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公司年度报告中致股民信的语类研究

英汉公司年度报告中致股民信的语类研究

论文摘要

自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企业与世界的经济交流空前广泛。公司的书面年度报告中致股民的信是公司与其他公司及客户沟通的重要媒介,其在向客户介绍和宣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公司的书面年度报告中致股民的信的写作质量成为迫切要求。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公司年度报告中致股民的信的中英文语类对比研究。本文从2006世界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的公司年度报告中随机抽取中英文致股民的信各三十篇为研究材料,以Swales,Bhatia和Hasan的语类分析模式为理论框架,对两种语篇的语类结构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其特点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本文首先从语篇的交际目的研究着手,对两类语篇的交际目的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据Swales和Bhatia的语步理论,研究了两类语篇的语步结构,并对这些语步在语篇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交际目的,总共有十二个语步共同构成中英文致股民的信。在构建中文致股民的信时,有五个语步是必要的,七个是可选的;在构建英文致股民的信时,有六个语步是必要的,六个语步是可选的。以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英文致股民信的语类结构潜势,并从语篇的交际目的的角度对两类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予以阐释,然后以语篇的语步结构分析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两种语篇在语步选择和语步内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一步阐述了两种语篇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致股民的信,在完成预期的目标方面有着相似之处;而两者在语步出现频率及语步内容等方面却各有侧重。具体表现在:中英文致股民的信都有公司业绩总评,业绩回顾,公司具体发展,前景展望和致谢五个必要语步,但其语步内容各有侧重:公司金融结果报道在英文信中是必要语步,在中文为可选;英文信更倾向把突出主题作为第一个语步置于称呼之前突出其主题,以语步业绩总评为信的开篇,把致谢语步作为信的结束;而中文信倾向以问候,致谢和介绍国内国际环境为起始语步,且语步问候和国际国内环境是中文信特有语步。造成两类语篇之间相似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质上都是属于介绍类语类,实现的交际目的是相同的;而形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比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年度报告中致股民的信这类语篇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是如何采用不同的语步和内容来实现交际目的的。采用语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英文年度报告中致股民的信,注重描述和解释结合,有助于了解语篇是因何及如何建构的,有利于更合理、科学的建构致股民的信的英文语篇。因此,本研究将对中国公司年度报告中致股民信的英文语篇的创作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在用英汉两种语言构建介绍语篇时对文化差异的认识。该研究将会对跨文化致股民的信的创作和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会对教授其他语类的语篇有所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Overview of the Annual Report
  • 1.1.1 Components and Importance of the Annual Report
  • 1.1.2 Importance of Letter to Shareholders
  • 1.2 Previous Genre Studies
  • 1.2.1 Genre Studies Abroad and at Home
  • 1.2.2 Genre Studies on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 1.3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 1.4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 1.5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 2.1 Concepts of Genre and Move
  • 2.2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Genre Analysis
  • 2.2.1 Genre Analysi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
  • 2.2.2 Genre Analysis in Australia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 2.2.3 Genre Analysis in New Rhetoric Studies
  • 2.2.4 Genre Analysis in Cross-cultural Aspects
  • 2.3 Theoretical Models
  • 2.3.1 Swales' CARS Model and Bhatia's Move Model
  • 2.3.2 Hasan's 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GSP)
  • 2.4 A Proposed Model for the Present Study
  • 2.5 Summary
  • Chapter 3 Generic Structural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TS
  • 3.1 Communicative Purposes of LTS
  • 3.2 Formula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LTS
  • 3.3 Move Struc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TS
  • 3.3.1 A Sample Analysis of an English LTS
  • 3.3.2 A Sample Analysis of a Chinese LTS
  • 3.4 Generic Struc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TS
  • 3.4.1 Identification of Moves in the Corpus
  • 3.4.2 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 of English Letters to Shareholder
  • 3.4.3 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 of Chinese Letters to Shareholders
  • 3.5 Summary
  • Chapter 4 Comparison of Generic Structur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TS
  • 4.1 Similarities of Generic Structur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TS
  • 4.1.1 Similarities in the Moves of Crucial Importance
  • 4.1.2 Similarities in the Move of Expressing Gratitude
  • 4.1.3 Similarities in the Move of Describing the Firm's Status Quo
  • 4.2 Differences of Generic Structur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TS
  • 4.2.1 Difference in the Move of Foregrounding Highlight
  • 4.2.2 Difference in the Move of Greetings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 4.2.3 Difference in the Move of Reporting the Financial Results
  • 4.2.4 Difference in the Move of Announcing the Chang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 4.2.5 Difference in the Move of Expressing Gratitude
  • 4.2.6 Difference in the Move of CFP and ROP
  • 4.3 Determining Factors in Generic Structure:Cultural & Social Background
  • 4.3.1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Low-Context Culture
  • 4.3.2 High-Power Distance and Low-Power Distance
  • 4.3.3 Influence of Social Factors
  • 4.4 Summary
  • Chapter 5 Conelusion
  • 5.1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Acknowledgement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1:
  • Appendix2:
  • Publications While Registered with the MA Program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刍议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准则的变迁[J]. 时代经贸 2017(09)
    • [2].优先股发行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影响分析——以广汇能源为例[J]. 财会通讯 2015(32)
    • [3].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J]. 司法业务文选 2008(25)
    • [4].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可读性特征研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03)
    • [5].浅谈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年报[J]. 卓越理财 2010(06)
    • [6].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分析[J]. 现代商业 2011(36)
    • [7].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董事长致辞的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分析[J]. 邢台学院学报 2019(02)
    • [8].基金管理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J]. 司法业务文选 2008(25)
    • [9].2016年环保上市公司业绩冷热不均[J]. 环境经济 2017(09)
    • [10].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的相关问题分析[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10)
    • [11].屏息待动[J]. 建筑机械 2009(Z1)
    • [12].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理解程度调查及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4)
    • [13].外刊速览[J]. IT时代周刊 2011(06)
    • [14].企业公民白云山[J]. 中国药店 2010(03)
    • [15].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质量分析[J]. 财会通讯 2009(08)
    • [16].公司年度报告信息的披露管理——基于对业绩预告、年报、财务重述的比较分析[J]. 证券市场导报 2016(04)
    • [17].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失真问题及对策分析[J]. 国际商务财会 2011(12)
    • [18].关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补充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15)
    • [19].中美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披露比较[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0(05)
    • [20].湖北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 会计师 2020(01)
    • [21].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运用——基于2007年、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分析[J]. 科学决策 2010(02)
    • [2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信息披露分析[J]. 财会月刊 2013(13)
    • [23].2010年报编制解码[J]. 首席财务官 2011(03)
    • [24].国脉科技:疑获泽熙等实力游资合力追捧[J]. 股市动态分析 2015(11)
    • [25].略谈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董事会报告的写作[J]. 应用写作 2008(07)
    • [26].要闻回顾[J]. 中国金融 2020(03)
    • [27].制度护航绿色发展新时代[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Z1)
    • [28].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实证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1)
    • [29].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例[J]. 财会通讯 2010(21)
    • [30].我国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信息披露实证研究[J]. 情报科学 2009(07)

    标签:;  ;  ;  ;  ;  

    英汉公司年度报告中致股民信的语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