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口孜东井田为全隐伏井田,上覆有平均厚度达591.60m左右的新生界松散层,其中含有多个含水层组。在井田范围内,新生界松散孔隙含水层在厚度、岩性结构和水动力学参数三方面均显现出极强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由于新生界底部含水层是矿井的充水含水层,其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将成为矿井今后的防水煤柱留设方案的设计依据。井田资源勘探阶段对新生界底部含水层仅进行了三次简易抽水试验,据其结果难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布信息。 本文利用钻孔取芯的土工试验来了解底部松散沉积物的粒度成分,通过量化各钻孔各分层的测井曲线取得测井参数,运用多元地质统计法推求出测井参数与特征粒径的统计关系,并用其对采区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粒度成分进行全区预测。在此基础上引用与口孜东井田相邻、且水文地质条件相近的板集井田所取得的经验公式计算出口孜东井田新生界底部松散层钻孔尺度下导水系数和平均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然后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井田内基岩面标高、新生界底部含水层厚度、反映含水层岩性结构的特征粒度以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空间变异结构与各向异性分析,并采用Kriging法对各参数进行了空间最优估计,得出了各参数平面分布规律。 根据新生界底部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分布,本文对井田内该含水层进行了富水性分类和分区,并结合煤层露头线分布预测了新生界底部松散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新生界底部含水层的防水煤柱的留设原则。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某地新生界水源地勘察施工设计方案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25)
- [2].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单元划分[J]. 地质科技情报 2012(03)
- [3].地震技术在青东凹陷新生界层序格架研究中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14(05)
- [4].关于在湖北当阳开展中国新生界第一阶建阶研究的建议[J]. 地层学杂志 2013(04)
- [5].费尔干纳盆地巴特肯地区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及演化[J]. 非常规油气 2017(03)
- [6].利用重力资料研究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新生界分布[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7].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北区中新生界断裂特征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3)
- [8].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中—新生界构造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04)
- [9].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分布的物探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04)
- [10].中国新生界第一阶潜在的层型剖面[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04)
- [11].河北省清河县地热新生界地温梯度解析[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04)
- [12].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界油气勘探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02)
- [13].关于新生界底界古风化层的地震解释[J]. 中州煤炭 2011(10)
- [14].杨村矿新生界底部松散沉积物特征及其演化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08(09)
- [15].巨厚新生界的裸眼钻井工艺[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1(02)
- [16].地质常识[J]. 油气地球物理 2009(04)
- [17].含水层富水性评价[J]. 市政技术 2015(06)
- [18].渭河盆地新生界水气资源储层特征及存在问题分析[J]. 地质与资源 2018(06)
- [19].辽河东部凹陷新生界火成岩岩性、岩相特征和储层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2)
- [20].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新生界三维地质构造建模[J]. 地震学报 2020(02)
- [21].河南省东部新生界深度图及其地质意义[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5(05)
- [22].辽河盆地新生界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3].敦化盆地北部凹陷新生界地震资料岩性解释及地质意义[J]. 世界地质 2013(02)
- [24].新集三矿新生界水文地质特征及出水点下的开采实践[J]. 科技与企业 2013(08)
- [25].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力学学报 2008(01)
- [26].柴东地区新生界分布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 2013(02)
- [27].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高校地质学报 2008(03)
- [28].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界粘土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分析[J]. 地质科学 2014(01)
- [29].柴达木盆地跃进四号—扎哈泉地区层序划分和沉积相特征[J]. 新疆石油地质 2013(01)
- [30].淮北新矿区新生界底部松散沉积物沉积特征及水理性质[J]. 安徽地质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