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现代汉语“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些研究对探讨汉语的历时演变和现代汉语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以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可X”式双音词作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汉语中的这些常用词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同时,也对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全文一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先确立研究对象,然后总结概括当前国内外词汇化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我们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一章我们主要对“可X”双音词族中共有的“可”字的用法及语法化进行探讨,并试图探究其对“可X”双音词族产生的影响。第二章到第五章则是对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涉及了部分语法化的问题。其中,第二章是对“可X”双音词族中数量占主导性的一类“可V”式双音词的词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成两类,即形容词性的“可V”式双音词以及连词性的“可V”式双音词(即“可见”)。第三章对副词性的“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可好”的词汇化问题。第四、五章分别对“可是”和“可以”这两个兼类词进行了详细的个案讨论。此外,在各章结尾部分都对相应类别的“可X”双音词的词汇化历程及其特征进行了概括,比较和总结。第三部分是余论。这部分主要是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可X”双音词的词汇化历程及其特征的异同做了比较和总结。同时由“可”及“X”的语法化对“可X”双音词的词汇化的影响出发,探讨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 0.1.1 研究对象
  • 0.1.2 选题意义
  • 0.2 词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0.2.1 词汇化研究的历史
  • 0.2.2 词汇化研究的现状
  • 0.3 关于词汇化的定义问题
  • 0.4 采用的方法、理论
  • 0.5 语料来源
  • 第一章 "可"字的语法化与"可X"双音词族的产生
  • 1.1 "可"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 1.1.1 关于"可"
  • 1.1.2 关于"可X"格式
  • 1.2 "可X"双音词族的类别
  • 1.3 "可"字的历时语法化过程
  • 1.3.1 从实词"可"到助动词"可"
  • 1.3.2 从助动词"可"到副词"可"
  • 1.3.3 由副词"可"到连词"可"
  • 1.4 "可"的语法化动因及对双音"可X"产生的影响
  • 1.4.1 "可"语法化的语法和语义动因
  • 1.4.2 "可"语法化的语境动因
  • 1.4.3 "可X"词族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章 "可V"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考察
  • 2.1 形容词性"可V"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考察
  • 2.1.1 形容词性"可V"式双音词的综述
  • 2.1.2 "可观"的词汇化考察——个案考察之一
  • 2.2 连词性"可V"(即"可见")的词汇化考察——个案考察之二
  • 2.2.1 前人对"可见"的考察
  • 2.2.2 "可见"的词汇化考察
  • 2.2.3 "可"、"见"的虚化与"可见"的成词
  • 2.3 小结
  • 第三章 副词性"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考察
  • 3.1 关于副词性"可X"式双音词
  • 3.1.1 关于"可不"
  • 3.1.2 关于"可好"、"可巧"
  • 3.2 副词性"可好"的词汇化考察
  • 3.2.1 前人对"可"与"好"的研究
  • 3.2.2 "可"与"好"的连用及成词
  • 3.3 小结
  • 第四章 "可是"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考察——个案考察之四
  • 4.1 前人对"可是"的考察
  • 4.1.1 前人对与"可是"有关的"X是"的考察
  • 4.1.2 前人对"可是"的具体考察
  • 4.2 副词性"可是"的词汇化考察
  • 4.2.1 "可"与"是"的连用
  • 4.2.2 "可"与"是"连用结构的固化及"可是"的成词
  • 4.3 "可是"转折意的加强及"是"的进一步虚化
  • 4.3.1 "可是"转折意的加强
  • 4.3.2 "是"的进一步语法化并开始成为"词内"成分
  • 4.4 副词性"可是"的虚化及连词性"可是"的产生
  • 4.4.1 副词性"可是"的虚化过程
  • 4.4.2 "可"、"是"与"可是"虚化的联系
  • 4.5 小结
  • 第五章 "可以"的词汇化考察——个案考察之五
  • 1"的考察'>5.1 助动词性的"可以1"的考察
  • 1"的考察'>5.1.1 前人对助动词性的"可以1"的考察
  • 5.1.2 复音词"可以"的考察
  • 5.1.3 "可+以(宾)"格式的词汇化考察
  • 2"的来源考察'>5.2 形容词性的"可以2"的来源考察
  • 5.2.1 "还可以"格式的出现
  • 5.2.2 "很可以"、"大可以"、"真可以"格式的出现
  • 5.3 小结
  • 余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语双音词的主要衍生方式:从短语降格为双音词[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双音词的颠倒使用例说[J]. 语文天地 2009(06)
    • [3].清水江文书疑难双音词例释[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06)
    • [4].清华简《越公其事》双音词初探[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06)
    • [5].双音词“似乎”产生的过程和动因[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6].《晏子春秋》偏正式双音词研究[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11(04)
    • [7].中古汉语并列双音词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 [8].从《说文》同训词探寻同义双音词形成的规律[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9].普米语合成双音词的构词方式[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1(06)
    • [10].心理状态类同素异序双音词研究——以《朱子语类》为中心[J]. 语文学刊 2020(02)
    • [11].汉语并列双音词的多维考察[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12].从“同一联想”角度看汉语同义双音词的音义联系[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3)
    • [13].新诗的中国化——纪念新诗百年[J]. 写作(上旬刊) 2016(05)
    • [14].从《说文解字》的同义词看同义并列双音词词素义的历时演变[J]. 滨州学院学报 2008(01)
    • [15].留学生汉语偏正式双音词识别规律的实验分析[J]. 海外华文教育 2017(02)
    • [16].古汉语“抹杀”及相关双音词小议[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05)
    • [17].参军为什么叫“入伍”?[J]. 小学生导读 2019(10)
    • [18].对同素异序双音词“感伤”与“伤感”的思考[J]. 课外语文 2016(12)
    • [19].同素异序双音词成因蠡测[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0].莫把成语中两个单音词当成双音词[J]. 秘书工作 2016(10)
    • [21].“大惊小怪”和“大呼小叫”——四字格竞争的一个实例[J]. 语文学刊 2010(04)
    • [22].中古译经“或X”双音词的用法及演变过程[J]. 中国语文 2013(03)
    • [23].同义并列双音词构词语素的语义表意分析——以“愉快”、“背叛”为例[J]. 语文学刊 2014(17)
    • [24].双音词词汇化研究模式的特点及思考——以“月亮”的成词为例[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08)
    • [25].魏晋南北朝墓志联合式双音词研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6(06)
    • [26].单音词和双音词[J].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9(09)
    • [27].从词源略看“声”“音”之异同[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2)
    • [28].多用一点儿双音词[J]. 学语文 2008(06)
    • [29].例举如何正确理解古诗句词义[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10)
    • [30].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方法[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03)

    标签:;  ;  ;  

    现代汉语“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