要鼓励多数学生参与,以提高学生整体的鉴赏能力。

(5)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栾辉,佘贤君.高中生阅读习惯调查[J].江西教育科学,1998(4).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239400

BreakingthroughMisunderstandingforChineseReading

DINGYunbo

Abstract:Thispaperreflectsonthephenomenonofattachingimportancetotextbookreadingbutignoringextracurricularreadinginthecurrentexam-orientededucation.ByanalyzingmisunderstandingsofreadingandimportanceofreadingforimprovingChinesequalityandreadingandwritingability,thepaperexpoundsmethodsofovercomingreadingmisunderstandingssuchascultivatingreadinghabits,guidingreadingmethodsandwideningreadingchannels.

Keywords:reading;extracurricularreading;habits;methods

标签:;  ;  ;  

走出语文阅读的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