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构建125I-103Pd复合性放射性粒子,并与125I和103Pd粒子比较,评价其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及抑瘤效果;2、比较125I-103Pd与125I及103Pd三种粒子对肿瘤细胞凋亡、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探索125I103Pd复合粒子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方法:1、采用化学镀层的方法构建125I103Pd复合性放射性粒子,采用自显影及粒子活度测定评价粒子的均一性;2、细胞学实验:选取A549、GLC-82、95D及H460四株肺癌细胞,进行细胞杀伤、凋亡及增殖实验,比较125I-103Pd与125I及103Pd三种粒子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3、小鼠移植瘤粒子植入治疗实验: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比较125I-103Pd与125I及103Pd三种粒子的抑瘤效果;4、PET-CT分子影像学实验:采用18F-FDG、18F-FLT及11C-CH三种显像剂进行小鼠肿瘤A549及95D移植瘤模型显像,比较125I-103Pd与125I及103Pd三种粒子对肿瘤代谢及增殖的影响,探索125I-103Pd复合粒子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机理。结果:1、粒子组自显影及活度测定表明,125I-103Pd复合粒子构建成功,均一性可靠;2、体外粒子对肿瘤细胞杀伤实验表明,48h内103Pd粒子效果最好,125I-103Pd复合粒子次之,125I杀伤效果最弱,细胞杀伤有效范围未见明显差异,粒子周围2-3个粒子直径范围内四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3、细胞凋亡实验表明,2Gy照射剂量下,125I-103Pd与125I及103Pd粒子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于95D细胞,103Pd粒子诱导细胞凋亡及死亡的作用较125I-103Pd及125I粒子强,125I-103Pd与125I粒子间差异不明显;4Gy照射剂量下,对于A549及95D细胞,125I-103Pd复合粒子促凋亡作用较125I及103Pd粒子强,而103Pd粒子对肿瘤细胞的致死效应较125I-103Pd及125I粒子明显。4、体外细胞增殖实验表明,103Pd粒子在第1~4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强于125I-103Pd及125I粒子(P<0.05),第5~7天125I-103Pd与103Pd粒子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相当(P>0.05);125I粒子对肿瘤增殖的影响最小(P<0.05);5、体内移植瘤粒子植入治疗实验表明,125I-103Pd复合粒子抑瘤作用强于103Pd和125I粒子(P<0.05),103Pd和125I粒子抑瘤效果无明显差异;6、A549移植瘤模型的PET-CT结果表明:125I-103Pd、125I及103Pd粒子组的葡萄糖及核苷酸代谢明显低于空白粒子组;103Pd粒子对肿瘤的葡萄糖代谢影响最明显,125I-103Pd复合粒子次之,而125I粒子最弱;粒子植入初期,103Pd粒子对肿瘤的核苷酸代谢影响最明显,而中后期125I-103Pd复合粒子对核苷酸代谢影响最明显;125I粒子在治疗初期对肿瘤核苷酸代谢影响最弱,中后期与103Pd粒子作用相当;肿瘤A549核苷酸代谢与葡萄糖代谢的趋势一致,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摄取值均降低。7、95D移植瘤模型的PET-CT结果表明:125I-103Pd复合粒子对肿瘤95D的葡萄糖及核苷酸代谢的影响较125I粒子大;95D肿瘤核苷酸代谢与葡萄糖代谢趋势不一致:糖代谢水平持续走低,而核苷酸代谢在治疗中后期无明显差异。8、125I-103Pd,125I及103Pd粒子对肿瘤的磷脂代谢影响明显,但三个粒子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125I-103Pd复合性放射性粒子制备工艺可靠,粒子均一性较好;2、125I-103Pd与125I及103Pd粒子比较,其有效杀伤范围未见明显差异;3、125I粒子主要是通过诱导凋亡来杀伤肿瘤细胞;103Pd粒子则主要通过射线的直接杀伤作用,引起细胞死亡;125I-103Pd复合粒子则兼顾了两种核素的特性;4、125I-103Pd复合粒子的抑瘤效果强于103Pd与125I粒子,103Pd与125I粒子的抑瘤效果相当;5、125I-103Pd与125I及103Pd粒子对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核苷酸代谢及磷脂代谢影响均较明显,但125I-103Pd复合粒子对肿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较125I及103Pd粒子明显;核苷酸代谢水平高低更能反映粒子治疗后的抑瘤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PD控制的液压系统的建模和分析[J]. 液压与气动 2020(04)
- [2].具有通信约束的反馈辅助PD型量化迭代学习控制[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20(09)
- [3].基于分数阶微积分PD~λ比例导引的无人机自动避撞方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4].六足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鲁棒自适应PD控制[J]. 机械设计 2016(12)
- [5].交感皮肤反应、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在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判断中的作用[J]. 山东医药 2017(04)
- [6].基于Pd的“语音信号处理”教学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05)
- [7].红树林湿地植物中Pd的累积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20(02)
- [8].基于解析解的变压器声电联合PD定位两步法[J]. 变压器 2020(07)
- [9].一种识别Pd~(2+)的近红外发射荧光探针[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0].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P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11)
- [11].PD雷达导引头海杂波回波信号模拟[J].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5(02)
- [12].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混合模糊PD控制[J]. 汽车科技 2009(03)
- [13].加权闭环PD型迭代学习控制在重复扰动时的应用[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8(01)
- [14].Pd掺杂CeO_2团簇活化甲烷C—H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5].高温气冷堆PD输出反馈功率控制的镇定性能分析[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S1)
- [16].用于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改进自适应PD算法[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6(05)
- [17].Pd催化(杂环)芳基羧酸脱羧的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5(05)
- [18].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高水头大PD值压力钢管充排水分析[J].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0(05)
- [19].直接驱动机器人自适应-PD复合运动控制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5)
- [20].轮式机器人基于后推设计的PD控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4(05)
- [21].带遗忘因子的P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研究[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3(01)
- [22].燃料电池Pd催化剂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 2013(08)
- [23].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乐果——以钙黄绿素-Pd~(2+)作为荧光探针[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9(07)
- [24].氯氮平片辅助治疗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研究[J]. 北方药学 2020(04)
- [25].载体性质对Pd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J]. 燃料化学学报 2017(08)
- [26].CeO_2-ZrO_2-La_2O_3-Pr_2O_3储氧材料制备及其负载单Pd三效催化剂性能[J]. 工业催化 2016(09)
- [27].一种基于随机共振的PD雷达小目标检测方法[J]. 现代雷达 2011(03)
- [28].预警机PD雷达探测能力仿真研究[J]. 系统仿真技术 2010(01)
- [29].Ce-Zr-La-Al_2O_3的制备及负载的单Pd三效催化剂[J]. 催化学报 2008(02)
- [30].相控阵机载PD雷达波形参数系统化设计方法研究[J].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