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膜蛋白VP33的功能研究和非结构蛋白wsv406的初步鉴定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膜蛋白VP33的功能研究和非结构蛋白wsv406的初步鉴定

论文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危害全球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毒病原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囊膜的、无包涵体的、类杆状双链环状DNA病毒,具有传染力强,致死率高,难防治的特点。由于其宿主范围广泛,能够侵染多种甲壳纲动物,对养殖业和海洋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胁。本论文主要针对病毒结构蛋白开展研究。这有利于揭示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组装机制,从而为最终建立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1)膜蛋白VP33的鉴定。之前的研究通过对完整病毒的结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质谱鉴定后,结合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已确定VP33为WSSV基因组中ORF wsv254编码的膜蛋白。本文分别在E.coli XL1-Blue和E:coliBL21(DE3)中表达纯化了带6×His和GST表达标签的重组VP33蛋白,并收集纯化所得的融合蛋白((His)6-VP33)复性后注射小鼠获得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之后,利用GST pull-down分析和Far-Western印迹分析法证明了VP33与自身以及另一个主要膜蛋白VP24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2)通过对WSSV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我们获得了ORF wsv406的DNA序列。本文将wsv406全序列基因克隆至载体pGEX-2TH,并在E.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不溶性融合蛋白。纯化收集后经包涵体复性得活性蛋白,注射小鼠获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1.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概况
  • 1.1.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发现和命名
  • 1.1.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理化特性
  • 1.1.3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感染过程
  • 1.1.4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传播途径
  • 1.1.5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分离纯化
  • 1.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2.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基因组学研究
  • 1.2.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一部分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膜蛋白VP33基因的功能研究
  •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WSSV完整病毒和核衣壳的制备
  • 2.2.2 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蛋白质纯化
  • 2.2.3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2.4 Western blot分析
  • 2.2.5 Far-Western分析
  • 2.2.6 GST pull-down分析
  • 3 结果
  • 3.1 vp33基因的结构
  • 6-VP33和GST-VP33的诱导表达和纯化'>3.2(His)6-VP33和GST-VP33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3.3 Western blot分析
  • 3.4 VP33与自身以及VP24之间的相互作用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非结构蛋白wsv406的初步鉴定
  • 1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pGEX-2TH-wsv406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2.2.2 GST-wsv406在E.coli BL-21中的表达
  • 2.2.3 Ni-NTA柱变性条件下纯化重组蛋白及蛋白复性
  • 2.2.4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2.2.5 Western blot分析
  • 3 结果
  • 3.1 wsv406基因的结构
  • 3.2 pGEX-2TH-wsv406在E.coli BL-21中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J]. 中国动物检疫 2012(04)
    • [2].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概述[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动物检疫 2011(05)
    • [4].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综述[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 [5].对虾白斑综合症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J]. 水产养殖 2013(02)
    • [6].温度影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增殖机制的研究[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3(01)
    • [7].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透射电镜分析中病毒固定条件的优化[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3(02)
    • [8].利用试剂盒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J]. 河北渔业 2010(08)
    • [9].养殖水体环境与对虾白斑综合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进展 2008(04)
    • [10].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浓度方法的建立[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0)
    • [11].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基因启动子筛选文库的构建[J]. 台湾海峡 2010(02)
    • [12].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囊膜蛋白Vp2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蛋白纯化[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13].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制[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04)
    • [14].用鸡胚培养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1)
    • [15].中草药和生物防控在对虾白斑综合症中的应用[J]. 福建农业科技 2015(12)
    • [16].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结构蛋白质VP12的研究[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3(04)
    • [17].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IE1基因表达与鉴定[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05)
    • [18].技术交流 对虾白斑综合症生物防控技术[J]. 海洋与渔业 2014(05)
    • [19].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膜蛋白VP41A的功能研究[J]. 台湾海峡 2011(04)
    • [20].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表面蛋白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9)
    • [2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方法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6)
    • [22].实时定量PCR快速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形态分析和致病机理研究[J]. 中国水产 2012(04)
    • [24].养殖对虾病毒病控制技术的创新与集成[J]. 科学养鱼 2010(06)
    • [25].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草药的筛选及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致病性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1)
    • [26].2007年天津周边地区对虾WSSV检测调查[J]. 科学养鱼 2008(01)
    • [27].三种对虾病毒在浙江省凡纳滨对虾中的流行性调查研究[J]. 水产科学 2013(03)
    • [28].对虾白斑病毒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表达、纯化[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 [29].6月份水产养殖高发病害预测及防治[J]. 渔业致富指南 2015(13)
    • [30].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标签:;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膜蛋白VP33的功能研究和非结构蛋白wsv406的初步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