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折页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折页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折页机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李享[1](2021)在《印刷包装车间送料AGV运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我国印刷包装车间正在转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但整体生产成本高昂、生产效率低等是困扰印刷行业提高质量、效率的主要瓶颈。自动导航小车(AGV)是无人化车间的关键物流设备,能够在印刷包装车间内起到自动送料和运料的功能,可有效解决印刷车间人工堆码、人工搬运等问题。本课题针对物流AGV的状态监控,引入了数字孪生技术,为未来印刷车间实现自动导航小车集群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本课题针对印刷车间需求,采用麦克纳姆(Mecanum)轮搭建全方位移动AGV实验平台,对控制系统进行制定,对定位系统、驱动系统、动力装置的硬件进行选择,确定了整体设计方案。建立了基于Mecanum轮的AGV运动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因Mecanum轮是由直流减速有刷电机通过PWM控制其运动,在Arduino的analog Write()函数中改变value值来改变占空比,实现PWM输出从而控制电机转速,故进行了value与转速之间转换关系的实验,得到了其关系式;在实际运动中AGV会因为安装误差、环境误差等多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等现象,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速度补偿。以AGV距离参考物s=100cm,超声波传感器波束角为30°建立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AGV位姿确定模型,通过实际计算求解公式,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引入模糊控制,以AGV的位移偏差ΔX和偏斜角度θ作为控制器输入量,以AGV绕Z轴旋转的角速度调整量ω0’和绕Y轴的角度偏差调整量Δθ作为输出量,建立模糊控制规则表,对AGV在行进时进行实时纠偏,通过AGV运动控制实验,验证了模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RFID标签定点反馈信号,实现AGV在Y轴的位置定点校准。建立了基于数字孪技术的上下位机交互系统,利用Unity 3D软件设计了上位机虚拟定位界面。利用LORA无线通讯模块,实现了AGV与上位机模型的双向通讯,进行了AGV与上位机虚拟模型交互实验,通过AGV实际运动轨迹和上位机虚拟模型的运动轨迹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拟定位系统与实际AGV运动状态的同步性。

肖军杰,林达理,程光耀,隗航,施向东[2](2019)在《基于SolidWorks的刀式折页机运动仿真》文中认为介绍了往复移动刀式折页机的工作原理,研究采用SolidWorks及其Motion模块对具有曲柄滑块-带传送系统-齿轮传动系统的组合机构的折页机进行机构分析和运动仿真,实现了折页机装配体的运动部件干涉检验和折页功能视觉传达,为组合机构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直观的仿真手段,提高了复杂产品的分析设计能力。

杨琛[3](2017)在《书刊生产线中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文中认为书刊是文化传承和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虽然电子读物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中小学教科书目前仍以纸质图书为主,在现有的中小学教科书的生产以绿色轮转胶印、折叠配帖、装订为主要生产环节,由于中小学教科书实行国家标准限制和免费提供等政策,需要书刊印刷企业实现绿色生产、限时供应、确保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书刊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但受到投资和技术的限制,目前书刊生产各环节仍相互独立、书帖周转分散、现场人工管理、生产过程离散、存在大量的人工劳动,生产效率低和多样性变化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思想,重构云南国方印刷厂书刊生产体系。构思了一套能够充分利用闲置空间的集收帖、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连接方案,将云南国方印刷厂现有印刷加工环节与印后装订环节有效的串联起来。并对其具体环节进行数字化虚拟设计:(1)虚拟设计了连接印刷加工与印后装订两大环节的自动化模块方案,由于考虑了云南国方印刷厂闲置空间的限制性以及书帖宜散,种类多,数量大的特性,筛选出了一个最优方案,主要由3个模块与一个机构改造构成,分别为:①运帖入库模块;②仓储模块;③配帖传送模块;④新贮页格机构。运用CAD与三维建模软件UG对整体方案进行建模,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2)运用传感网络技术与条码识别技术为书帖仓储自动化的信息传递作为技术上的保证,并对所设计系统的信息传递进行了详细的信息传递流程解释。本文对现有书刊生产企业生产体系进行自动化改造研究,构建了书刊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为国内书刊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参考。

戚玲玲[4](2016)在《浮动辊式张力机构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能够实现卷筒纸进行正常印刷,纸带在进入印刷设备之前必须保持平整、张紧程度适中的状态,因此纸卷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走纸张力。纸卷在输送纸带的过程中,使纸带处于拉紧状态的力称为张力,在印刷过程中假如纸带处于无约束状态即自由展开的情况下,则纸带就不能完成正常的印刷工作。纸带张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卷筒纸胶印机图像转移质量的好坏。在印刷过程中纸带张力需要做到恒定不变和大小适当,如果张力大小不合适,就会造成一系列工艺故障,如纸带漂移、起皱摺、破口或撕裂、套印不准、天头地脚位置不准确等,从而造成原材料浪费,影响机器的运转效率,增加劳动强度,而最终影响生产成本。所以张力对印刷质量的影响至关重大,张力机构研究至关重要。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深度的研究与分析纸带张力是卷筒纸胶印机印刷的重要因素及控制张力的模式、以及对印品的套印影响,分别通过对书刊印刷机、商业印刷机、报纸塔式印报机的研究,充分说明卷筒纸胶印机纸带张力对于从给纸机开始则由机器本身带着纸带前进,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的重要性,所谓纸带张力是卷筒纸胶印机拉着纸带前进时对纸带形成的一个张紧力.因此纸带张力控制和调整,便成为卷筒纸胶印机中最重要的控制系统之一,可以说没有张力控制,卷筒纸胶印机就不可能正常工作。第二,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对浮动辊张力机组的研发设计,浮动辊式张力机构是其中之一,这种机构采用浮动辊作为张力变化的检测对象,当纸带张力发生变化时,支撑浮动辊的支臂就会发生角位移变化,从而通过角位移传感器将变化反馈控制执行机构来调节张力。事实上,在执行机构接到角位移传感器的张力变化信号做调节动作前,浮动辊已经因为张力变化而被纸带改变了位置,从而使纸带张力趋向平稳,因其具有此张力控制柔和的特点,浮动辊式张力机构常用在纸带变化较大的给纸部,以及高速卷筒纸胶印机中用于提高印刷品质量的印刷进纸部。

沈国荣,李不言[5](2013)在《从设备现状探索技术趋势——印后装订设备发展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短版、小批量、按需印刷活源的日益增多,印后装订的机械化、自动化也在加速提高,如同手机的发展历程,装订机械从过去简单的功能机发展到今天多功能、多用途的智能机,无论是换版时间,还是质量精度都有了创造性突破,一键启动和自动调节已成为现实。从印后装订设备的进程来看,印

齐培聪[6](2012)在《高速低废张率新型印刷折页机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卷筒纸折页机是报业以及书刊印刷的必备设备之一。为适应印刷市场对印刷品生产周期短、批量小、质量高、个性化印刷品越来越多的要求,印刷客户迫切需要高质量、高速度、高自动化水平的折页机。为适应市场的新形势,新需求,在现有折页机的基础上,开发高速、低废张率的折页机,对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传动系统上,通过改进传动齿轮箱的结构,改善了传动锥形齿轮啮合的接触强度;分析并通过公式验算提速后主轴联轴器上安全销断裂的原因,改进了联轴器结构;通过软件模拟和相关公式验算出主传动轴的缺陷,改进传动轴结构。对改进后的结构进行相关公式验算以及试车试验,改进后的传动齿轮箱、联轴器以及传动轴的结构,能够适应折页机速度的提高。针对十六开印刷品在折页机速度提高后,容易出现歪斜和对折精度低的问题,通过冲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理论分析出造成印刷品歪斜和对折超差的主要成因。设计出能够减少十六开印刷品歪斜的减速毛刷机构和能够减少印刷品折角及对折超差大的折页辊调节机构。通过实际的试车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结构既能满足折页机速度的提高,又能使印刷品的废张率从7%以上降低到5%以内,降低印刷企业的成本。

邓毅[7](2010)在《折页模式与折页单元组配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印刷企业订单出现品种多、批量小、交货时间短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使折页机的开机准备时间和机器频繁设置时间在总生产时间占用比例上变得越来越高。国外折页机厂商大量采用自动化和数字化控制,使折页机调整准备时间大幅减少,极大提高了折页机的工作效率。国产折页机尽管也采用PLC控制、在线监控、变频调速、触摸屏人机交互等技术,但由于不具备折页单元的自动预置功能,设备的调整准备时间较长、工作效率偏低。因此,研究折页机的自动预置理论对于提高折页机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具有实际意义。论文首先对折页模式和折页机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分析基于JDF提出的折页模式,这与基于折页方式的分析是不相同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文中会提到。接着论文对折页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基于此前对折页模式和折页原理的研究,建立了平行折页折痕与折页单元组配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方向的变化,将复杂折页模式转换为多个简单平行折页模式;针对简单平行折页模式和复杂折页模式,分别讨论了它们与折页机的匹配关系。然后研究针对任一台折页机,讨论其所有折页模式和所有常用折页模式搜索方法的问题。首先根据一定规则找出平行折页单元组配的所有折页模式,把折页效果相同的冗余折页模式去除即可得到所要寻找的折页模式;然后把折页机分为简单平行组配的折页机和多方向单元组配的折页机两种,分别讨论其折页模式的数目。由于很多折页模式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很少用到,所以接下来针对JDF定义的85种常用折页模式,给出了寻找任意折页机可以完成多少种常用折页模式的方法。最后主要进行折页单元组配的优化设计。在生产过程中,有些折页模式经常会被用到,针对这些常用的折页模式找出一组能实现它们的最优化的折页单元组配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给出了寻找一组折页模式最优单元组配的方法并针对JDF定义的85种常用折页模式寻找到了一组最优的折页单元组配。

李剑锋,冯春增,唐晓强,段文军[8](2009)在《折页机预置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实现折页机预置系统的自动控制,基于PC-PLC模式建立了以PC机为上位机、数台PLC为下位机的小型集成控制系统.PC机实现折页模式的预置及系统管理工作,PLC根据上位机的指令控制步进电机完成折页单元的设置与调整.开发的控制系统通过了现场调试,实现了折页模式的预置及折页单元的自动控制功能.

杨尚昆[9](2009)在《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印刷企业印前及印刷技术和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印前、印刷质量已基本稳定,质量差距的核心问题在于印后加工环节。印后加工由于受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技术薄弱、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质量问题明显,特别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客户对于印刷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印后加工已经成为制约印刷产品质量的瓶颈。因而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印后加工产品质量已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产品印后加工过程涉及工序繁多,并且各环节、各工序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因而这就要求印后加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层层把关,树立各过程产品质量均要符合质量要求的理念。过程控制管理一改印刷企业事后质量控制为主的局面,实现了以预防为主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方便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最终达到降低废品率、减少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因而过程控制管理适用于以连续性为特点的印后加工过程,对正确地指导印后加工生产操作、保证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在对印后加工的技术需求、过程控制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一定介绍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服务于印刷行业的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并着重对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的技术实施、印后加工过程控制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阐述,将过程控制纳入印后加工质量管理,形成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印后加工产品质量文化精髓,力求对印刷企业进行印后加工质量管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印刷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凯[10](2009)在《嵌入式JDF折页控制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的印刷行业仍然处于劳动力密集、工艺复杂的发展阶段。在当今效率与质量并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从接受订单到提供成品,整个流程仍然要面对许多问题。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印刷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积极手段。在这种现状下,印刷行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革新,研究出全自动化的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将印后加工环节与印前、印刷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一个统一的整体。很好的解决交货期限越来越短、质要求越来越高、印品减少、品种增加、单价下降、客户希望及时了解产品的加工状况等要求,已是目前迫切的需要。先前,国内各种折页机主要是靠手动调整,效率低下,准确性也不是很到位。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在机械速度、折页精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与国外海德堡斯塔尔、MBO折页机相比,尤其在数字化控制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使用者对折页机还有更高的要求,即希望折页机的生产效率更高,这对于手工操作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工人每天要更换不同的活件,都需要对机器参数进行重新设置,如果这一切工作都用手工操作的话,则会浪费很多时间。本课题,按照JDF标准,设计JDF折页设备控制器。该设备能够通过网络通信,接收上位印后区域控制器下发过来的任务,在接收到任务传票后,通过对传票的解析,提取出控制折页机的参数,然后通过PAC将参数下发给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接收到相应的脉冲数,控制折页机的挡规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在控制的同时,折页设备本身还有一个对队列的管理功能,可以完成例如删除作业,提交作业等操作。

二、国内外折页机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外折页机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印刷包装车间送料AGV运动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GV导航定位系统研究
        1.2.2 数字孪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1.4 本章小结
2 AGV整体设计方案
    2.1 引言
    2.2 AGV整体设计方案
        2.2.1 AGV底盘结构设计
        2.2.2 AGV控制系统搭建
        2.2.3 驱动系统搭建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Mecanum轮的运动学分析
    3.1 建立基于Mecanum轮的运动学模型
    3.2 AGV运动速度控制实验
    3.3 验证运动学模型
    3.4 AGV速度补偿实验
        3.4.1 AGV在Y轴行驶速度补偿实验
        3.4.2 AGV在X轴行驶速度补偿实验
        3.4.3 AGV以一定角度行驶速度补偿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位姿确定理论模型
    4.1 超声波传感器波束角测量实验
        4.1.1 超声波传感器工作原理
        4.1.2 超声波传感器波束角的确定
    4.2 建立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位姿确定模型
        4.2.1 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置分布
        4.2.2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位姿确定模型
        4.2.3 验证位姿确定模型
        4.2.4 基于RFID的定位校准
    4.3 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4.3.1 模糊推理的建立
        4.3.2 模糊控制规则表建立
        4.3.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上下位机交互系统
    5.1 虚拟模型的建立
        5.1.1 Unity 3D简介
        5.1.2 虚拟模型的建立
    5.2 下位机对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2.1 ArduinoIDE简介
        5.2.2 工业DTU简介
        5.2.3 下位机对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3 上位机对实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上下位机交互实验验证
    6.1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AGV状态监控实验
    6.2 实验结果展示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书刊生产线中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书刊自动生产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云南国方印刷厂现状分析
    2.1 书刊生产工艺分析
    2.2 书刊印前制版工艺及设备分析
        2.2.1 印前制版工艺分析
        2.2.2 印前制版设备分析
    2.3 书刊印刷加工工艺及设备分析
        2.3.1 印刷加工工艺分析
        2.3.2 印刷加工设备分析
    2.4 书刊印后加工工艺及设备分析
        2.4.1 书刊印后加工工艺分析
        2.4.2 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分析
        2.4.2.1 折页单元
        2.4.2.2 堆码单元及仓储单元
        2.4.2.3 配帖单元
        2.4.2.4 无线胶订单元
        2.4.2.5 裁切单元
    2.5 现有书刊生产线信息分析
    2.6 问题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
    3.1 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方案设想
    3.2 书刊自动生产线的总体布局
    3.3 书帖仓储设计方案筛选
        3.3.1 运帖入库模块方案
        3.3.1.1 书帖提升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1.2 分帖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2 仓储模块的方案
        3.3.2.1 书帖入库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2.2 置帖机构的方案设计及筛选
        3.3.3 配帖传送模块的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方案建模
    4.1 书刊自动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及构成
    4.2 运帖入库模块
        4.2.1 书帖提升机构
        4.2.2 气动分帖机构
    4.3 仓储模块
        4.3.1 书帖入库机构
        4.3.2 置帖机构
        4.3.3 书帖出库机构
    4.4 配帖传送模块
        4.4.1 书帖分运小车机构
        4.4.2 多通道传送机构
    4.5 贮页格机构改造
    4.6 设计方案建模整体效果
    4.7 书帖仓储自动化信息传递
        4.7.1 WSN技术
        4.7.2 条码识别技术
        4.7.3 书帖仓储自动化的信息传递过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浮动辊式张力机构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磁粉制动器张力控制
        1.3.2 气动张力控制
        1.3.3 浮动辊张力机构
    1.4 项目来源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卷筒纸胶印机张力分析及控制模式
    2.1 影响张力的因素
    2.2 国产书刊机张力分析
    2.3 国产商业机张力分析
    2.4 国产报纸机张力分析
    2.5 纸带张力控制模式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张力对套印的重要性分析
    3.1 纸带张力对套印的影响
    3.2 横向套准偏差与纸张横向变形
    3.3 纵向套准偏差与纸张纵向变形
    3.4 印刷张力对纸张变形和套准影响的机理分析
        3.4.1 纸张纵横向变形的机理分析
        3.4.2 纵向图像位置偏差的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浮动辊张力机组设计
    4.1 机构运动原理及计算
    4.2 气路原理图
    4.3 电机功率确定
    4.4 N521浮动辊式进纸张力机构总体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浮动辊张力机组试制与验收
    5.1 浮动辊张力机组试制
    5.2 浮动辊张力机组测试与验收
    5.3 纸带张力对卷筒纸印刷的重要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从设备现状探索技术趋势——印后装订设备发展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装订自动化连线设备的发展
    1. 单面切纸机
    2. 折页机
    3. 骑马联动线
    4. 胶订联动线
    5. 精装联动线
二、数字印后设备的发展趋势

(6)高速低废张率新型印刷折页机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公司背景
    1.2 国内外折页机的发展现状
        1.2.1 国际先进折页机技术水平现状
        1.2.2 国内高速折页机的技术水平现状
        1.2.3 卷筒纸折页机新技术
        1.2.4 卷筒纸折页机发展趋势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选题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卷筒纸折页机传动系统分析及改进
    2.1 卷筒纸折页机的传动系统概述
    2.2 高速卷筒纸折页机齿轮箱分析及改进
        2.2.1 传动齿轮箱结构分析
        2.2.2 分体式齿轮箱设计
    2.3 高速卷筒纸折页机联轴器的分析及改进
        2.3.1 联轴器结构分析
        2.3.2 联轴器的结构设计
        2.3.3 联轴器的安装与调整
    2.4 高速卷筒纸折页机主轴分析及改进
        2.4.1 水平传动轴结构分析
        2.4.2 主传动轴的改进设计
    2.5 实验与结果分析
        2.5.1 联轴器安全销的实验及结果分析
        2.5.2 锥形齿轮接触斑点检验结果及分析
        2.5.3 主水平传动轴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纸张精确定位减速毛刷的设计
    3.1 十六开折页机的工作原理
    3.2 高速下纸张运动分析
        3.2.1 动量与冲量
        3.2.2 摩擦力
        3.2.3 八开纸张的受力分析
        3.2.4 解决八开纸张倾斜的途径
    3.3 减速毛刷的结构设计
        3.3.1 减速毛刷结构
        3.3.2 减速毛刷的材料
    3.4 减速毛刷调节结构
        3.4.1 操作面机构
        3.4.2 发动面机构
        3.4.3 减速毛刷的调节步骤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调节低折角率折页辊的设计
    4.1 折页辊的结构及调整
        4.1.1 折页辊的结构
        4.1.2 折页辊的调整
    4.2 存在的问题
        4.2.1 折角现象
        4.2.2 折页对中精度的影响
    4.3 折页辊的设计
    4.4 折页辊的调节结构
        4.4.1 折页辊的装配要求
        4.4.2 折页辊的调整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发明的专利

(7)折页模式与折页单元组配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折页机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折页原理与折页模式分析
    2.1 引言
    2.2 折页原理
        2.2.1 折页单元
        2.2.2 折页机的分类
        2.2.3 折页效果
        2.2.4 折页路径
    2.3 折页方式
    2.4 折页模式
        2.4.1 JD F 简介
        2.4.2 折页模式定义
    2.5 折页路径与折页模式的关系
    2.6 折页模式与折页方式的关系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折页模式的可行性判断
    3.1 引言
    3.2 平行折折痕与折页单元的匹配
    3.3 折页模式分解
    3.4 折页机单元组配分解
        3.4.1 刀式折页机
        3.4.2 栅栏式折页机
        3.4.3 混合式折页机
    3.5 折页模式与折页单元组配的匹配
        3.5.1 平行折页模式
        3.5.2 复杂折页模式
    3.6 举例说明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折页机的折页模式搜索算法
    4.1 引言
    4.2 平行折页单元折页模式搜索
        4.2.1 折页模式表示方法改进
        4.2.2 折页模式搜索范围
        4.2.3 折页模式搜索结果
        4.2.4 冗余折页模式搜索
        4.2.5 冗余折页模式取舍
    4.3 折页机所有折页模式搜索方法
        4.3.1 单方向折页单元组折页机
        4.3.2 多方向折页单元组折页机
    4.4 常用折页模式搜索方法
        4.4.1 方法简介
        4.4.2 举例说明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常用折页模式的单元组配优化
    5.1 引言
    5.2 寻优方法简介
    5.3 常用折页模式的最优单元组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三个折页单元对应的折页模式
附录2 四个折页单元对应的折页模式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折页机预置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控制系统方案
2 上位机系统设计
3 下位机系统设计
    3.1 硬件选择和连接
    3.2 软件设计
4 系统应用
5 结束语

(9)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1.2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及其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印后加工的技术需求
        2.1.1 印刷品印后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2.1.2 当前印后加工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过程控制管理的基本理论
        2.2.1 与过程控制管理相关的术语
        2.2.2 过程控制管理的涵义
        2.2.3 过程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2.2.4 过程控制管理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2.2.5 过程控制管理有效性的评价
第三章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1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的设计
        3.1.1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的设计目的与原则
        3.1.2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的系统设计框架
        3.1.3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有效性评价模式
    3.2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案的技术实施
        3.2.1 制定设备维护及校正手册
        3.2.2 制定过程产品质量手册
        3.2.3 制定过程标准作业规范手册
        3.2.4 制定过程产品故障解决手册
        3.2.5 制定印后加工工艺流程手册
第四章 印后加工过程控制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4.1 领导重视
        4.1.1 摆正印后加工过程在整个印刷企业的地位
        4.1.2 提高对印后加工过程控制的理解和认识
        4.1.3 层层落实印后加工过程控制质量责任
        4.1.4 有序推进印后加工过程控制工作
        4.1.5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4.2 加强现场管理
        4.2.1 什么是6S管理
        4.2.2 6S管理实施步骤
        4.2.3 6S管理温馨提示
    4.3 建立员工培训机制
        4.3.1 努力提高全员质量素质
        4.3.2 倡导团队协作精神
        4.3.3 培训方式的不断改进
        4.3.4 加强企业员工学习能力的培养
    4.4 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
        4.4.1 利用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
        4.4.2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
        4.4.3 注重绩效考核制度的宣传
        4.4.4 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
    4.5 借助先进的管理工具
        4.5.1 引入ERR系统的必要性
        4.5.2 成功施行ERP系统的关键
    4.6 做好过程分析、监控工作
        4.6.1 进行正确的过程识别
        4.6.2 采取有效的过程分析、监控手段
        4.6.3 做好印后加工过程控制的平衡工作
        4.6.4 注重检查、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4.7 注重过程控制方案的持续改进
        4.7.1 持续改进是方案全过程的持续改进
        4.7.2 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一、工作总结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折页测试标版
附录二 折页速度测试部分原始数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嵌入式JDF折页控制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JDF介绍
        1.1.2 CIP4介绍
        1.1.3 XML介绍
        1.1.4 数字化流程介绍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课题的创新点
2 折页机以及相关的折页版式的研究
    2.1 折页机介绍
        2.1.1. 折页机的发展前景
        2.1.2 折页机种类介绍
        2.1.3 折页机发展趋势
    2.2 课题中对折页机的选型
    2.3 折页版式的研究
        2.3.1 折页意图
        2.3.2 折页工艺过程参数
        2.3.3 折页过程
        2.3.4 折页版式
    2.4 课题中折页版式的选择和应用
3 折页设备控制器的平台设计与实现
    3.1 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选用
        3.1.1 WindowsCE系统
        3.1.2 WindowsCE系统的优势
        3.1.3 WindowsCE系统的技术支持
        3.1.4 WindowsCE系统与.NET精简框架
    3.2 PAC的选用
        3.2.1 PAC定义
        3.2.2 PAC与PLC的区别
        3.2.3 泓格W-8731
    3.3 折页设备控制器的外设选用
        3.3.1 泓格PAC所用的i8091、i8053模块选用
        3.3.2 触摸屏的选用
        3.3.3 步进电机的选用
        3.3.4 接近开关的选用
4 基于FTP方式的JMF通讯技术研究
    4.1 JMF传输机理
        4.1.1 Hot folder(热文件夹)
        4.1.2 HTTP协议
        4.1.3 MIME
    4.2 FTP通讯技术的研究
        4.2.1 FTP的协议规范
        4.2.2 WinCE4.2下FTP服务器的开发
        4.2.3 WinCE4.2下FTP客户端的开发
    4.3 JMF命令生成
        4.3.1 命令(Command)
        4.3.2 回应(Response)
        4.3.3 信号(Signal)
5 JDF折页设备控制器信息处理功能的实现
    5.1 JDF折页设备控制器中的队列管理
    5.2 JDF折页设备控制器中的作业管理
6 JDF折页设备控制器的控制体系的设计
    6.1 解析JDF传票后的控制实现
    6.2 自定义折页模式的控制实现
7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四、国内外折页机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刷包装车间送料AGV运动控制策略研究[D]. 李享.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SolidWorks的刀式折页机运动仿真[J]. 肖军杰,林达理,程光耀,隗航,施向东. 机械工程师, 2019(07)
  • [3]书刊生产线中书帖仓储自动化改造研究[D]. 杨琛.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4]浮动辊式张力机构的设计[D]. 戚玲玲.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5]从设备现状探索技术趋势——印后装订设备发展记[J]. 沈国荣,李不言. 印刷杂志, 2013(09)
  • [6]高速低废张率新型印刷折页机的研究与开发[D]. 齐培聪.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1)
  • [7]折页模式与折页单元组配的关系研究[D]. 邓毅. 北京工业大学, 2010(10)
  • [8]折页机预置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J]. 李剑锋,冯春增,唐晓强,段文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 [9]印后加工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D]. 杨尚昆. 曲阜师范大学, 2009(10)
  • [10]嵌入式JDF折页控制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王凯.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国内外折页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