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稳定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合成及应用

光稳定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合成及应用

论文摘要

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是自由基捕获剂的一种,作为聚合物的添加剂,可以在塑料、橡胶、薄膜、涂料等高分子材料中起到光稳定化作用。低分子量HALS具有容易从材料表面流失、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添加量大等缺点。所以,现在国外逐步采用大分子量HALS。但大分子量HALS其合成工艺一般很复杂,制造成本过高,且随着其大分子化在材料中的添加量也会增加。本研究报道了HALS大分子化的同时使其粒子化的方法,制备出含有受阻胺构造的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并对其性能和作为表面改性剂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选择超细SiO2微粒作无机载体,利用含有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使二氧化硅表面具有活性有机反应基团。分析发现,选用最少含量为10%的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DB792)作改性剂,改性效果达到最佳。随后采用液/固两相反应体系,含有胺基的SiO2分别和环氧树脂(E-44)和异氰酸酯(MDI)反应,由此制备光稳定性复合微粒子。红外分析显示HALS官能团已接枝到微粒子表面,通过对该复合微粒子的两亲性、热稳定性、紫外线屏蔽性能等的评价,表明在保持HALS光稳定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其粒子化和大分子化的目标。同时讨论了各反应体系的优劣,探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案。 最后,以E-44为聚合物基体,通过添加光稳定性复合微粒子后得到复合材料,并评价了该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光稳定性,发现微粒子添加量在2%时其力学性能得到最大改善,SEM和硬度测试则表明复合微粒子能够均匀地迁移到材料的表面,HALS可以在表面起到光稳定化作用。经过自然老化试验和质量损失分析确定,复合微粒子质量占整个体系的2%~3%时,就能充分发挥其在环氧树脂中的抗老化作用,此时,HALS的含量仅为0.04%左右,大大少于目前通用的添加量,实现实用化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本研究通过实现HALS的粒子化及其大分子化,提高了HALS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添加量,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中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高分子材料的光降解和光稳定
  • 1.2 受阻胺HALS的作用机理
  • 1.3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现状及开发进展
  • 1.3.1 HALS的主要应用领域
  • 1.3.2 HALS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3 HALS的发展趋势
  • 1.3.4 存在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表面改性'>第二章 超微细SiO2表面改性
  • 2.1 前言
  • 2的应用'>2.1.1 超微细SiO2的应用
  • 2的表面改性'>2.1.2 SiO2的表面改性
  • 2的表面改性常用方法'>2.1.3 SiO2的表面改性常用方法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2.2.3 主要测试项目
  • 2.2.4 二氧化硅表面改性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偶联剂改性研究
  • 2.3.2 定量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光稳定性复合微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1.1 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 3.1.2 功能复合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 3.1.3 功能性复合微粒子的发展和应用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3.2.3 实验步骤
  • 3.2.4 主要测试项目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复合微粒子粒径测试
  • 3.3.2 二次改性研究
  • 3.3.3 结构分析
  • 3.3.4 接枝情况比较
  • 3.3.5 接触角测试
  • 3.3.6 甲基硅油的作用
  • 3.3.7 方案比较
  • 3.3.8 微米二氧化硅粒子抗光氧化的协同作用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复合微粒子在树脂中的应用研究
  • 4.1 前言
  • 4.1.1 树脂的分类
  • 4.1.2 环氧树脂的性质及应用
  • 4.1.3 环氧树脂的老化过程与老化机理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4.2.3 实验步骤
  • 4.2.4 主要测试项目
  • 4.3 分析与讨论
  • 4.3.1 SEM分析
  • 4.3.2 接触角测定结果分析
  • 4.3.3 力学性能测试分析
  • 4.3.4 老化实验结构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粒子喷射处理与硬质覆膜形成的复合处理技术[J].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2020(01)
    • [2].红色的信号灯[J]. 阅读 2017(ZD)
    • [3].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微粒子发光仪器的常见报警[J]. 医疗装备 2017(04)
    • [4].微粒子 国内首家“轻式法餐”概念餐厅[J]. 时尚北京 2016(08)
    • [5].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6)
    • [6].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肌钙蛋白I[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9(04)
    • [7].由微粒子高速冲击进行表面改性[J].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1(03)
    • [8].基于细微粒子污染的灰霾判定方法的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0(03)
    • [9].全自动微粒子酶免检测法与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的比较研究[J]. 武警医学 2009(04)
    • [10].含有受阻胺构造的光稳定性复合微粒子的合成[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0(06)
    • [11].利用微粒子喷射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J].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2016(04)
    • [12].微粒子印花[J]. 网印工业 2011(08)
    • [13].亚蝗微粒子虫孢子体外发芽方法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2)
    • [14].万能原料[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09(05)
    • [15].微系统中转矩及电渗流作用下的微粒子电动旋转操控[J]. 物理学报 2011(01)
    • [16].一种蛋白质药物载体复合微粒子的制备[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03)
    • [17].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的对比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09)
    • [18].开放源类物料中微粒子排放估算模型的建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9)
    • [19].在线加湿条件下开放源类微粒子排放数学模型的建立[J]. 环境科学研究 2011(11)
    • [20].微粒子免疫发光检测妇女血清中睾酮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12)
    • [21].化学发光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1)
    • [22].微粒子喷丸影响因素的数值仿真[J]. 金属热处理 2019(01)
    • [23].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_(12)的性能评价[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4(11)
    • [24].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及临床意义[J]. 医药论坛杂志 2013(09)
    • [25].管式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尿液中的雌三醇[J]. 分析化学 2011(01)
    • [2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06)
    • [27].超高流速金属膜过滤性能及其微粒子去除特性[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8].正确长跑,提升自己的肺功能[J]. 青春期健康 2019(03)
    • [29].雅培I2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估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6)
    • [30].两种方法测定甲胎蛋白的结果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07)

    标签:;  ;  ;  ;  ;  

    光稳定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合成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