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为渴望交流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沟通迅速、互动便利的的技术平台,并催生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文化”现象。许多人都开始创建自己的个人空间,展示自己的爱好、才华、情感和个性,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其中,许多博客撰写了大量的游记,将自己与他人的旅游经历及其体验与世人分享。游记是对旅游过程中所见、所闻与所感的一种记述,往往是游后有感而发,触动其心灵深处,诉诸于笔端,常常能够表达出许多难以言传的旅游体验。有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借助博客游记来研究旅游体验,是一条可能的研究途径之一。在此问题意识引导下,本研究以国内自助来连游客为研究对象,以其撰写的博客游记为主要研究资料,对旅游体验进行分析,其目的有三:其一,借助游记,系统地呈现游客在大连的旅游体验;其二,以游客在大连的旅游体验为基础,在理论层面上对旅游体验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旅游体验理论;其三,从体验的角度,对大连发展自助游提供建议。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取向,主要利用博客游记,并辅以实地观察和网络访谈等方法,系统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借助于网络,本研究共收集博客游记300余篇,并经过进一步鉴别后,确定出重点研究的游记文本80篇。再经过整合后,形成50篇游记,作为本研究的样本。依据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本研究采用了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两种方法,对游记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后,构建出目的地意象、旅游动机、旅游凝视、旅游认同、旅游消费、人际互动、旅游回味七个核心类属,并辅以多种典型的旅游情境,系统地呈现游客在大连的一系列旅游体验。本研究发现:(1)游客对大连多持有美好的意象。其中,“海意象”和“现代都市意象”代表了游客对大连持有的原始意象,构成了游客对大连的空间感知形象的核心,而地理因素、历史因素和城市营销对于大连旅游原始意象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大连的节事活动和媒体宣传对大连的诱发意象起到了重要影响。至于大连的复合意象较为复杂,既有正面意象,也有负面意象。值得注意的是,游客对大连“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定位认知度不高,很少有游客提及“浪漫之都”,这对大连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了质疑。(2)来连游客主要以内在动机为主。之所以选择大连作为旅游地,主要在于大连多元化的产品能满足其“求趣”和“休闲”之需求;之所以采取自助游,主要是追求自由感、挑战感和独立感。(3)以视觉为核心的凝视是游客体验大连的基本方式之一。游客对大连的凝视主要集中在海滨风光、都市风情、大连人三个层面。其中,游客对大连海滨风光的凝视可视为一种浪漫的凝视,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滨海路和金石滩两大地带,几乎涵盖了大连海滨的主要景区景点;在内容上主要概括为海滨景观、海洋世界、海滨活动三个层面;在情感取向上以正面体验为主,兼有部分负面体验。对都市风情的凝视可归类于一种集体的凝视,在内容上抽象为城市发现、异国情调与梦幻夜色三个次一级主题。多数游客认为大连城市风光很有特色,充满异国情调,夜景也很有梦幻色彩。此外,目的地居民也是旅游者凝视的一个焦点。游客对大连人的凝视主要通过司机、服务员、普通市民和亲朋好友。多数游客认为大连人热情、豪爽、朴实、文明,素质较高,他们很羡慕大连人的生活环境。(4)在消费体验方面,自助游客具有典型的特征。在住宿消费方面,多数游客选择市中心附近、海滨地带和高等院校安排住宿,多选择中低档住宿设施,主要通过网络预订、朋友介绍或亲友帮助解决住宿问题。在餐饮消费方面,游客主要从特色、份量和服务三个方面来评价在大连的餐饮体验,既有积极的正面体验,也有消极的负面体验,说明大连在此方面还有许多应继续加强的地方。对于大多数自助游客来说,大连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购物场所。对于女性游客而言,往往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在购物过程中注重过程享受和身体展示,沉浸于审美体验,并寻找群体认同。(5)自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主要表现为游客之间的互动、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以及旅游消费中的人际互动。这些性质各异的互动包含了多种形态的旅游体验。当人们表现出热情、友善、亲切,并且主动关心或帮助游客时,便会产生良好的人际互动,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与温暖,产生美好的体验。反之,当人们表现出轻视、冷漠,或过于商品化,则会使游客感到压抑和无奈,就会产生消极的体验,甚至影响到整个游程。同时,大多数自助游客都能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不良的人际互动,能有效地知觉到风险,并采取各种措施坦然处之。(6)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通过对自己所遇到的人、事、物等的认识,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认同,构成了旅游体验中的核心元素之一。研究发现,多数游客高度认同大连之旅,对大连有良好的印象,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并产生了情感依附行为。与此同时,自助游客对自己作为旅游者的角色有强烈的感知,在幻变的角色转换中,旅游者获得了丰富的旅游体验。此外,在大连旅游过程中,自助游客对自我、家乡、民族和国家也产生了明显的认同。(7)大多数自助游客对大连之旅都比较满意。当结束旅游生活,回归到原有的生活轨迹后,他们一般会觉察到自己在行为、态度、气质、经验、人生观或价值观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某种改变。在旅游回味中,旅游者会获得更多的感悟,并重新认识旅游和家的意义。建构在游客体验基础之上,本研究和旅游体验进行理论对话。在对原始资料进行了再分析后,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旅游体验理论进行探讨:其一,旅游体验类似于一种“镜像体验”,通过目的地这面镜子,旅游者在凝视“他者”的同时,也在认识着自我。其二,旅游体验具有阶段性特征,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升华,并演化成人们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三,旅游体验呈现出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基本上可分为感官体验、身体体验、情感体验、精神体验、心灵体验五个层次;最后,在强度上,旅游体验通常可分解为一般体验和高峰体验两个层面。从体验的角度,本研究对大连发展自助游提出如下建议:其一,开发自助游线路;其二,强化宣传;最后,完善服务。研究贵在创新。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在观点层面,本研究对旅游体验的性质做出了新的阐释,认为旅游体验类似于“镜像体验”,凝视和认同构成了旅游体验的核心元素;从动态分析来看,旅游体验将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升华;从静态分析来看,旅游体验在深度和强度方面都具有层次性。上述这些观点对于理解旅游体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方法层面,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旅游体验,尤其是利用博客游记作为主要研究资料,采用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方式,进行质化研究,不仅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且在国外也十分鲜见,这对于探索和推广质性研究方法在旅游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整个研究构想尚有庞杂之嫌,研究设计还不尽完美,研究结果也不够精致。这一方面是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慢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2)
- [2].法国乡村旅游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上海农村经济 2019(01)
- [3].从电影到旅游的凝视变迁——浅论甘肃电影文化与旅游的融合[J]. 社科纵横 2019(01)
- [4].国内旅游体验研究综述[J]. 中外企业家 2018(28)
- [5].身未动,行已远,旅游产业正革新[J]. 产城 2018(11)
- [6].旅游体验中的三种旅游关系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7].基于智慧旅游的阜新旅游产业升级的策略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5)
- [8].旅游概论[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4)
- [9].我国定制旅游研究现状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04)
- [10].符号感知下的旅游体验[J]. 中国商论 2019(14)
- [11].旅游体验与旅游制度的关联建构[J]. 旅游学刊 2019(09)
- [12].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体验研究的范式创新[J]. 旅游学刊 2019(09)
- [13].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记忆的结构维度与模型构建[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9(04)
- [14].旅游体验与审美教育:研学旅行的美学内涵与美育特质[J]. 美育学刊 2019(06)
- [15].基于智慧旅游平台的福州市智慧旅游建设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6].国内旅游体验研究综述[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4)
- [17].智慧旅游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8)
- [18].国内音乐旅游研究发展综述[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2)
- [19].慢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4)
- [20].智慧旅游背景下桂林红色旅游提升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 2018(20)
- [21].“非遗+旅游”再燃云南魅力[J]. 创造 2018(08)
- [22].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进展与启示[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11)
- [23].《旅游研究》2018年第10卷总目次[J]. 旅游研究 2018(06)
- [24].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出境公益旅游体验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03)
- [25].旅游体验研究的再思[J]. 旅游学刊 2017(09)
- [26].河南省电视旅游节目发展历程研究[J]. 戏剧之家 2017(22)
- [27].“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J]. 旅游学刊 2017(11)
- [28].骑行旅游体验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04)
- [29].分析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6)
- [30].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人类学解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