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政府华人政策研究 ——从东姑·拉赫曼到马哈蒂尔

马来西亚政府华人政策研究 ——从东姑·拉赫曼到马哈蒂尔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用“民族-国家”建设理论,分析战后独立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以马来西亚为例,详细地分析了其1957年建国后,历届政府对华人的政策与态度的演变,并探讨这些政策转变的原因,最后归纳总结马来西亚的经验,作为其他多民族国家治理少数民族时的参考。本研究挑选马来西亚政府与华人为研究案例基于两个理由:1、西欧的“民族-国家”建立通常是先有民族的基础,后才建立国家。但第三世界国家因时空环境不同,通常是国家成立后,政府才开始塑造民族。而马来西亚正是这类“先国家、后民族”的典型案例。2、马来西亚的少数民族(华人)与主流民族(马来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非常鲜明,这使得政府塑造新的民族精神时遭遇极大的困扰。因此,马来西亚政府所面临的民族整合难题,也是许多战后独立的多民族国家普遍困扰。探讨马来西亚政府的经验与教训,可作为其他新独立的多民族国家的借鉴。论文先在绪论中交代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前人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前两章为“民族-国家”理论与马来西亚历史背景介绍。第一章在对“民族.国家”的有关理论探讨和归纳后,发现“民族-国家”政府与少数民族将会在四个方面发生冲突,分别是:1、少数民族特有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国民同质性的冲突;2、少数民族特有社会结构与“民族-国家”的政治权力集中的冲突;3、少数民族权益与政府统治合法性的冲突;4、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与现代文官管理体制的冲突。第二章回顾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特征、历史发展与华人社会状况。研究发现,马来西亚继承英国遗留的现代文官体制,且政治权力集中也已基本完成。华人与马来西亚政府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国民同质性与华人特质的矛盾、政府最大合法性与华人权益的冲突。对于理论与历史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后,第三章至第七章将探讨马来西亚独立后,各届政府的华人政策。第三章探讨1957年-1970年东姑·拉赫曼执政时期的华人政策。此时期政府为获得最大的合法性,采取妥协态度,容许华人保有部分的文化特征与完全的经济自由,但华人必须承认在政治、文化上“马来人优先”的原则。实践结果发现,妥协方案所获得的合法性只是暂时的,经济完全自由的结果,华人与马来人的贫富差距拉大。政治上的“马来人优先”,也使得华人心生不满,政府的合法性逐渐丧失。此一趋势,具体体现在1969年执政党的选举挫败。第四章探讨1970-1981年拉扎克、侯赛因·奥恩执政时期的华人政策。由于政府历经选举失利与“5·13”种族暴动,1970年开始,政府放弃妥协方案,决定以主流民族马来人的支持为主要的合法性来源,实施马来人全方位优先的“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压制、文化上同化华人.但实践的结果发现,虽然此方式能换取马来人的支持,但华人在经济、教育层面上的不断反抗,造成政府诸多困扰。第五章研究1981-1990年马哈蒂尔执政初期的华人政策。此时期政府华人政策的特征为“文化持续同化,经济放松管制”。政策之所以改变,是因为政府开始了解,持续以此种方式对待华人,国家经济将付出极大的代价,政府的合法性也将会动摇。由于此一考虑,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稍微放松在经济上对华人的压制。第六章研究1990年以后,马哈蒂尔执政地位稳固后的华人政策,此时期政府华人政策的特点为经济上放松管制、教育上宽容对待。1990年“新经济政策”结束,马来人经过政府20年的扶持,已有一批马来人中产阶级出现,马来社会开始发生阶级分裂,反对势力也开始浮现。此时,政府已经无法以单一政策获得所有的马来人的支持。在此情况下,除尽可能巩固马来人的支持,也要尽可能争取华人提供的合法性,两者加起来才能获得最大的合法性。政府获得合法性的方式被迫有所改变,政府华人的政策自然需要有放松。第七章为结论。经过理论的整理与探讨、分析历届马来西亚政府的华人政策后,提出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主要观点为:“民族-国家”政府虽然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本质上有冲突,但只要在适当的政治架构安排下,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可以降至最低。马来西亚别具特色的“半民主”体制,既有威权体制的性格,又有民主体制的弹性。在此体制下,政府可以强力镇压因民族矛盾而起的冲突、避免民族矛盾表面化,种族冲突问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同时,又能适时调整统治策略,因应社会变化。马来西亚的这种“半民主”体制,可以作为许多国家治理少数民族的借鉴与参考。本文同时认为,马来西亚虽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但政府与华人之间还是发生许多不尽人意的冲突,如何从马来西亚等多民族国家的经验中去芜存菁,提炼出更好的少数民族治理方式,值得后续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动机
  • 第二节 前人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一章 "民族-国家"的有关理论
  •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起源与发展
  • 一、"民族-国家"的起源
  • 二、"民族-国家"形式的扩散
  •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特征
  • 一、国民同质化
  • 二、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 三、统治者的合法性来自民意
  • 四、现代的文官管理方式
  • 第三节 "民族-国家"与少数民族的冲突原因
  • 一、少数民族的概念
  • 二、少数民族与“民族-国家”建立的矛盾
  • (一)、国民同质化与少数民族的冲突
  • (二)、政治权威集中化与少数民族的冲突
  • (三)、统治者合法性来源与少数民族的冲突
  • (四)、现代文官管理体系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 第二章马来西亚政治体祠、历史发展与华人社会状况
  • 第一节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
  • 一、“最高元首”与统治者会议
  • 二、国会与选举
  • 三、内阁与政策制定过程
  • 四、马来人特权
  • 第二节 马来西亚独立后的历史发展
  • 第三节 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与社会、经济状况
  • 一、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背景
  • 二、独立时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与经济状况
  • 三、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生态
  • (一)、马华公会、民政党与民行党
  • (三)、压力团体-董教与教总
  • 第四节 马来西亚政府与华人社会的关系
  • 一、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与华人政党
  • 二、马来西亚华人政党与政府
  • 三、马来西亚政府与国家
  • 四、华人社会与国家
  • 第三章 妥协时期(1957-1970)
  • 第一节 妥协政策的形成背景
  • 一、独立前的排斥态度:排斥华人入籍
  • 二、独立时的妥协:马来人特权与入籍、经济权的交换
  • 第二节妥协态度在经济与教育政策上的体现
  • 一、“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二、“马来化”的教育政策
  • (一)、“马来化”的初、中等教育政策
  • (二)、限制华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 第三节 华人社会对妥协政策的反应
  • 一、赞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 二、反抗同化式的教育政策
  • (一)、抗议1691年《教育法令》部分规定
  • (二)、抗议华文不列入官方语言
  • (三)、“成立独立大学”运动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同化压制时期(1971-1981)
  • 第一节从妥协到同化、压制的政策变化
  • 一、“5·13”事件对“巫统”合法性的冲击
  • (一)、“巫统”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 (二)、“巫统”进入拉扎克时代
  • 二、巫统态度的转变—从“协商”到“主导”
  • (一)、“国家阵线”的成立
  • (二)、华人政党的地位边缘化
  • (三)、马来西亚政治体制威权化
  • 第二节 压制的经济政策与同化的教育政策
  • 一、马来人优先的“新经济政策”
  • (一)、为马来人增设国营事业
  • (二)、强制私人企业将股份分配给马来人
  • 二、强化马来文化地位的教育政策
  • (一)、继续推行同化式的初、中等教育
  • (二)、增加马来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实施民族配额制
  • 第三节 华人社会对压制、同化政策的反抗
  • 一、华人社会对同化教育政策的抗拒
  • (一)、消极抵抗:资本外逃与“阿里-巴巴”现象
  • (二)、积极对抗:“华人合作社”运动
  • 二、华人社会对同化教育政策的抗拒
  • (一)、第二次“成立独立大学”运动
  • (二)、华人社会“资助华文独立中学”运动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经济放松压制、教育持续同化时期(1981-1990)
  •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负面效果
  • 一、国营企业严重的亏损问题
  • 二、国家体制缺乏经济竞争力
  • 第二节 教育持续同化、经济放松压利
  • 一、延续同化的教育政策
  • (一)、压制华文初中等教育
  • (二)、持续马来人优先的高等教育
  • 二、放松压制的经济政策
  • (一)、放宽私营企业的马来人持股比重
  • (二)、公营事业民营化
  • 第三节 华人社会对同化教育政策的持续反抗、经济政策的适应
  • 一、华人社会对同化教育政策的反抗
  • (一)、“独立大学公司”状告政府事件
  • (二)、华人教育团体加入执政党-"打入国阵、纠正国阵"运动
  • (三)、华人教育团体加入反对党-"两个阵线"运动
  • 二、华人社会对放松经济压制政策的适应
  • (一)、“华人合作社”运动的失败
  • (二)、华人经济的转型与变化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宽容时期(1990-)
  • 第一节从同化到宽容的思想转换
  • 一、经济全球化的压力
  • (一)、"2020宏愿"与"国家发展政策"的出台
  • (二)、“国家发展政策”的意义
  • 二、“巫统”的合法性危机
  • (一)、反对力量“替代阵线”的出现
  • (二)、华人社会选票的地位变化—从无关大局转变为"关键少数"
  • 第二节 从强调"马来人"竞争力转变为"马来西亚"竞争力的教育与经济政策
  • 一、经济政策—提高国家竞争力 发展高新产业
  • (一)、着重发展信息产业与重工业
  • (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 二、加强马来西亚人才竞争力的教育政策
  • (一)、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高等教育政策: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数量与品质
  • (二)、初、中等教育:增强国民竞争力、放弃同化
  • 第三节 华人社会对宽容政策的欢迎与怀疑
  • 一、华人社会对宽容经济政策的欢迎
  • 二、华人社会对宽容教育政策的反应
  • (一)、放松高等教育限制:欢迎但仍不信任
  • (二)、初、中等教育放弃同化 加强竞争力:仍旧强烈怀疑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一、华人政策的变化取决于马来西亚政府合法性基础的变化
  • 二、“半民主体制”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较佳选择之一
  • 参考书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来西亚政府启用新安全政策以应对数字挑战[J]. 互联网天地 2019(10)
    • [2].马来西亚 2020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将如期举行[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20(14)
    • [3].留学马来西亚院校不要过早打工[J]. 侨园 2009(07)
    • [4].完美驰援马来西亚战疫[J]. 知识经济 2020(14)
    • [5].马来西亚政府向小型胶农发放补助金[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5(12)
    • [6].马来西亚政府的改革与启示[J]. 东南亚纵横 2011(08)
    • [7].马来西亚拟定8项棕油业启动计划[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1(07)
    • [8].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 南洋问题研究 2009(04)
    • [9].马来西亚政府为防止胶价下跌而减少橡胶出口[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2(11)
    • [10].中国展现出强大的制度优势[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4)
    • [11].静谧[J]. 中国国家旅游 2020(03)
    • [12].请不要迁怒于马来西亚民众[J]. 芳草(经典阅读) 2014(06)
    • [13].浅议马来西亚的非法移民问题[J]. 东南亚研究 2010(03)
    • [14].英国《泰晤士报》:数百万迫切的中国人寻找新的旅游胜地[J]. 世界博览 2014(07)
    • [15].本期热词:MH370[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4(08)
    • [16].马来西亚政府要求马六甲地区停止一切农业活动[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5(12)
    • [17].千奇百怪[J]. 创新作文(奇趣故事) 2011(03)
    • [18].马来西亚涌动中国投资热潮[J]. 中国外资 2016(11)
    • [19].二战后马来西亚的闽商[J]. 闽商文化研究 2013(02)
    • [20].马来西亚出台进一步吸引外国投资的政策[J]. 工程机械 2010(01)
    • [21].马来西亚拟立法规定 骂女人笨者罪当入狱[J]. 政府法制 2009(20)
    • [22].科技动态[J]. 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 2008(01)
    • [23].马来西亚农村教育经验及其借鉴[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03)
    • [24].马来西亚斥资8000万保障学生通勤安全[J]. 世界教育信息 2013(08)
    • [25].马来西亚政府延长毛棕榈油出口免税政策[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8(04)
    • [26].走向知识型社会的挑战——基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改革[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10)
    • [27].数字[J]. 新民周刊 2015(08)
    • [28].请不要迁怒于马来西亚民众[J]. 环球人物 2014(09)
    • [29].在太多的组织中,管理阻止人们进行管理[J]. IT经理世界 2017(11)
    • [30].马来西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探究[J]. 职教通讯 2013(31)

    标签:;  ;  ;  ;  ;  

    马来西亚政府华人政策研究 ——从东姑·拉赫曼到马哈蒂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