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e CDF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良性多形性腺瘤和缺乏恶性CT表现特征的腮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腮腺肿瘤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材料与方法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4月-2010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恶性肿瘤35例(良性多形性腺瘤12例、腺淋巴瘤10例、缺乏CT表现特征的恶性肿瘤13例)的术前MSCT双期增强扫描(30s、120s)和CDFI阻力指数(砌)等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在术前3天内先后行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和CDFI检查;为避免CT造影剂对肿瘤血流的影响,先行CDFI检查,再行MSCT检查。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Ultra 8层螺旋CT机,35例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5mm,间隔0,矩阵512×512;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ml,剂量100ml,速度2.0ml/s;分别于注药后30s、120s进行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颅底至上颈部,对怀疑腮腺恶性肿瘤者包括全颈部以观察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CT影像资料分析评价内容如下:①病灶位置(或侵犯范围);②颈外动脉和/或下颌后静脉是否受侵或被病灶包埋;③病灶内低密度区分布特点(中央分布或边缘分布);④病灶双期增强特征(呈延迟排空或延迟强化表现)。超声检查采用GE彩超诊断仪,线性探头,频率5-10MHz,增益调至最大灵敏度而不产生噪音,脉冲重复频率(Pulse-Repetition Frequency PRF) 500-1000 Hz;患者仰卧位,颈后部垫枕,头转向健侧使颈伸展,充分暴露被检查区;直接用探头扫查患者腮腺区域,做纵、横多切面扫查,并注意与健侧对比;首先用二维超声常规检查了解肿瘤位置,继而采用CDFI观察肿瘤内部彩色血流表现;选择肿瘤供血血管的初级分支,在血流信号较稳定明亮处进行脉冲多普勒取样,取样容积1-3mm,滤波频率100-125MHz,同时校正声束与血流之间的夹角<600,在出现较稳定的血流频谱后,测量其对值。研究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和限度,确定CDFI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血流阻力指数(RI)阈值及其诊断效能,评价两种影像学手段相结合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病理分析:所有的病理标本均采用HE染色,并由一名有丰富经验的肿瘤病理专家分析。结果①腮腺良性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和良性多形性腺瘤的MSCT双期增强CT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后二者MSCT双期增强CT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SCT双期增强扫描的“延迟排空征象”对腺淋巴瘤的定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极高(分别为90%和100%),而“延迟强化征象”对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低(分别为60.00%、65.21%和46.15%、59.10%);③以RI≥0.77作为CDFI诊断腮腺恶性肿瘤(与良性多形性腺瘤相鉴别)的阈值标准,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0%、83.33%;④采用MS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CDFI对腮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2%、100%。结论MS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在鉴别腮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CDFI能弥补其不足,明显提高对缺乏恶性CT表现特征的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从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大的帮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腮腺肿瘤论文; 体层摄影术论文; 线计算机论文;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