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砷作为一种致癌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砷污染的灌溉水、土壤由植物吸收富集后,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伤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出的砷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因此,研究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以降低砷经食物链给人体健康所带来的风险迫在眉睫。水稻作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其砷污染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关乎人体健康的问题。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施硅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和高产、稳产,也有研究报道硅能够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对As(V)和As(III)的吸收,那么硅影响水稻砷吸收的内在机理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清楚、完整的解释。另一方面,重金属胁迫条件下,植物螯合肽(PCs)的合成是植物对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且PCs是植物体内主要的解毒物质。硫作为水稻植株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对植物螯合肽(PCs)的合成非常重要。那么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程度如何及其机理是什么?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采用室内水培和大田盆栽的方法研究了高效吸硅基因型TN1、白香粳和低效吸硅基因型卷叶粳和一目惚在硅、砷处理条件下对砷吸收、转运和积累的差异及相关的生理生化机制;通过不同浓度的硫处理研究了施加硫对水稻砷胁迫下植株抗氧化系统、植物螯合肽合成及砷转运积累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得到一条植物螯合肽合成酶(PCS)基因,为下一步开展PCS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硅对水稻砷吸收、转运和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通过室内水培和大田盆栽试验,对不同吸硅速率水稻基因型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对砷的吸收、转运和积累及相关的生理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水稻对砷的吸收和转运存在差异。水稻苗期低效吸硅基因型在低砷条件下根部向地上部转运砷的能力比高效吸硅品种强,并且其根部ATPase活性、非蛋白类巯基(NPT)含量的变化均比高效吸硅基因型的大;而在加砷条件下高效吸硅品种根部与地上部积累的砷受硅素影响更大,但硅素对根表铁膜的数量影响并不显著。硅素的施用能够降低水稻籽粒、稻壳、茎部、叶部和根部中砷的浓度,且稻壳的砷浓度在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2)硫对水稻砷吸收、转运和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硫是含巯基类多肽的主要组成成分,故对植物螯合肽(PCs)和GSH的合成非常重要。通过不同浓度的砷酸盐胁迫研究发现,低浓度砷条件下水稻幼苗施硫能够促进砷向地上部转运;高浓度砷条件下施硫能够显著降低水稻植株中的砷浓度。并且,施硫处理还显著增加了水稻植株根部NPT、GSH、PCs的含量,说明在高浓度砷胁迫条件下,硫能够通过增加水稻植株中植物螯合肽的含量来提高水稻对重金属的抗性。进一步的试验表明,水稻幼苗经低硫(1.8μM SO42-)或高硫(0.7 mM SO42-)预处理1214d及在10μM的亚砷酸盐或砷酸盐胁迫下生长2天或1天后,除了低硫预处理后砷酸盐处理的水稻根部主要形态是砷酸盐外,其它处理后水稻植株中砷的形态均为亚砷酸盐。在亚砷酸盐处理中,并且低硫预处理的水稻根系中亚砷酸盐积累量低于高硫预处理,但低硫预处理的水稻地上部中亚砷酸盐浓度显著高于高硫预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在砷酸盐处理中,低硫预处理使根系砷积累显著降低。与高硫处理相比,低硫预处理植株的砷转运系数较高。除此之外,营养液中硫素不足使砷胁迫下水稻根系中非蛋白巯基的浓度降低。这些结果说明水稻根系积累的砷大都以亚砷酸盐的形态存在,且硫素状况直接影响到砷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这可能与亚砷酸盐和植物螯合肽形成络合物有关。(3)水稻植物螯合肽合成酶(PCS)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RT-PCR方法从水稻总RNA中经反转录克隆出植物螯合肽合成酶(phytochelatin synthase,PCS)基因。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是位于水稻的第6号染色体上,并且与已经登陆的水稻(Oryza sativa)NM001063069.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而与高粱、玉米的亲缘关系较远。同时,为进一步研究PCS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功能,利用pET-28a、pCam2335分别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和非特异性表达载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Bacillus sp.C62的砷氧化功能及亚砷酸盐氧化酶活力测定[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8(05)
- [2].仓鼠经口给予亚砷酸盐后血浆中砷结合蛋白的纯化[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1)
- [3].黄酮类化合物脂质体对亚砷酸盐诱导肝纤维化的肝保护作用[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8(01)
- [4].水稻对砷的吸收及代谢机制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2)
- [5].变黑白头翁提取物降低亚砷酸盐对小鼠精细胞的毒性(英文)[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2(12)
- [6].新矿物南岭石的再研究[J]. 岩石学报 2011(06)
- [7].科技动态[J]. 种业导刊 2008(07)
- [8].APL患者亚砷酸治疗后骨髓中巨噬细胞增多及细胞化学染色1例[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 [9].以蕨治砷[J]. 科学与文化 2010(08)
- [10].miR3979在水稻砷耐受性中的作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4)
- [11].耐高浓度As(Ⅲ)菌株的16S rDNA鉴定及对其As(Ⅲ)氧化酶性质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06)
- [12].p38 MAPK基因敲除对亚砷酸盐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05)
- [13].一个水稻铜锌SOD酶基因在应答亚砷酸盐胁迫中的作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5)
- [14].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4种形态砷[J]. 中国职业医学 2014(01)
- [15].共生细菌对盐生小球藻亚砷酸盐代谢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10)
- [16].高度稀释的葡萄糖溶液提高含亚砷酸盐培养基中大肠埃希氏杆菌的葡萄糖摄取(英文)[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08)
- [17].连续法电解制备高铁酸钾及工艺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6(07)
- [18].As(Ⅲ)污染水源应急处理技术的中试研究[J]. 环境科学 2010(02)
- [19].砷、硒、汞在生物学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2(02)
- [20].活性氧、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NaAsO_2致人角质形成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J]. 卫生研究 2015(03)
- [21].改性活性炭除亚砷酸盐的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 2009(03)
- [22].表油菜素内酯在缓解水稻砷毒害中的作用[J]. 江苏农业学报 2018(06)
- [23].国产与进口HPLC-ICP-MS联用仪器在砷形态分析方面的比较[J]. 中国环境监测 2018(04)
- [24].pH值、腐植酸类型以及铝对亚砷酸盐和砷酸盐与溶解腐植酸络合的影响[J]. 腐植酸 2015(02)
- [25].厌氧环境雌黄溶解产物形态的XAS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09)
- [26].四种砷化合物对藻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三角褐指藻为例[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06)
- [27].雄黄中砷的不同形态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24)
- [28].控制农作物吸收砷的基因被国外科学家发现[J]. 北京农业 2008(20)
- [29].基于类石墨相碳三氮四纳米片与砷的电子转移效应的亚砷酸根检测方法[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8(01)
- [30].科学家发现控制农作物吸收砷的基因[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