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罗伯特.勃朗宁诗歌的复调特征,与此同时对巴赫金的复调与戏剧化及戏剧化中多声部现象做出区分。如今,在学术期刊中对巴赫金复调的误解与错解屡见不鲜,问题的根源在于复调与戏剧化两个概念的混淆。因此,对两者的区分十分必要。在主调的戏剧化文本中,尽管作者在舞台上消失了,但始终在幕后用他权威的声音操控着人物,或者通过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话语。在这两种情况下剧中人只是作者的傀儡或思想的传声筒。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主体性。大部分的传统戏剧与戏剧文本是在作者权威声音的控制下的,应归入主调的范畴。而在复调的文本中,人物是独立的,他们的意识不再受作者的控制,而成为与作者平等的主体;即使作者的声音能被感知,也不占统治地位,只是参加争辩的众多声音中的一个。争论中的人物成为作者分裂意识的代表。这就是复调最基本的特征。勃朗宁的诗既具有丰富的戏剧化元素又有复调的特征,是区分复调与戏剧化的合适材料。希望通过对勃朗宁诗歌复调特征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好的领略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其思想的博大,同时能对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勃朗宁是19世纪后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与陀斯妥也夫斯基属同时代。他前期追随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但当时浪漫派文学式微、现实主义兴盛导致他并没有成功。之后,他用戏剧化独白这一写作手法,获得成功,并使其成为自己的标志。几乎勃朗宁所有的诗都是戏剧化的,有些是戏剧对话形式,但大部分都是戏剧独白式。在他的戏剧独白诗中,独白者不是诗人,而是戏剧化场景中戴着人格面具的角色,也是唯一的说话者,在他或她的对立面,有另一个或几个角色,与独白者一起组成戏剧化冲突,但在对立面的角色往往不说话,他们的话是通过独白者反应出来的。戏剧独白为复调与主调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这种技巧也被一些现代诗人所采用,像叶芝、艾略特、庞德及弗罗斯特等。且有些人称他为现代心理诗的先驱,只是比他的时代早生了100年。尽管对勃朗宁的研究各式各样,但还没有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出发的,因此,本文是一个从全新角度研究勃朗宁的尝试。本文分五部分来探讨勃朗宁诗歌的复调特征。第一部分以勃朗宁的诗为例对戏剧化与复调做出对比;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作者与人物的关系来说明复调中人物的主体性;‘第三部分论述了复调诗中的对话关系,并与传统戏剧化诗中的人物间的对话做出对比;第四部分探讨复调文本中的末完成性在勃朗宁诗中的体现;第五部分指出勃朗宁的诗具有复调特征的原因,诗人的个人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都为其复调特征提供了土壤。最后,本文得出结论,与陀斯妥也夫斯基属同一时代的勃朗宁,在时代与个人经历的作用下,无意识地为他的诗歌染上了复调的色彩。作为诗人,他是超越时代的。通过与传统戏剧化的诗对比可知,他诗歌中的复调体现在作者与人物的关系、对话关系,以及末完成性三个方面。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狂欢视域下巴赫金诗学理论的探究与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2].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J]. 中国图书评论 2020(04)
- [3].巴赫金极化思维倾向对其思想学术的影响[J]. 文艺争鸣 2020(05)
- [4].巴赫金视阈下的《春香传》研究[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03)
- [5].俄罗斯民间文学中傻瓜形象的狂欢化功能——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本土资源之一[J]. 外国文学 2020(03)
- [6].基于巴赫金狂欢理论的饭圈文化特点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20(09)
- [7].巴赫金表述诗学的多维生成与效果期待[J]. 文学评论 2020(05)
- [8].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网络狂欢”[J]. 文化学刊 2020(09)
- [9].狂欢化文学——对美国约瑟夫·海勒和英国戴维·洛奇作品的巴赫金论解读[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0)
- [10].砥砺奋进——中国巴赫金研究会十年回顾[J]. 俄罗斯文艺 2018(03)
- [1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巴赫金学派文论的译介、研究与对话——外国文论本土化研究案例之一[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2].新世纪以来中国巴赫金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J]. 人文杂志 2017(02)
- [13].巴赫金思想的跨文化启示[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5)
- [14].巴赫金思想与翻译研究关系初探[J]. 东方翻译 2016(05)
- [15].巴赫金研究的经典之作——评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6].巴赫金符号学思想的比较与应用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5(04)
- [17].巴赫金符号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符号学理论[J]. 俄罗斯文艺 2015(04)
- [18].米哈伊尔·巴赫金:含义不同的发现与文化转型[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9].扬·穆卡若夫斯基与米·巴赫金:结构·对话·人[J]. 俄罗斯文艺 2016(01)
- [20].狂欢中的契合——巴赫金狂欢理论与大众文化[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05)
- [21].第15届国际巴赫金学术研讨会在瑞典举行[J]. 俄罗斯文艺 2014(04)
- [22].疾病与诗学的对话: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分裂审视巴赫金复调诗学[J]. 美育学刊 2015(02)
- [23].从巴赫金行为哲学的角度析日瓦戈医生对革命的态度[J]. 名作欣赏 2015(11)
- [24].“跨文化旅行”中的巴赫金文论研究新进展——巴赫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当代外国文学 2015(02)
- [25].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5)
- [26].略论巴赫金对人的特性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7].中国巴赫金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俄罗斯文艺 2015(02)
- [28].巴赫金的词库问题——以文艺学术语为例[J]. 俄罗斯文艺 2015(02)
- [29].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02)
- [30].西方文学理论中四处游荡的巴赫金幽灵[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