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100000
【摘要】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始终需要面对的问题,损伤的出现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身心健康,威胁其运动生涯的未来发展。对于严重的长期损伤,在帮助运动员康复时需要注重其心理辅导,使其具有积极心态,加快病情好转;对短期轻微损伤同样要引起重视,对其忽视很可能使轻微损伤发展为严重问题,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甚至影响整个运动事业。需要注重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保护身体健康,尤其是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身体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并且因为损伤而产生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损伤出现后的心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保护措施。
【关键词】学生;运动损伤;心理干预;防护
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比赛中,由于缺乏重视以及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养成不良运动习惯,导致运动损伤常常出现,运动损伤轻则影响比赛,耽误训练进度,重则使运动员专业水平降低,影响职业生涯。随着社会的进步,运动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科学训练的重要性,为运动员制定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训练计划,成立专业的运动医疗团队随时为运动员服务,以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员运动期限,提高运动能力为目标,不再盲目追求胜利。但在注重科学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心理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且对已经出现的运动损伤其治愈恢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利用心理干预对运动员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在训练比赛期间对运动损伤起到预防作用,在损伤出现后的恢复期起到促进作用。以下将对心理学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内容进行阐述,并提出运用心理干预手段建立运动损伤防护系统的方式,促进运动发展,预防运动损伤。
1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
1.1生理问题
运动损伤出现的生理原因一般为运动姿势不正确、动作不规范造成的身体损伤,不合理的运动时间长度,运动强度高等问题都会造成运动损伤。当运动员处于运动状态时,始终在消耗大量能量,而能量的持续消耗会逐渐减少对身体机制的支撑,运动持续时间越长,生理机制越不稳定,身体中各处理系统运转效率降低,无法再提供充足的、需要的能量,运动员身体水平在逐渐下降,产生严重的疲劳感,此时突然地冲击或双方间激烈的碰撞就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1.2心理问题
运动员最重视的就是比赛结果,一场比赛的胜利能够充分证明运动员的运动价值,但在比赛中帮助运动员走向胜利的不仅仅是高专业水平,还有着强大心理素质的辅助,有着良好心态的运动员才能够稳定发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心理原因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运动员心理素质低,对比赛全程没有充分的预估
许多运动员由于缺乏丰富的经验,对自身水平没有明确的认识,对比赛对手没有了解,盲目产生自信情绪,缺少对比赛过程以及结果的预估,教练人员没有制定充分完整的应急计划,导致当出现问题时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运动员受到打击,无法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心理防线被击溃,出现暴躁、激动的情绪,从而出现运动损伤。
(2)期望值过高
强烈的取胜愿望带来期待值过高,忽视自身水平能力,缺少正确的认识,盲目要求胜利,一旦无法达成期望就出现急躁、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导致忽略对运动损伤的防护,对后续的进步带来一定阻碍。
(3)比赛中过于紧张
许多运动员会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产生过分的紧张情绪,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极易产生紧张情绪,在比赛中不能有效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一旦出现失误、失分就会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紧张情绪,其生理表现为呼吸急促、出汗、面部发红、精神涣散等,这种心理上的影响都会有出现运动损伤的危险。
(4)受环境影响
精彩的比赛需要观众,而在观看比赛时观众往往会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或者团队加油助威,甚至有素质不高的观众会对客场运动员有侮辱性言论,运动员过分在意观众反响,情绪心理受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不能稳定发挥,甚至做出违规行为。
(5)对裁判的不满
赛场上由于某些因素影响使裁判出现误判或者错判,严重者有明显的偏袒问题出现时,运动员会产生不满情绪,在与裁判的理论过程中很容易因情绪激动而产生冲突,从而导致运动损伤;还会影响运动员接下来的比赛状态,不能理智判断,战术策略混乱,不但降低了胜利的可能性,还加重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2心理干预预防运动损伤的应用
(1)心理咨询应用在运动员训练阶段
运动员如果能够得到向他人倾诉内心的机会与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咨询师)就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咨询师就会获取运动员心理动态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指导,给予他们有效的建议并帮助运动员逐步克服消极的心理情绪,使其可以专心地进行训练,这样一来运动员的注意就会逐步从外部指向内部,从他人指向自己集中精神进行训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2)心理技能训练应用在运动员训练阶段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a.调节注意法
运动员在处于不良情绪时如果可以将注意指向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对于稳定自己的情绪、损伤的预防显然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在传球失误而悔恨时,可以将自己的注意指向上一次自己与队友的精彩传球配合,并尽量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愉悦和兴奋状态等。
b.激励调节法
运动员的比赛激情与自信心会受到自己的水平表现与比分的影响,所以在运动员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教练员应立即给予暗示与鼓励,运动员也应当积极激励自己。
c.不良信息回避法
不良信息很多,包括裁判的不道德行为、观众的不礼貌行为、运动员自身不良身心状况等等,而这些都是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干扰因素,所以在比赛中运动员应该尽力去避免它们,为自身心理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3结语
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不仅体现在运动科学体系的建立上,还要求重视运动员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干预手段预防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不仅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增加比赛的成功几率,还能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防护,推动我国运动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运动心理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运动员、教练、心理学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为运动心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做出贡献,促进运动损伤防护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程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其心理康复疗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95~96.
[2]李山.运动损伤的心理学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