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G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例

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G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例

论文摘要

城市文明的变迁历经了商业范式、工业范式、生态范式,各国学者在对生态范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预言新的“城市范式”诞生。20世纪末以来中国广泛开展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正是顺应人类城市文明的发展趋势、体现科学发展观理念的一种新范式,即“城市文明范式”。2009年中央文明办将公共文明指数作为文明城市测评的一项重要工具,公共文明成为文明城市考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大市民群体在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的文明素养,构成了一个城市、城区的公共行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公共行为素养是城市市民文明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软环境”和“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与资源。从这一角度出发,加强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论文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探索公共文明建设与人的现代化、国民素质的关系,分析影响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主客观因素,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进一步得出研究结论: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是我国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第一次使城市公共文明得以量化,对于提高市民公共文明素养、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然,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作为一项创新,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必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从以下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1)以人的现代化为准绳,建立公共文明的统一标准;(2)对公共空间进行层级性设置;(3)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在国民素质的变迁中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因素,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4)发挥政府在当前公共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扩大社会参与范围,突出公共文明建设中的群众主体,培养市民公共精神。(5)建立公共文明指数的评估机制,加强公共文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权威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城市文明"范式"的演变
  • 1.1.2 我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蓬勃开展
  • 1.2 选题意义及价值
  • 1.2.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1.2.2 适应时代趋势、增强城市(城区)软实力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城市公共文明
  • 2.1.1 公共性与文明
  • 2.1.2 公共文明
  • 2.2 城市公共文明的构成
  • 2.2.1 公共文明的主体
  • 2.2.2 公共文明的载体——公共空间
  • 2.2.3 公共文明的内容
  • 2.3 研究对象及研究设计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研究目标
  • 2.3.3 研究内容框架
  • 2.3.4 研究方法
  • 第3章 相关研究的综述及研究的理论选择
  • 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3.1.1 国内研究综述
  • 3.1.2 国外研究综述
  • 3.2 研究的理论选择
  • 3.2.1 人的现代化理论
  • 3.2.2 国民素质理论
  • 第4章 G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分析
  • 4.1 研究样本、调查内容及数据处理的说明
  • 4.1.1 研究样本
  • 4.1.2 调查内容及数据处理说明
  • 4.2 G区公共文明现状描述
  • 4.2.1 公共行为现状
  • 4.2.2 公共环境现状
  • 4.2.3 公共意识现状
  • 4.2.4 公共管理现状
  • 4.3 影响城市公共文明的因素
  • 4.3.1 年龄因素
  • 4.3.2 职业、教育因素
  • 4.3.3 素质环境因素
  • 4.3.4 传统文化背景因素
  • 4.3.5 公共管理因素
  • 第5章 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思考
  • 5.1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积极意义
  • 5.1.1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是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一项创新
  • 5.1.2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使市民公共文明素养确有提高
  • 5.1.3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有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 5.2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存在的不足
  • 5.2.1 缺少公共文明的评价标准
  • 5.2.2 忽视公共空间的"双重性"
  • 5.2.3 传统文化缺少现代公共精神
  • 5.2.4 公共文明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公平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 5.3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 5.3.1 确立公共文明的标准:以人的现代化为准绳
  • 5.3.2 公共空间的层级性设置
  • 5.3.3 公共文明的暗示:注重传统文化的自省
  • 5.3.4 培养公共精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5.3.5 公共文明指数的科学性、可比性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共文明建设略议[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7)
    • [2].提升石家庄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基本途径[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2(08)
    • [3].国际化城市打造中的公共文明建设——以政府执行力提升为视角[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4(03)
    • [4].北京与台北公共文明比较研究[J]. 道德与文明 2013(06)
    • [5].融合与改变:公共文明的演变——兼论奥运会对市民公共文明的影响[J]. 理论界 2011(06)
    • [6].公共文明与社会风气[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
    • [7].公共文明略论[J]. 武陵学刊 2010(02)
    • [8].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J]. 道德与文明 2008(03)
    • [9].对公共文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基于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现场观察的研究[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
    • [10].我国公共文明的社会性程度变化分析[J]. 青年学报 2014(01)
    • [11].建设公共文明志愿者的长效机制——对北京市公共文明志愿者建设的建议[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03)
    • [12].现代公共文明建设初探[J]. 学理论 2011(12)
    • [13].公共文明建设价值新议[J]. 道德与文明 2008(03)
    • [14].路径依赖·传统解读·现代建构——当代中国公共文明建设的历史进路[J]. 探索与争鸣 2014(02)
    • [15].关于浙江省公共文明发展现状的研究与思考——基于2014-2016年浙江省公众电话访谈数据的分析[J]. 观察与思考 2017(09)
    • [16].公共文明建设及其担当者——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代转向[J]. 青年发展论坛 2017(01)
    • [17].石家庄民生路老建筑的特征及价值含义[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2(09)
    • [18].“北京市民公共行为”的理论核心和研究思路[J]. 北京社会科学 2010(04)
    • [19].国际化城市建设视野下公共文明的内涵与维度——以深圳为例[J]. 特区经济 2015(10)
    • [20].建立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体系——北京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尝试[J]. 道德与文明 2014(05)
    • [21].传统文化·公共理性·思维方法——“现代人与公共文明建设:以阳明思想为启示”学术论坛述评[J]. 青年发展论坛 2017(03)
    • [22].公共文明的四个基本向度[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6)
    • [23].论网络生活与公共文明建设[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3(06)
    • [24].公共文明与情境构建[J]. 北京社会科学 2010(04)
    • [25].推进城市公共文明建设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台州市的抽样调查[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05)
    • [26].城市公共文明及其建设的公共维度[J]. 思想理论教育 2011(07)
    • [27].浅论公共艺术[J]. 大众文艺 2010(15)
    • [28].体育赛事举办对市民公共文明行为与综合满意度指数影响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10(06)
    • [29].社会变迁视阈下的公共文明[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3(06)
    • [30].奥运提升公共文明:日本经验[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2)

    标签:;  ;  ;  ;  

    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G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