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美狄亚》和《窦娥冤》同为戏剧体裁,又同为女性抗争的题材,两者有比较大的可比性。本文突破仅从内容上的比较研究,从情节结构这一艺术形式角度对两者作一比较。本文采用叶维廉的“模子寻根说”,强调把作品放在各自接近时空的理论中进行解读,再进行“互照互识”的比较研究。首先为《美狄亚》和《窦娥冤》各自找到美学理论根据,即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和李渔的《闲情偶寄》,再用《诗学》中的戏剧理论阐述《美狄亚》,用《闲情偶寄》中的戏剧理论阐述《窦娥冤》,然后通过两者的“互照互识”,分析两者在情节结构上的相通和相异之处。全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是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的说明,着重介绍了《美狄亚》和《窦娥冤》的研究现状。学界对《美狄亚》和《窦娥冤》的关注角度多停留在内容层面,分析它们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而忽视了这两个文本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这部分,明确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即撷取艺术形式中的情节结构角度对两者进行深入地比较研究。第二部分是情节结构简论,这是整篇文章的立论基点。本部分首先对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的“情节”和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结构”的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情节结构的内涵是有因果关系构建而成。然后明确本文选择情节结构这个艺术形式角度进行研究的依据是:情节结构在戏剧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非常有必要对同为戏剧体裁的《美狄亚》和《窦娥冤》从这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第三部为由因果关系构建《美狄亚》和《窦娥冤》的情节结构。首先运用各自的理论依据分别对《美狄亚》和《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进行阐释,发现《美狄亚》的情节结构符合亚里斯多德的“情节必然性”原则,《窦娥冤》的情节结构符合李渔的“密针线”原则,而“情节必然性”原则和“密针线”原则实质都讲求情节结构内在承前启后,前后照应的因果关系,由此得出,《美狄亚》和《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是由内在的因果关系构建而成。第四部分为两者因果关系构建情节结构的相通之处。主要分析在由因果关系构建情节结构这一前提下,两者又存在着立足整一观念、追求多层戏剧冲突、有偶然性因素参与这三个具体的相通之处。第五部分为两者因果关系构建的情节结构的不同之处。主要分析两者在高潮处理和结局安排上的不同。《美狄亚》的高潮被暗场处理,歌队被置于中心地位,美狄亚的杀子动作和心理活动皆有歌队表达出来;《窦娥冤》的高潮则笔墨特浓,由窦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悲愤为主。在结局上,《美狄亚》是一悲到底的单一结局,而《窦娥冤》则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重结局。结论部分指出在毫无照会,毫无影响的情况下,两者呈现出相通的一面,主要是由戏剧文学的本身的特征起了作用,而两者的相异之处则更多的是有各自所处的文化体系下不同的审美追求造成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文体切入教学《窦娥冤》[J]. 语文建设 2018(36)
- [2].《窦娥冤》中用典情况考察与分析[J]. 文化产业 2019(04)
- [3].当代戏剧舞台上的《窦娥冤》[J]. 戏剧之家 2019(31)
- [4].浅析《窦娥冤》的高潮艺术[J]. 戏剧之家 2018(08)
- [5].《窦娥冤》中人物反常行为的原因溯源[J]. 中学语文教学 2017(01)
- [6].《窦娥冤》之窦天章形象辨证[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7].伦理与金钱的悲剧冲突——《窦娥冤》主题的重新解读[J]. 戏剧文学 2016(07)
- [8].关汉卿《窦娥冤》中的“鬼戏”分析[J]. 名作欣赏 2015(32)
- [9].《窦娥冤》的艺术人生及人生艺术[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06)
- [10].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激情[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12)
- [11].从《窦娥冤》窥戏曲教学的堂奥[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12)
- [12].《窦娥冤》的悲剧实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0)
- [13].教学探索:边学边演《窦娥冤》[J]. 教育 2018(27)
- [14].《窦娥冤》: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的遇合[J]. 人文论丛 2011(00)
- [15].《窦娥冤》的艺术特色[J]. 唐山文学 2016(10)
- [16].《窦娥冤》中蔡婆婆形象分析[J]. 牡丹 2016(18)
- [17].浅谈《窦娥冤》的情感教育[J]. 中学语文 2017(03)
- [18].枪打出头鸟——试探《窦娥冤》戏剧创作的得失[J]. 牡丹 2016(24)
- [19].《窦娥冤》折射的元代社会生活[J]. 中学语文 2017(15)
- [20].《窦娥冤》双线索探析[J]. 语文天地 2017(19)
- [21].浅议《窦娥冤》中法理与情理的冲突[J]. 芒种 2017(06)
- [22].《窦娥冤》背后的元代政治温度[J]. 金秋 2017(18)
- [23].多角度品味悲剧美——《窦娥冤》教学案例[J]. 中学时代 2014(08)
- [24].用当下的眼光审视“亢旱三年”——对《窦娥冤》的深度解读[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04)
- [25].近二十年《窦娥冤》研究述评[J]. 芒种 2013(19)
- [26].学生“恶搞”《窦娥冤》的反思[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16)
- [27].评析《窦娥冤》的悲剧性[J]. 作家 2008(12)
- [28].《窦娥冤》和《我不是潘金莲》悲剧性对比分析[J]. 西南学林 2017(00)
- [29].以剧目促教学——以《窦娥冤》人才培养项目为例[J]. 大舞台 2018(03)
- [30].《窦娥冤》教学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