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苏曼殊文学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黄轶
导师: 孔范今
关键词: 苏曼殊,审美现代性,世纪中国文学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990年代以来,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以文化—文学的“现代转型”作为理论核心,完全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条块分割,把新文学的起点确定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空范畴,使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获得完整的历史性标尺;在关注历史性或者说启蒙现代性的同时,把审美现代性纳入评价体系,将雅俗文学形态拉回文学史视野,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共时性多元空间对象。本论文以这一理论为基本论述框架,汲取文化背景分析、文本互涉分析、比较分析、心理分析、风格分析等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参以适当的考辨,依据文学史整合的思路,将苏曼殊放置于晚清民初中国思想文化急剧变动的宏大历史背景中考察,探究其与文化及文学选择的历史动因和表征,从中寻绎其翻译、小说、诗歌文本与20世纪初诸种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以及阶段性文学特别是与浪漫主义文学和鸳鸯蝴蝶派的历史性关系,通过揭示其文本所体现的中国文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转型之初的审美现代性诉求的独特价值,以期最终确立苏曼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此,本论文拟定在前人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苏曼殊翻译与20世纪初“纯文学”观念彰显、审美现代性缘起的内在关系;苏曼殊特立独行的抒情文本对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特别是创造社及新月派等文学流派重要的开启作用:苏曼殊哀情文本在民初雅俗格局中的影响与价值,阐明其与通俗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内在纠葛以及其悲剧建构对现代文学悲剧意识历史生成的重要影响。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基于一个世纪以来政治革命和文化启蒙等文学史模式对苏曼殊的误读和曲解,从对身份的分析起,重新界定其思想和文本内涵,认为苏曼殊虽然曾经是披发长歌的革命者,也曾经试图以体现东方智慧的佛学和西方人文精神的浪漫主义诗歌来启蒙民智,更执著追求“断惑证真、悟入真如’’成为高僧大德,但是他最终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建构。牺牲文学本身的特性来论文学的悲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演出形式多端,谢冕在《百年文学总系·总序一》中把其总结为“尊群体而斥个性、重功利而轻审美、扬理念而抑性情”。苏曼殊在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启蒙时代、在历史进化论的文化氛围中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史学剪裁与写作缘起
第一章 文化冲突中的审美人生
第一节 身份言说:生平交游与文化参与
第二节 思想再论:佛禅肯认与审美关怀
第三节 文本重解:抱慰生存悖论中的个体挣扎
第二章 苏曼殊翻译文学论
第一节 苏曼殊翻译的三大板块
第二节 曼殊译学思想:对“意译”末流的抵制
第三节 曼殊文学翻译的史学意义
第三章 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抒情派文学
第一节 自叙性叙事:通向浪漫抒情之桥
第二节 出入古典与现代审美间的浪漫绝句
第三节 诗情小说文本与五四浪漫抒情小说的勃兴
第四章 贯通于雅俗之间的曼殊小说
第一节 民初小说格局中的曼殊哀情文本
第二节 爱情的“发现”与意义重估
第三节 曼殊小说与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历史生成
余论 “曼殊热”的文化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拜伦在中国[D]. 宋庆宝.北京语言大学2006
- [2].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 贾国宝.复旦大学2011
- [3].宗教视野中的文学变革(1915-1919)[D]. 陈志华.山东师范大学2015
- [4].南社文学活动与新文学发生研究[D]. 贺莹.河北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 贾国宝.复旦大学2011
- [2].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 高玉.华中师范大学2000
- [3].重读胡适[D]. 刘岩.山东大学2005
- [4].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 董燕.山东大学2005
- [5].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D]. 汪洁.山东大学2005
- [6].“群”与“己”的嬗变[D]. 田广文.山东大学2005
- [7].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 李永东.山东大学2005
- [8].拜伦在中国[D]. 宋庆宝.北京语言大学2006
- [9].清末民初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D]. 朱云生.山东大学2006
- [10].外国诗歌译介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研究[D]. 邓庆周.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