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开采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路下采煤,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开采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邓念东,姚婷,尚慧,刘东海[1](2019)在《铁路专线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障山西郭庄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安全运营,通过建立岩移观测站,在收集整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铁路专用线经过的山西常村煤矿S3-13工作面采动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剧烈,下沉值大,但下沉速度相对较小;地表下沉系数较大(0.76),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偏大(2.78),最大下沉角较大(89°);地表移动总持续时间长,活跃期时间占比58.7%,活跃期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89%,活跃期变形剧烈且集中。研究成果旨在为后期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铁路的变形预测及维修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6期)
谭毅,李新岭[2](2019)在《南阳矿山区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南阳矿山区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3202工作面及3208工作面上方布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分析实测数据,得到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及动态移动参数,并理论分析建筑物位于山区不同地貌特征点时受采动滑移影响。结果表明,南阳矿山区下开采与平原地区相比,地表移动规律整体上较为接近,因地形起伏变化,采动滑移对变形参量产生明显影响;该矿超前影响距为127 m,超前影响角为59.6°;位于山顶位置的建筑物相比谷底、山腰处受采动滑移影响较小,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护。(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2期)
王一臣,刑曦文[3](2019)在《开滦某矿深部12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开滦某矿深部12水平煤层开采时出现的顶板压力大、冒顶风险高等问题,结合深部1021-2工作面采场实际情况,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地质条件进行建模并开挖,结合顶板来压现场实测结果 ,得到了深部12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移破坏变形状况及移动变形规律,为实际开采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3期)
梁小伟,刘永芳[4](2019)在《麻家梁矿开采引起地表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麻家梁矿14202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按照矿山测量规程,建立了地表观测站,在全面分析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采矿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观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同煤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张小波[5](2019)在《带压开采对采场底板的破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挖金湾虎龙沟煤矿5~#煤层东盘区81511回采工作面带压开采下对采场底板的破坏,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对煤层下方底板进行加压以求达到与原开采工作面带压开采相类似效果,为矿井安全生提供了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同煤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徐宁武,黄光利,冀超辉,周灿铠[6](2019)在《近水平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瓦斯含量立体分布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水平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煤层厚度大、瓦斯含量高、抽采效果检验无法准确掌握整体抽采效果的问题,以白芨沟煤矿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研究特厚高变质无烟煤瓦斯赋存规律,在对现场不同抽采时期、不同层位煤层瓦斯含量进行大量、精准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近水平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瓦斯含量立体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走向上,越靠近工作面开切眼,煤层残存瓦斯含量越高;倾向上,越靠近运输巷,煤层残存瓦斯含量越高;垂向上,沿厚度方向特厚煤层中部残存瓦斯含量较高,沿顶、底板方向残存瓦斯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据此提出基于抽采条件下的特厚煤层残存瓦斯含量立体分布概念,构建了白芨沟煤矿特厚煤层区域立体抽采条件下不同层位煤层的残存瓦斯含量与抽采时间的关系模型,补充完善了矿井瓦斯地质管理体系,为指导抽采钻孔布置和确定抽采效果检验目标层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9年06期)
王维[7](2019)在《麦捷煤业15号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捷煤业15号煤层150501首采工作面回采后,对应地面位置出现明显的沉陷,15号煤层的150502工作面位于井田中部,方山脚下荒山沟谷内,地面无建筑物与水体,非常有利于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布置,因此为了掌握15号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的规律,在150502工作面进行钻孔原位探测和地表位移观测实验,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获知麦捷煤业15号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得到顶板关键层参数、最大沉降值、超前影响距离、影响角等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矿井的安全生产、保护矿区附近居民的财产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12期)
李文献[8](2019)在《薄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合理错距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五里堠煤业3号和4号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时的合理错距及矿压显现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基于稳压区理论和减压区理论计算得出3号煤层和4号煤层工作面间的最小错距在14.35~28.04 m;通过矿压监测和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结果表明:3号和4号煤层进行联合开采时,上下工作面间的错距大于30 m时为合理错距,此时支架的工作阻力正常,未出现超限现象,回采巷道在联合开采期间围岩变形量较小。(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12期)
宁廷洲,赵波,林海飞,安学东,孙红星[9](2019)在《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综采放顶煤高位钻孔瓦斯抽采前后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及运移规律,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以兖矿新疆硫磺沟煤矿9-15(06)工作面为试验原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在偏回风巷一侧瓦斯浓度较高,根据这一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在回风巷一侧布置高位钻孔;高位钻孔抽采后,靠近工作面回风巷一侧瓦斯浓度有明显下降;并对工作面及采空区30 m处的瓦斯浓度分布进行对比,发现高位钻孔抽采后,靠近进风巷一侧的瓦斯浓度变化较小,靠近回风巷一侧瓦斯浓度变化较大;通过数值模拟对高位钻孔抽采后瓦斯浓度分布进行模拟并对现场的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得到高位钻孔可将回风巷、工作面及上隅角瓦斯浓度降低至0.4%以下。研究结果为实现兖矿新疆硫磺沟煤矿9-15(06)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吴俊达,闫奋前,武守鑫[10](2019)在《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覆岩运移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元煤矿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该矿10煤、11煤开采过程中的覆岩运动规律及位移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下层煤开采会造成上层煤采空区上方相对稳定的岩层二次失稳垮落;两层煤依次开采过程中,均呈现出中部位移大、两边位移小的规律,且位移变化规律曲线形状也呈现出由"V"型转为"U"型。(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开采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南阳矿山区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3202工作面及3208工作面上方布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分析实测数据,得到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及动态移动参数,并理论分析建筑物位于山区不同地貌特征点时受采动滑移影响。结果表明,南阳矿山区下开采与平原地区相比,地表移动规律整体上较为接近,因地形起伏变化,采动滑移对变形参量产生明显影响;该矿超前影响距为127 m,超前影响角为59.6°;位于山顶位置的建筑物相比谷底、山腰处受采动滑移影响较小,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开采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邓念东,姚婷,尚慧,刘东海.铁路专线下综放开采地表沉陷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2].谭毅,李新岭.南阳矿山区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19
[3].王一臣,刑曦文.开滦某矿深部12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研究[J].南方农机.2019
[4].梁小伟,刘永芳.麻家梁矿开采引起地表变形规律研究[J].同煤科技.2019
[5].张小波.带压开采对采场底板的破坏规律研究[J].同煤科技.2019
[6].徐宁武,黄光利,冀超辉,周灿铠.近水平特厚煤层分层开采瓦斯含量立体分布规律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9
[7].王维.麦捷煤业15号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实测研究[J].煤.2019
[8].李文献.薄煤层联合开采工作面合理错距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J].煤.2019
[9].宁廷洲,赵波,林海飞,安学东,孙红星.倾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9
[10].吴俊达,闫奋前,武守鑫.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覆岩运移规律试验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