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柴北缘潜西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榴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金红石矿床
柴北缘潜西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陈鑫,郑有业,许荣科,国显正,王会敏[1](2016)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对金红石成矿的制约:来自鱼卡和铁石观西地区石榴石成分环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鱼卡和铁石观西榴辉岩均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近期在鱼卡地区发现了大型以上的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但在铁石观西地区仅发现钛矿化,两区成矿前景不同。在对两区进行详细野外地质观测、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LA-ICP-MS系统研究了榴辉岩中石榴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等。结果表明:鱼卡和铁石观西榴辉岩虽然产状基本一致,但鱼卡榴辉岩基本无退变,石榴石较自形,含较多的包裹体,石榴石中的主、微量元素成分呈环带分布,幔边部富集稀土元素,而铁石观西榴辉岩退变较强,矿物他形,石榴石包裹体数量较少,部分石榴石单矿物主量元素环带已经被均一化,核幔部相对边部更富集稀土元素。结合年代学等证据,鱼卡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相对快速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过程,钛成矿作用中金红石很少转变为钛铁矿,而铁石观西榴辉岩经历了一个快速俯冲而折返速率较缓慢的动力学过程,钛成矿作用中金红石大多转变成了钛铁矿。揭示鱼卡和铁石观西钛物相、动力学过程等差异的原因及标志,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内进一步寻找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提供了依据与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孟万斌,李敏,刘家铎,杨永剑,李红星[2](2011)在《柴北缘潜西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测试等手段,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上干柴沟组的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特小孔细喉。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45%,平均渗透率为59.66×10-3μm2,属中低孔低渗储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基础和关键,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浅湖滩坝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相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原始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但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发育有双重影响,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邓奎,孙维军,成艳春,刘权胜,刘小军[3](2009)在《柴北缘潜西地区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柴北缘潜西地区位于赛什腾山前,勘探面积约400km~2。该区钻井油气显示活跃,但一直没有获得较大的突破。本文首先总结了潜西地区中、新生代的主要构造变形特征,然后从圈闭、油源、油气运移等方面分析了对本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及勘探方向,以期对下步潜西地区的勘探开发评价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青海石油》期刊2009年03期)
王兴宏,张庆丰,操红梅[4](2009)在《柴北缘马西地区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海油气田的勘探取得突破对于青海油田的石油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马西地区位于马海构造西部,为燕山晚期发育的古隆起,储层为河流相沉积的碎屑岩,较为发育。该区是以周边凹陷的侏罗系为烃源岩的含油气区,古凸起为油气运移聚集的长期指向区,油源对比发现其大部分来自于北带鱼卡凹陷的J2含油气系统,少部分来自于南带伊北凹陷的J1含油气系统,并且圈闭的形成、定型时期与其生烃高峰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因此,盖层的发育程度对于工区油气藏的规模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09年03期)
李雄[5](2008)在《柴北缘潜西地区中新生界沉积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潜西地区紧临柴北缘侏罗系最大的生烃凹陷——赛什腾凹陷,而且位于赛什腾凹陷的构造上倾方位,应该是一个油气聚集的有利区。但自1960年9月钻探中1井以来,至今在潜西地区共钻探井及参数井40口,累计进尺70566.3m,没有重大突破,被认为是一个“油源充足但井井不流”的特殊区域。因此加强该区域的基础研究——沉积相研究,是油气突破的最基本条件。论文在简要介绍研究区地质特征之后,首先通过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了柴北缘潜西地区侏罗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相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标志、沉积构造标志以及测井标志;在沉积相标志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单井沉积相综合柱状图的制作和研究工作,对研究区内16口钻井进行了单井沉积相的解析;利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成果,对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划分,认为本区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湖泊共四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可以细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及6个微相;辫状河可以细分为辫状河道和冲积平原2个亚相及3个微相;辫状河叁角洲可以分为叁角洲平原、叁角洲前缘和前叁角洲叁个亚相及7个微相;湖泊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可以细分为滨浅湖泥和滨浅湖砂两个微相;最后通过沉积相剖面图以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的制作和分析,认为研究区在中侏罗世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古-始新世发育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渐新世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中新世发育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08-04-15)
柴北缘潜西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测试等手段,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上干柴沟组的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为特小孔细喉。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4.45%,平均渗透率为59.66×10-3μm2,属中低孔低渗储层。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基础和关键,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浅湖滩坝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相带,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原始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但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发育有双重影响,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北缘潜西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陈鑫,郑有业,许荣科,国显正,王会敏.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对金红石成矿的制约:来自鱼卡和铁石观西地区石榴石成分环带的证据[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
[2].孟万斌,李敏,刘家铎,杨永剑,李红星.柴北缘潜西地区上干柴沟组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邓奎,孙维军,成艳春,刘权胜,刘小军.柴北缘潜西地区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因素分析[J].青海石油.2009
[4].王兴宏,张庆丰,操红梅.柴北缘马西地区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
[5].李雄.柴北缘潜西地区中新生界沉积相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