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蹼壁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蹼壁虎,骨骼系统,骨骼特征,分类
无蹼壁虎论文文献综述
熊建利,张纪亮,孙平,朱文文,闵遥[1](2016)在《无蹼壁虎的骨骼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特征在动物的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透明骨骼双色法对采自河南省洛阳市的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制作骨骼标本,对骨骼系统各部分骨骼的位置、形状和构成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大壁虎G.gecko、多疣壁虎G.japonicus和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等进行了比较。无蹼壁虎的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和附肢骨骼(肩带、腰带、前肢骨和后肢骨)。与壁虎科其他物种相比,无蹼壁虎没有泪骨;前颌骨鼻突短小;鼻骨略呈长方形;后额骨呈"人"字形;前肢肱骨和尺骨关节的韧带内具有1枚肘骨;后肢股骨与胫骨关节的韧带内具有1枚髌骨;股骨与胫骨、腓骨关节的关节内具有2枚腓肠关节籽骨;雄性个体肛门后具有1对肛后骨;趾式为2、3、4、5、4。(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6年04期)
王志超,韩菲,朱秀玲,杨惠琴,赵劲松[2](2016)在《不同光周期对不同季节无蹼壁虎室旁核精氨酸催产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光周期、季节、温度对精氨酸催产素(AVT)在无蹼壁虎室旁核(PVN)昼夜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6条雄性成体无蹼壁虎分为活动期组和打破冬眠组,每组再分为3个光周期组,每组昼夜分6个时间点取样,分别对AVT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在PVN的分布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不同光周期下,AVT阳性细胞数在无蹼壁虎PVN均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但变化的时相和幅度均有区别。结论:AVT可能作为PVN输出和整合信号参与调控无蹼壁虎的昼夜节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李红霞,康建功,张仕状[3](2015)在《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不同浓度乙醇以不同方法进行提取,提取物经过反复冻融脱蛋白质脱脂肪分离后经高效液相法分离纯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85%乙醇超声提取工艺Ⅲ组A值为0.548±0.045,抑瘤率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85%乙醇超声提取为最佳提取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5年11期)
赵劲松,汪安云,文育锋,鲁亚平[4](2014)在《光周期影响MT_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的节律性表达(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光周期下,MT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PVN)的节律性(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表达变化。方法运用了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学计数法。结果 (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T1-R蛋白分子量为37KD,MT1-R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室旁核,且有少量阳性纤维;(2)在无蹼壁虎的活动期(夏季),各光周期(DD、DL和LL)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001),DD、LL较DL均有时相变化;(3)在冬眠期(冬季),DL光周期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无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05),DD和LL光周期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P<0.0001),DD、LL较DL均有时相变化;(4)各光周期(DD、DL和LL)下MT1-R阳性细胞在PVN均呈明显的季节性节律变化(P<0.0001),活动期(夏季)的MT1-R阳性细胞数较冬眠期(冬季)明显多(P<0.0001),DD和LL在活动期、冬眠期的节律图形相似。结论 MT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的表达有明显的节律性(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不同光周期对MT1-R的节律性表达有影响,但其图形基本相似。提示光周期可能通过启动"内源性节律钟"影响MT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的节律性表达,其可能调控MT1-R蛋白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夏文君,袁亚辉,贺晓烈,李鹏,严洁[5](2014)在《无蹼壁虎6个鸟类Z染色体连锁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技术从无蹼壁虎中获得了6个鸟类Z染色体连锁基因的cDNA片段序列.与铅山壁虎的同源基因序列相比,除CHD1-5'端序列中有3 bp的缺失外,其他基因序列均具有相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长度,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均非常高(97%~100%).在与有鳞目、龟鳖目和鳄目的其他已知序列比较时,发现6个基因的8个片段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其中GHR基因的同源性最低,与该基因片段在进化分析中较高的ω值(Ka/Ks)是一致的.性染色体连锁基因的克隆和染色体定位,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壁虎类甚至高等脊椎动物不同类型性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毛贵阳[6](2013)在《邳州无蹼壁虎繁殖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人通过对壁虎生活、繁殖的亲身考察,对邳州无蹼壁虎的繁殖生态生物学做了初步研究,在产卵、孵化受温度及湿度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数据。(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3年23期)
高鸿,康建功,丁传华[7](2013)在《潍坊地区鲜无蹼壁虎地道药材鉴别法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潍坊地区鲜无蹼壁虎地道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夏秋季捕捉潍坊地区成体鲜壁虎,随机抽耻100只,断食72h,水清洗晾干,95%乙醇中固定,电子天平称重,游标卡尺测长度。观察尾基部的肛疣数目特征、鼻间鳞和腹部环体一周的鳞片数目特征、指趾腹面的鳞片形状特征和指趾末端结构特征。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CE),观察无蹼壁虎及其伪品蜥蜴的电泳迁移率,根据其蛋白电泳区带的差异。绘制电泳图谱。结果:潍坊地区无蹼壁虎头部扁平较大、呈叁角形、躯干背部疣鳞极少,两侧几乎无疣鳞,大形鼻间鳞1~2枚。腹部最宽处的一横列鳞22~28枚。足指间无蹼,每指的指腹和指尖足底侧有攀瓣,一足或多足足部有暗红色斑点,分布在足背上,95%乙醇浸泡足部暗红色斑点消失。经试验鉴别,无蹼壁虎与蜥蜴的电泳图谱有显着差异,各有其特有谱带。结论:潍坊地区壁虎均为无蹼壁虎。无蹼壁虎平均体质量为(3.7±0.46)g,体长为(11.08±1.18)cm。无蹼壁虎与蜥蜴的凝胶电泳区带具有显着区别,可作为有效鉴别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3年10期)
赵劲松,王智超,汪安云,鲁亚平[8](2012)在《AVP免疫阳性反应在无蹼壁虎全脑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免疫阳性反应在无蹼壁虎全脑的分布。方法我们采用苏木素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发现AVP免疫阳性细胞在无蹼壁虎脑部的鲁卡斜角带核(nucleus of the di-agonal band of Broca)、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分布较多,在室周视前区(periventricularpreoptic area)、终纹床核(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下丘脑外侧区(area lateralis hypothalami)、前脑外侧束(lateralforebrain bundle)、室周核(periventricular nucleus)分布较少;AVP免疫阳性纤维除在嗅球、嗅束、大脑皮层、视叶、小脑皮层未见外,其它脑区均可见或多或少的阳性纤维;AVP阳性纤维在全脑投射广泛,且均与哺乳动物相似;AVP免疫阳性细胞数在PVN的6个部位呈中间阳性细胞数较多,两侧阳性细胞数较少(F=58.02,P<0.001)。结论上述结果显示AVP免疫阳性反应在无蹼壁虎与哺乳动物脑区间存在相似性,提示AVP在无蹼壁虎脑区执行着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曾德龙[9](2012)在《无蹼壁虎与南草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与有鳞目系统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鳞目是爬行动物中最繁盛的一个类群,包含约7200个物种。由于成员之间在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及生活史类型等方面存在极丰富的多样性,因此有鳞目成为进化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系统;阐明其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我们认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其形态、行为和生存策略等方面如何适应环境而逐渐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及在方法学上我们如何利用生物之间表型和分子水平的信息来了解它们进化历程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分子标记,使用了多个数据集和构树方法,对有鳞目高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经PCR及序列测定,获得了无蹼壁虎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总长为16818bp。通过对基因的查找和定位,确定了无蹼壁虎线粒体基因组中包含的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及22个tRNA基因,此外还有一个主要的非编码区,即控制区。各基因的位置、排列顺序均及转录方向和大部分的有鳞目物种一致,未发现有基因重排。各基因或区域的碱基含量也与普通脊椎动物类似,AT含量明显比GC含量高,并表现负的GC偏斜值及正的AT偏斜值。通过tRNAscan-SE预测的tRNA二级结构,除Ser(AGY)缺失T臂外,其余的都可以形成典型叁叶草结构。2.经PCR及序列测定,获得了南草蜥线粒体基因组的近全长序列,共15583bp,包括全部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及20个tRNA基因。已知序列的碱基含量、基因位置与结构等特征均与普通脊椎动物类似。预测的20个tRNA二级结构中,所有tRNA都可以形成叁叶草结构。3.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了31条有鳞目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本研究新测定的两条序列一起用于有鳞目系统发育研究。研究共使用了5个数据集,分别是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AA13)、去除ND6后的AA数据集(AA12)、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NA13)、去除ND6后的DNA13数据集(DNA12)以及去除密码子第叁位的DNA12数据集(DNA12-3rd)。每个数据集使用最大简约法(MP)与贝叶斯法(BI)两种方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得到的十棵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不完全一致,各科的单系性除蚓蜥科外都得到支持。高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不支持形态学上将有鳞目划分为鬣蜥亚目与硬舌亚目及石龙子下目为单系的观点。四肢退化的类群未聚成一个分支,且具体位置仍不确定,蛇与端生齿类可能因长枝吸引而聚在一起。4.不同数据集和系树统建方法对系统发育结果影响较大,ND6基因的在氨基酸序列上可能包含有系统发育有用的信息,而DNA序列则可能成为系统发育分析的噪音。密码子第叁位点的碱基对系统发育分析存在干扰。MP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或许没有BI法可靠。(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谢斌[10](2012)在《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抗肝癌作用及相关机制,为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治疗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本实验中人肝癌HepG2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所。常规培养HepG2细胞(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为培养基),至细胞生长状态稳定至对数生长期后即进行试验。实验分为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Swinhonis 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 GSAAC)干预组、阳性对照顺铂组(cisplatin, DDP)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Transwell小室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原为末端标记(TUNEL)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诱导HepG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的作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的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25、50、100、200、400mg·L~(-1)剂量组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100、200、400mg·L~(-1)剂量组24h、48h、72h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均超过50%,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关系(P<0.05或P<0.01);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200、400mg·L~(-1)组48h、72h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DDP组(P<0.05或P<0.01)。2.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剂量组作用HepG2细胞48h后50、100、200、400mg·L~(-1)剂量组细胞增殖指数(67.31±5.45%;64.36±4.56%;60.87±5.03%;53.85±3.48%;49.38±3.55%);相比与正常对照组(72.28±6.09%),HepG2细胞PCNA的表达被抑制,细胞增殖指数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趋势与MTT增殖抑制检测结果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作用HepG2细胞24h后,各剂量组对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100、200、400mg·L~(-1)剂量组平均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数量(P<0.05或P<0.01),与顺铂组比较,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高剂量组(200、400mg·L~(-1))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100mg·L~(-1)组迁移、侵袭细胞数无明显减少(P>0.05)。4.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1)经Hoechst33342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细胞结构清晰,细胞核饱满,呈均匀蓝色;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各剂量组、顺铂组部分细胞出现细胞核致密浓染,固缩,细胞边缘处伴有凋亡小体产生等细胞发生凋亡特征。(2)TUNEL染色阳性反应物质位于HepG2细胞核内,经苏木素复染后细胞核呈蓝黑色,核质浓皱缩紧贴于核膜边缘处,着色呈均匀蓝色,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各剂量组、顺铂组作用HepG2细胞后,部分细胞形态发生凋亡,并呈簇状、放射状分布,正常对照组细胞胞核和整体非特异性着色较浅。(3)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25、100、400mg·L~(-1)剂量组HepG2细胞早期凋亡率为(3.94±0.43%、6.25±1.12%、7.98±2.08%)与顺铂组HepG2细胞早期凋亡率(6.71±1.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各剂量组(除25mg·L~(-1))与顺铂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各剂量组与顺铂组均可诱导HepG2细胞S期细胞比例增高,G0/G1、G2/M期细胞比例相应降低(P<0.01)。说明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可有效的阻滞HepG2细胞分裂于S期(P<0.05)。结论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可以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期刊2012-04-01)
无蹼壁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光周期、季节、温度对精氨酸催产素(AVT)在无蹼壁虎室旁核(PVN)昼夜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6条雄性成体无蹼壁虎分为活动期组和打破冬眠组,每组再分为3个光周期组,每组昼夜分6个时间点取样,分别对AVT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在PVN的分布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不同光周期下,AVT阳性细胞数在无蹼壁虎PVN均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但变化的时相和幅度均有区别。结论:AVT可能作为PVN输出和整合信号参与调控无蹼壁虎的昼夜节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蹼壁虎论文参考文献
[1].熊建利,张纪亮,孙平,朱文文,闵遥.无蹼壁虎的骨骼系统[J].四川动物.2016
[2].王志超,韩菲,朱秀玲,杨惠琴,赵劲松.不同光周期对不同季节无蹼壁虎室旁核精氨酸催产素表达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6
[3].李红霞,康建功,张仕状.鲜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师.2015
[4].赵劲松,汪安云,文育锋,鲁亚平.光周期影响MT_1-R在无蹼壁虎室旁核的节律性表达(英文)[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
[5].夏文君,袁亚辉,贺晓烈,李鹏,严洁.无蹼壁虎6个鸟类Z染色体连锁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毛贵阳.邳州无蹼壁虎繁殖生态学研究[J].科技传播.2013
[7].高鸿,康建功,丁传华.潍坊地区鲜无蹼壁虎地道药材鉴别法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师.2013
[8].赵劲松,王智超,汪安云,鲁亚平.AVP免疫阳性反应在无蹼壁虎全脑的分布[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
[9].曾德龙.无蹼壁虎与南草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与有鳞目系统发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10].谢斌.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潍坊医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