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厂废煤沥青的回收利用研究

炭素厂废煤沥青的回收利用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中铝公司青海分公司产生的废沥青为原料,从三种途径对废沥青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实验室研究: 第一部分内容以废沥青为原料,通过加入少量化学添加剂使煤沥青的结焦值、甲苯不溶物等性质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加入混合添加剂(氧化剂A、催化剂B、试剂C)后对沥青进行改性实验,初步考察了添加剂含量、添加剂顺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改性沥青甲苯不溶物、结焦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沥青的甲苯不溶物、结焦值分别为:26.32%、48.63%,达到了粘结剂的标准。并对改性前后煤沥青的粘度、硫含量、混捏温度下的加热稳定性、固定碳进行测定和对比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沥青在混捏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固定碳含量明显提高。改性前后沥青红外光谱对比的结果说明沥青的聚合程度提高。本文研究为废沥青回收利用提供了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内容采用混合乳化剂和超声乳化法,以炭素厂废煤沥青为原料生产沥青乳化燃料。分别考察了调配剂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乳化剂用量、加水量等条件对乳化过程的影响,并对乳化燃料的粘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制得的沥青乳化燃料40℃粘度仅为360mpa.s,在常温下放置30天无水析出。并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考察。使废煤沥青得到了合理的回收利用。 第三部分内容研究了以废沥青为原料制取煤系针状焦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配比为1:1、溶剂用量为60ml、加热时间为30min、加热温度为50℃。结果表明制得的净化沥青不但喹啉不溶物含量低,灰分也很低,适合作为生产煤系针状焦的原料。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煤沥青的综合利用
  • 1
  • 1.1 煤沥青种类和组成
  • 1.1.1 煤沥青的种类
  • 1.1.2 煤沥青的组成和结构
  • 1.1.3 煤沥青的组分分析
  • 1.2 我国煤沥青的利用现状
  • 2.国内外煤沥青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2.1 煤沥青改性研究进展
  • 2.1.1 成分分离
  • 2.2.2 添加塑性剂
  • 2.2.3 添加化学活性剂
  • 2.2 煤沥青针状焦研究进展
  • 2.3 浸渍剂沥青的研究进展
  • 2.3.1 溶剂沉降法
  • 2.3.2 溶剂离心法
  • 2.3.3 溶剂—过滤法
  • 2.3.4 溶剂絮凝法
  • 2.4 环氧煤沥青涂料研究进展
  • 2.5 筑路用煤沥青研究进展
  • 2.6 乳化燃料研究进展
  • 3 本课题的来源、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化学添加剂对废煤沥青的改性研究
  • 2.1 实验原理
  • 2.1.1 氧化剂对沥青的氧化作用
  • 2.1.2 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 2.1.3 研究思路
  • 2.2 仪器和试剂
  • 2.3 实验部分
  • 2.3.1 废沥青的改性实验
  • 2.3.2 结焦值的测定
  • 2.3.3 甲苯不溶物的测定
  • 2.3.4 喹啉不溶物的测定
  • 2.4.结果和讨论
  • 2.4.1 添加剂及最佳用量的选择
  • 2.4.2 混合添加剂添加方式的选择
  • 2.4.3 反应温度的选择
  • 2.4.4 反应时间的选择
  • 2.4.5 改性后主要质量指标与一些改质沥青标准比较
  • 第三章 改性前后的沥青性能的比较
  • 3.1 改性前后粘度的比较
  • 3.2 改性前后硫含量的比较
  • 3.2.1 吸收光谱
  • 3.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2 样品测定
  • 3.3 混捏温度下加热的稳定性比较
  • 3.4 固定碳含量的变化
  • 3.5 红外光谱的比较
  • 3.6.改性沥青实验小结
  • 第四章 乳化燃料的制备
  • 4.1 实验原理
  • 4.1.1 乳化液形成机理
  • 4.1.2 乳化燃料完全燃烧和节能降污机理
  • 4.2 仪器和试剂
  • 4.3 实验部分
  • 4.3.1 乳化剂的作用及混合乳化剂的配制
  • 4.3.2 沥青乳化燃料制备
  • 4.3.3 沥青乳化燃料粘度的测定
  • 4.3.4 沥青乳化燃料常温稳定性和冷热循环稳定性的测定
  • 4.3.5 乳化燃料燃烧性能的测定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沥青调配剂及其用量的选择
  • 4.4.2 不同HLB值乳化剂的选择
  • 4.4.3 乳化剂用量的选择
  • 4.4.4 不同加水量的选择
  • 4.4.5 乳化温度的选择
  • 4.4.6 粘度随温度变化曲线的测定
  • 4.4.7 沥青乳化燃料常温稳定性测试结果
  • 4.4.7 沥青乳化燃料冷热循环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4.4.8 乳化燃料燃烧特性的测试
  • 4.5 结论
  • 第五章 煤系针状焦原料(净化沥青)的制备
  • 5.1 实验原理
  • 5.2 仪器和试剂
  • 5.3 实验部分
  • 5.3.1 净化过程
  • 5.3.2 正交实验设计
  • 5.3.3 喹啉不溶物的测定
  • 5.3.4 灰分的测定
  • 5.3.5 粘度的测定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正交实验结果及直观分析、方差分析
  • 5.4.2 因素指标图
  • 5.4.4 灰分测定结果
  • 5.5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高改质沥青合格率的措施[J]. 包钢科技 2020(04)
    • [2].响应面法优化重油甲苯不溶物质量分数的测定条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8(06)
    • [3].响应面法与正交设计对比研究热高分油甲苯不溶物含量的测定条件[J]. 应用化工 2018(04)
    • [4].连续测定重质油中甲苯不溶物和沥青质的方法[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8(02)
    • [5].建立新的正己烷不溶物、甲苯不溶物方法[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20)
    • [6].7.63m焦炉焦油含甲苯不溶物偏高的原因分析及改善设想[J]. 冶金动力 2011(S1)
    • [7].中温煤沥青甲苯不溶物等4项指标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0(08)
    • [8].预处理后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组成分析[J]. 石油化工 2017(12)
    • [9].塔河渣油中沥青质临氢裂解性质及其钒分布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08)
    • [10].制备工艺对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科学 2015(07)
    • [11].减黏裂化预处理焦化进料的工艺研究[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2(01)
    • [12].高温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研究[J]. 洁净煤技术 2011(03)
    • [13].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与灰分的连续测定[J]. 云南化工 2012(04)
    • [14].甲苯不溶物对渣油热反应焦炭收率的影响[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01)
    • [15].蒽油基沥青的合成研究[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6(05)
    • [16].焦油改质沥青质量的优化控制与提升[J]. 煤化工 2020(01)
    • [17].煤沥青中不同族组成对成焦结构的影响[J]. 炭素技术 2014(04)
    • [18].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炉进料结焦倾向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3(07)
    • [19].改质沥青生产的操作经验[J]. 安徽冶金 2013(02)
    • [20].煤沥青甲苯不溶物测定方法的改进[J]. 煤化工 2010(06)
    • [21].煤沥青甲苯不溶物的测定方法研究[J]. 炭素技术 2013(04)
    • [22].快速热解低温煤焦油的初步分析[J]. 化学工程师 2009(09)
    • [23].煤焦油甲苯不溶物测定方法的改进[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0)
    • [24].煤焦油萃取分离及产品性质[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03)
    • [25].煤沥青分级制备活性炭的初步研究[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03)
    • [26].煤焦油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特性研究[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5(02)
    • [27].改质沥青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 燃料与化工 2013(01)
    • [28].外热式多管回转低阶煤提质半工业化装置试验研究[J]. 化工进展 2016(05)
    • [29].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性质和组成分析[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4(01)
    • [30].苯丙烯醛改性煤沥青的工艺研究[J]. 炭素技术 2012(02)

    标签:;  ;  ;  ;  

    炭素厂废煤沥青的回收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