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4种形态变异类型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并且比较了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臭柏4个形态变异类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用17个引物检测到201个位点,各类型样本多态位点百分率在79.10% ~85.57%之间。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度估算了4个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均呈现黄绿匍匐型>黄绿直立型>灰绿匍匐型>灰绿直立型的特征;基因分化系数为Gst=0.0593,94.0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各变异类型内;聚类分析显示,臭柏枝条的生长特征受遗传控制的可能性较颜色大。(2)在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中,用16个引物扩增出的204条带,其中共扩增出RAPD特异标记带22条,分别是臭柏6条,兴安圆柏3条和西伯利亚刺柏13条,这些特异条带都有可能是区别三种植物的特异标记。3种植物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臭柏>西伯利亚刺柏>兴安圆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遗传多样性概述1.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意义1.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1.2 RAPD 分子标记原理及应用1.2.1 RAPD 分子标记原理及优点1.2.2 RAPD 技术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1.3 臭柏研究现状1.3.1 臭柏的生物学特性1.3.2 生理生态特性1.3.3 臭柏的生长规律和繁殖1.3.4 臭柏的人工造林及开发利用1.3.5 臭柏遗传变异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 RAPD 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的筛选2.1 材料与方法2.1.1 实验材料2.1.2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2.1.3 DNA 的提取方法与测定2.1.4 RAPD 分析2.2 结果与分析2.2.1 DNA 提取结果2.2.2 RAPD 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2.2.3 PCR 扩增程序的筛选2.2.4 引物的筛选2.2.5 RAPD-PCR 优化体系的应用3 臭柏种群4 种形态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3.1 实验材料3.2 结果与分析3.2.1 PCR 扩增的多态性3.2.2 臭柏形态变异类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3.2.3 遗传距离3.2.4 特异性扩增位点4 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遗传多样性比较4.1 实验材料4.2 结果与分析4.2.1 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RAPD-PCR 扩增结果4.2.2 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4.2.3 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聚类分析4.2.4 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种间遗传变异分析4.2.5 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RAPD 特异性扩增位点5 讨论5.1 DNA 的提取5.2 RAPD-PCR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5.3 PCR 反应体系对扩增效果的影响5.4 臭柏的遗传多样性5.5 RAPD 扩增特异性扩增位点5.6 引物适用性比较6 结论6.1 臭柏种群4 种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6.2 臭柏、兴安圆柏、西伯利亚刺柏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致谢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遗传多样性论文; 特异标记论文; 臭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