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仿真研究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仿真研究

论文摘要

DPF的安全、彻底再生是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重要保障。DPF是柴油机尾气颗粒满足欧IV/V排放法规的关键后处理技术,并已逐渐成为车辆的必备部件。然而,随着碳烟颗粒不断地在DPF载体上沉积,会造成排气阻力增加,导致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恶化,因此,对DPF进行再生,清除内部捕集的碳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DPF再生过程属于碳烟氧化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极易导致DPF温度超限烧融载体,过大的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会使载体碎裂,因此,研究DPF再生期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揭示载体入口温度、氧气浓度、DPF碳烟加载量等因素对再生的影响机理,可为DPF的再生过程控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对DPF的再生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结合国家“863”课题“轿车柴油机开发技术”,建立了相应的DPF再生的物理化学模型,主要根据其内部温度场和碳烟沉积量分布和变化规律,将其再生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可控再生预热阶段;非可控加速再生阶段;可控均匀再生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的碳烟燃烧过程及温度分布状况。研究了再生初始碳烟加载量、柴油机排气中的氧含量、DPF入口处的质量流率、辅助加热再生的辅助热源峰值温度、辅助加热的温升速度,辅助加热热源峰值温度的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对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DPF再生期间,载体的温度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升高。在排气质量流量为0.021027kg/s,排气温度为583K,O2质量百分数为7%的工况下,通过辅助加热在850K下再生,最高温度出现在非可控再生阶段的载体尾端中心区域,为1287.03K。(2)在可控均匀再生阶段,未反应的碳烟主要集中在过滤载体靠近入口端区域和出口端轴向靠外侧区域。(3)在相同的发动机再生工况下,分别在再生初始碳烟密度为10g/L、7g/L、5g/L、3g/L及排气氧浓度为7%和17%的状况下进行再生,由计算结果可知:较高的初始碳烟量和排气氧浓度会带来DPF载体再生温度峰值的提升。(4)较高的辅助加热再生的温度峰值会加快载体再生的进程,但过低的辅助加热再生的温度峰值会使载体无法完全再生;提升辅助加热再生的温升速度,会使碳烟及早达到起燃温度,再生期间载体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较短的再生的辅助加热持续时间与连续对DPF加热进行再生相比,会延缓可控均匀再生阶段的碳烟氧化进程。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柴油机微粒排放处理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 1.3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介绍
  • 1.3.1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载体材料
  • 1.3.2 壁流式微粒捕集器的工作原理
  • 1.3.3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再生
  • 1.3.4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的难点问题
  • 1.4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仿真模型的发展现状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DPF 再生模型的仿真原理及建模
  • 2.1 基本守恒方程
  • 2.1.1 质量守恒方程
  • 2.1.2 动量守恒方程
  • 2.1.3 能量守恒方程
  • 2.1.4 组分守恒方程
  • 2.2 仿真计算模型的选择及参数设置
  • 2.2.1 对称或非对称的正方形单元结构模型
  • 2.2.2 氧气加热再生模型
  • 2.2.3 碳烟和灰分层的几何形态模型
  • 2.3 CFD 的数值计算方法
  • 2.3.1 SIMPLE 算法
  • 2.4 计算边界条件
  • 2.4.1 入口条件
  • 2.4.2 出口条件
  • 2.4.3 壁面条件
  • 2.5 几何模型的确立
  • 2.6 计算模型的确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再生过程的分阶段仿真研究
  • 3.1 模拟及试验结果对比
  • 3.2 DPF 再生阶段的划分
  • 3.2.1 可控再生预热阶段的研究
  • 3.2.2 非可控加速再生阶段的研究
  • 3.2.3 可控的均匀再生阶段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再生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 4.1 不同的再生初始碳烟加载密度对DPF 再生状况的影响
  • 4.2 不同排气含氧量对DPF 再生状况的影响
  • 4.3 不同的DPF 入口质量流率对DPF 再生状况的影响
  • 4.4 不同辅助加热再生温度峰值对DPF 再生状况的影响
  • 4.5 不同的辅助加热的温升速度对DPF 再生状况的影响
  • 4.6 不同辅助加热再生持续时间对DPF 再生状况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5.3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预混甲烷湍流扩散火焰中碳烟生成的模拟研究[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9(06)
    • [2].掺氢对乙烯/空气扩散火焰碳烟生成影响的数值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3].钾铜铈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碳烟颗粒的研究[J]. 柴油机 2017(04)
    • [4].整车上的GPF标定[J]. 机电信息 2020(15)
    • [5].柴油机运行工况对排气管内碳烟尺寸的影响[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20(04)
    • [6].基于碳烟表面活性的多步碳烟生成机理研究柴油机碳烟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J]. 科学通报 2014(14)
    • [7].现象学碳烟模型的发展及应用[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7)
    • [8].水蒸气对火焰特性和碳烟生成影响的数值模拟[J].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0(03)
    • [9].柴油发动机碳烟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影响的研究[J]. 摩擦学学报 2017(02)
    • [10].碳烟颗粒生长演变历程环境因素的影响[J]. 内燃机学报 2015(01)
    • [11].基于改进的详细碳烟模型的柴油燃烧碳烟颗粒物的生成特性[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3(03)
    • [12].柴油燃烧碳烟生成特性的计算和试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8)
    • [13].基于平均反应率的现象学碳烟氧化模型研究及应用[J]. 内燃机学报 2008(02)
    • [14].燃烧过程中碳烟辐射特性预测方法评述[J]. 推进技术 2016(03)
    • [15].采用改进碳烟模型的柴油机碳烟颗粒物生成及尺寸分布[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2(01)
    • [16].详细的碳烟成核和氧化模型[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8(05)
    • [17].汽油压燃燃烧过程碳烟生成的数值模拟[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8(05)
    • [18].钾、钴改性CeO_2-ZrO_2/SiC催化碳烟燃烧性能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6(01)
    • [19].碳烟颗粒在尾气排放与机油吸附中分布关系的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4)
    • [20].柴油机高密度-低温燃烧过程参数对碳烟生成影响的模拟[J]. 内燃机学报 2014(03)
    • [21].喷油参数对柴油机碳烟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3(07)
    • [22].燃油锅炉油雾燃烧过程中碳烟的排放特性[J]. 过程工程学报 2015(03)
    • [23].基于矩方法的碳烟颗粒动力学演化过程[J]. 内燃机学报 2014(02)
    • [24].基于稳态等温反应的碳烟燃烧活化能计算[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5].滞止平板对乙烯射流扩散火焰碳烟特性影响[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12)
    • [26].减少内燃机车打温时碳烟排放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J]. 内燃机与配件 2018(02)
    • [27].同时去除碳烟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催化剂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 2011(05)
    • [28].挥发分停留时间、温度和水洗对生物质热解生成碳烟的影响[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9(02)
    • [29].喷油策略对汽油压燃燃烧及碳烟生成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20(02)
    • [30].不同海拔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碳烟加载及再生特性研究[J]. 内燃机工程 2020(03)

    标签:;  ;  ;  ;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仿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