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制度与人 ——关于财产问题的哲学研究

财产、制度与人 ——关于财产问题的哲学研究

论文摘要

财产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现象,深刻影响着社会面貌和人的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不断关注。随着我国社会及个人财产的快速增长,财产问题日益成为我们急需科学认识和把握的一个问题。所以,从哲学上考察财产问题,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哲学角度,以财产、人与社会制度三者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财产问题。力求深化对财产这一古老而常新的社会现象的认识,深化对财产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财产与人的存在及发展关系的认识。探求财产、人及制度三者关系的本质,进而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制度安排,处理好提高财产生产效率与增进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全文除导言外共分五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明确分析的基点及框架。第一章回顾了西方学者和中国古人对财产的界定,介绍了马克主义的财产观。与其他思想家把财产仅归结为物或抽象的社会权利不同,马克思认为财产不仅是人对物的关系,而在物中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即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乃至社会关系。而目前为止,人们交往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这些关系,而是为了通过社会关系实现对物、财富的占有。财产是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占有、所有的特定生产生活条件。人对财产对象的支配必须借助特定的社会关系,财产的生产也只有在生产关系等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社会关系作为人占有生产生活条件的中介,又通常上升为社会制度。因此,人通过社会制度这个中介实现对生产生活条件的支配,以满足人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人既是主体又是目的。人、财产及社会制度的发展史是全文分析的现实基础,而这一财产定义则是全文分析的逻辑起点。“财产=人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所有、占有生产生活条件”(即[人—→社会关系(制度)—→财产对象]=财产)这一动态结构,是文章分析的框架。接下来,第二章梳理了财产起源及其历史演变,勾勒了人类财产发展的大致轮廓。提出了财产发展史中,在财产形式上由静态到动态,价值上从个别到一般,与人的关系上由外在于人到内化于人的三种规律性。其次,从纵横两个维度分析财产与人、财产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第三和第四章依次讨论财产与社会制度、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是以财产及社会发展的现实为基础,以“财产=人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对生产生活条件的所有关系”为框架的。分别从横向结构性关系和纵向发展中的关系等两个维度展开。在财产与制度的关系上,两者在横向上相互关联,在纵向上财产发展与私有社会制度、公有社会制度等不同制度的演进互动统一。制度的演进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人与财产关系上,从横向上看,财产与人的需求、生存、人权等密切相关,在纵向上,财产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等互动统一。随后,第四章第五节对财产、制度、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小结。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等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在既定生产力水平上,力求通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手段,占有生产力及其产品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之间的三种矛盾关系;进而又可归结为人与世界之间的矛盾关系或说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矛盾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1)财产、人与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关系的反映)三者,实际上是一个物、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在横向上是一个社会有机体,是简化了的社会横截面图景。在纵向上,财产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制度的演进乃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统一的过程,财产及制度的发展史也是人的发展史;这种历史总是在一定的制度架构中进行的,又体现为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演进;而人创造并占有财产的欲望和现实活动、财产作为客观力量对人发展的不断推动,以及两者融合而成的生产力的进步,是这种演进的根本动力。(2)人是整个系统和发展运动的主体与目的,是系统的构建者和主人,也是发展的主导者和归属。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非“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3)财产是影响人及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坚持生产力发展是最终决定性因素的原则。(4)社会制度作为人与财产对象之间的中介,对人、财产及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制度的功能。但制度本身具有动态层次性,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效能发挥有赖于诸多因素,不应仅从财产所有制等单一的方面来追求制度效能的提升。最后,第五章把一般运用于个别,从财产角度分析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快速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着财产权利体系不健全、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社会财富格局失衡、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财产权利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的财产发展模式,建设以人为本的共享式社会。为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模式,并以此为指导,培育科学的财产观,提高社会制度的运行效能,统筹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时代背景
  • (二) 理论需求
  • 二、研究状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四、主要难点和创新点
  • (一) 主要难点与问题
  • (二)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财产的界定
  • 第一节 西方学者对财产的定义
  • 一、物说
  • 二、权利说
  • 三、复合说
  • 第二节 中国古人对财产的理解
  • 一、以实物性财产为主体的财产外延
  • 二、以“人”为中心的财产内涵
  • 三、以“层级性”为代表的财产特征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财产观
  • 一、财产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 二、财产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三、财产是人对生产生活条件的所有关系
  • 第四节 财产的特征、分类和属性
  • 一、财产的基本特征
  • 二、财产的根本属性
  • 三、财产的主要分类
  • 第五节 财产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 一、财产相关概念的理解
  • 二、财产相关概念的简要辨析
  • 三、诸概念之间的关系图式
  • 第二章 财产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 第一节 财产的起源
  • 一、人及其实践活动是财产生成的前提
  • 二、财产在人类早期社会的生成
  • 三、私有财产及私有制的产生
  • 第二节 农业社会的财产状况
  • 一、作为财产之母的土地
  • 二、作为动产的货币
  • 三、作为特殊财产的奴隶
  • 第三节 工业社会的财产状况
  • 一、财产的资本化
  • 二、财产的多样化
  • 三、财产的社会化
  • 第四节 信息社会的财产状况
  • 一、知识财产的发展与信息财产化
  • 二、金融财产的兴起
  • 三、人力资本的凸显
  • 第五节 财产演变的历史规律
  • 一、财产的形式:从简单静态到复杂动态
  • 二、财产的价值形态:从个别到一般
  • 三、财产与人身的关系:由外在于人到内化于人
  • 第三章 财产与社会制度
  • 第一节 财产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 一、财产与制度之间的中介关系
  • 二、财产对制度的整体性影响
  • 三、财产对制度的结构性影响
  • 第二节 社会制度对财产发展的作用
  • 一、制度对财产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制度财产发展功能的有限性
  • 三、制度财产功能有限性的具体表现
  • 第三节 财产与私有社会制度
  • 一、财产私有与私有社会制度
  • 二、私有社会制度的演变
  • 三、私有社会制度的历史地位
  • 第四节 财产与公有社会制度
  • 一、对财产公有的理解
  • 二、公有社会制度的形式
  • 三、公有社会制度的理解与构建
  • 第五节 公有制未来演进的可能路径
  • 一、以国有为主体的初级形态
  • 二、以共有为主体的中级形态
  • 三、以社会所有为主体的高级形态
  • 第四章 财产与人
  • 第一节 财产与人的存在
  • 一、财产与人的存在
  • 二、财产与人的需求
  • 三、财产与人的权利
  • 第二节 财产与人的发展
  • 一、财产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二、财产与人的分工及分化
  • 三、财产与人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 第三节 财产与社会进步
  • 一、财产与社会的四种生产
  • 二、财产与社会形态发展
  • 三、科技财产与社会进步
  • 第四节 人对财产的价值追求
  • 一、财产价值的三个维度
  • 二、人类对财产价值追求的多维性及其本质
  • 三、财产发展的科学评价
  • 第五节 人与财产、制度关系的本质
  • 一、人与财产、制度的关系体现了三种关系
  • 二、“三种关系”可归结为一种主客体矛盾
  • 三、人与财产、制度的关系对解决主客体矛盾的启示
  • 第五章 财产与当代中国发展
  •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 一、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 二、我国财产及社会发展状况
  • 三、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二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财产权利体系
  • 一、构建完整清晰的财产权利体系
  •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激发财产权活力
  • 三、坚持改革的人民性保障群众财产权利
  • 第三节 打造中国特色的财产发展模式
  • 一、以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基础
  • 二、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为主题
  • 三、以提高国有经济发展水平为突破点
  • 第四节 建设以人为本的共享式社会
  • 一、在扩大就业中完善财富共享机制
  • 二、在推进社保一体化中完善社会保障
  • 三、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改革和优化教育
  • 第五节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一、提高制度的运行效能
  • 二、实现财产发展的科学转向
  • 三、统筹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婚同居财产问题的探究[J]. 法制与经济 2020(02)
    • [2].老年人再婚财产问题探究[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2)
    • [3].子债一定要父还吗?[J]. 金秋 2018(07)
    • [4].二孩来了,财产问题复杂了[J].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6(01)
    • [5].浅议地震后引发的有关财产问题的处理[J]. 法制与社会 2009(04)
    • [6].宋元婚姻财产问题初探——以聘财与奁产为中心[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2(01)
    • [7].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的财产问题——以美国中国学界为中心的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03)
    • [8].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财产问题的几点思考[J]. 社团管理研究 2010(06)
    • [9].二战后日本处理台湾归还者财产问题初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0].论婚前财产协议公证[J]. 法制与经济 2017(04)
    • [11].婚前协议:是自我保护还是提前示弱[J].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11(08)
    • [12].新婚姻法中的不动产研究[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3)
    • [13].资讯[J]. 商业观察 2016(12)
    • [14].论老年人非婚同居财产问题的法律保障[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15].我应该如何要回房产份额[J]. 老友 2020(02)
    • [16].老年人再婚应当注意的财产问题[J]. 中国老年 2017(19)
    • [17].我母亲的财产问题如何处理[J]. 金秋 2009(08)
    • [18].马克思财产理论建构的内在逻辑与方法论自觉——兼论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当代价值[J]. 经济纵横 2019(06)
    • [19].再婚老人怎样获得“性福”?[J]. 健身科学 2014(11)
    • [20].年轻夫妻的房产[J].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12(02)
    • [21].浅论合伙制度在非婚同居财产分配领域的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11(16)
    • [22].妻子持证可查丈夫财产问题思考[J]. 滨州学院学报 2010(02)
    • [23].论财产公有和财产私有[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5)
    • [24].妻子出走音讯全无,我是否可以起诉离婚(外1则)[J]. 祝你幸福(知心) 2011(11)
    • [25].浅析离婚财产分割[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 [26].关于数字财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兰台世界 2011(27)
    • [27].出走记[J]. 祝你幸福(午后) 2015(02)
    • [28].林肯总统的财产公示[J]. 科学大观园 2012(14)
    • [29].对离婚纠纷案件审理中相关问题的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1(33)
    • [30].平衡好利益关系 是再婚的关键[J]. 老同志之友 2014(05)

    标签:;  ;  ;  ;  

    财产、制度与人 ——关于财产问题的哲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