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税收论文-李竹荣

涉农税收论文-李竹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涉农税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优惠政策支持,涉农,叁农,减免税费,政策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人员,跟踪督查,农村建设,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

涉农税收论文文献综述

李竹荣[1](2019)在《全州税务系统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叁农”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 李竹荣) 今年以来,全州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全省第一,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笔者从州税务局获悉,今年1至4月,全州税务系统支持“叁农”发展减免税费4508万元。今年以来,全州税务系统进一步助力打好(本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期刊2019-05-29)

刘炜[2](2019)在《发达国家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经验对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达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保护和支持本国农业,取得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效果。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叁农"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积极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轻农业经营者的税收负担、增加其投资和劳动收入,推动农业发展,加速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文欢,李建宁[3](2017)在《借鉴国外涉农税收政策 完善我国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加入WTO后,基础薄弱的农业面临着很多挑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我国涉农税收优惠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增值税涉农优惠未落到实处、农产品出口退税率偏低、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等。因此,本文试图借鉴世界各国涉农税收政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7年24期)

田亚新[4](2016)在《关于涉农税收政策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所面临的风险最初主要是来自自然因素,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逐步成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双重挑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于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言农业发展相对缓慢且存在不合理因素。农业税收政策则在调整这些不合理因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对于农业技术与新科技的大力推广、农业税的逐步减免都体现了税收的倾斜方向,它是国家政府农业政策由"索取"向"给予"的体现,涉及了很多的惠农便农政策。本文介绍了我国涉农税收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行政策的主要内容,对现有的涉农税收政策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6年02期)

陈征[5](2014)在《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汇总》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方面都针对一些重点问题作出了具体的部署。通过每年落实一号文件,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一、涉农税收体系的特点经过这么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涉农税收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一)总体安排,协调配合税收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税收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的一个环节,必须要按照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发挥其调节作用。税收是调节器,不是万能的。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本文来源于《农村财务会计》期刊2014年12期)

王永丽,郭洪荣[6](2014)在《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到了需要清理规范的时候》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给予叁农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可谓不多,对于农业生产的支持也不可谓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到了需要进一步清理、规范的时候了。 涉农税收优惠暴露出一些问题 笔者梳理了一下,当前涉及农业、农村、(本文来源于《中国税务报》期刊2014-07-02)

李良成,李晓霞[7](2013)在《影响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在地方政府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有关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还非常缺乏。基于实证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主体行为、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及标准、政策执行保障机制以及目标群体素质与政策执行有效性之间呈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3年10期)

高立,徐钟雅[8](2013)在《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涉农税收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丰台区是北京市农村改制试点区,共有5个乡镇和66个行政村。截至2012年6月底,大部分行政村已完成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即将集体企业净资产转化为股份,量化给企业经营者、骨干人员和职工,以土地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一定社区范围内的农民按照股份合作制原则,采取股份形(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3-09-10)

宋永波,穆姗姗[9](2013)在《新型城镇化导向下涉农税收支撑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很强的综合效应,是促进国民经济长效发展的理性选择,也是化解中国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矛盾的关键。要真正发挥城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其初始动力在农业。但我国涉农税收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存在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不合理、城乡二元税制、配套改革措施滞后等缺陷,难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本文立足于现实国情,结合国际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本文来源于《税务研究》期刊2013年09期)

宋永波,刘珊珊[10](2013)在《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涉农税收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以提高质量为目的的崭新时期。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有许多创新之处。现有涉农税收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不相吻合。税收优惠缺乏普遍性,涉农税收政策存在城乡差异,没有体现环保要求,未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政策落实效果出现偏差。必须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放宽税收优惠范围,统一城乡税制,改革土地、房产税收政策,简化税收程序。(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3年07期)

涉农税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达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保护和支持本国农业,取得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效果。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叁农"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积极完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轻农业经营者的税收负担、增加其投资和劳动收入,推动农业发展,加速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涉农税收论文参考文献

[1].李竹荣.全州税务系统落实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叁农”发展[N].黔西南日报.2019

[2].刘炜.发达国家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经验对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9

[3].李文欢,李建宁.借鉴国外涉农税收政策完善我国涉农税收优惠政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4].田亚新.关于涉农税收政策问题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6

[5].陈征.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汇总[J].农村财务会计.2014

[6].王永丽,郭洪荣.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到了需要清理规范的时候[N].中国税务报.2014

[7].李良成,李晓霞.影响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3

[8].高立,徐钟雅.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涉农税收政策[N].中国财经报.2013

[9].宋永波,穆姗姗.新型城镇化导向下涉农税收支撑体系的构建[J].税务研究.2013

[10].宋永波,刘珊珊.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涉农税收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

标签:;  ;  ;  ;  ;  ;  ;  ;  ;  ;  

涉农税收论文-李竹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