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祝(河北唐县白合镇初级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85-02
摘要:再认三维目标的内涵与构建,实施历史教学目标的优化。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历史新课程目标的制订采用崭新的思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具有新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
一、知识与能力的内容要求
历史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着相应的历史学科能力,同样,历史学科能力的获取及呈现也都伴随着相应的历史知识。一定的历史学科能力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能力形成提高的基础。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基本的历史技能和能力。具体要求是:
(一)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能从全球的空间角度和人类产生以来的时间角度,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从时间观念来讲,要能够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了解历史上的纪年方法(如,中国历史上的干支纪年法、帝王王位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国民纪年法、十二生肖纪年法等,以及世界历史上的伊斯兰教历等);二是要掌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年代计算方法,并且要初步了解历史上各种纪年方法与公元纪年之间的对应和换算。从空间观念来讲,要能置换与指认古今地理名称和范围,能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二)初步掌握识读和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
所谓识读和使用历史图表,就是说初中生要能识别历史地图和各种图片资料,学会读懂各种历史表格(如历史年表、大事年表、王朝世系表、人口统计表),能够自己动手画一些简单的历史地图,能够自己动手制作表格等。
(三)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归纳基本的历史材料以及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会阅读、搜集和整理历史材料。历史材料既包括历史教科书,也包括历史文献、文物、图片、音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历史史实和历史判断,要教给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在适应其自身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学会搜集、阅读并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历史史实,比较历史现象。
(四)形成口头和书面表述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具备对历史问题的基本表达能力,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
(五)初步具备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重心在个性化的探究过程与知识能力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探究和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方法,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究而得出“为什么”。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
(六)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过的知识、已有的经验、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形成新的认识。
(七)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及其一般规律,形成初步的历史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的内容要求
历史的教学方法很多,课程目标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新课程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以好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2.善于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提出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3.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上下功夫,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索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4.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对世界的心理反应,比如爱憎、喜欢、厌恶、愤怒、悲伤等;“态度”是指人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比如积极、消极、坚决、动摇等。情感和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情感态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兴趣动机、树立信心、增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等。价值观则是指对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观念,可以大致分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包括增强民族意识、开阔国际意识、养成民主法制意识等。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对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等。
在这方面,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世界各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曲折、艰辛和成就,并将它们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行对比,认识到中国历史发展的成就、传统、连续性等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历史、成就、文化传统等表现出认同感和赞赏。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才是理智的、坚定的、成熟的。
(二)体验人文主义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即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体验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人文主义精神,学会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标准》要求初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形成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与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三)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科技史内容的学习,不仅要了解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而且要了解科学精神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精神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认识到一切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只有科学精神才是人类最永恒、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培养和树立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批判和修正错误、大胆怀疑等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了解人类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从不平等到追求平等的演进历程,理解追求人类的平等与自由、建立公正的民主政治和健全的法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五)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日益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是在与外界的交流和交往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社会正逐步形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当今时代,任何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国家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理解、认同、尊重、欣赏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选择,培养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共容、共处、相互学习的思想,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