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因为难以实证,近百年来中医学屡受攻击,至今余波未息。中医存在了几千年,不仅其实践能力不容否认,而且学术体系完整,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术体系以求证的标准简单否定是不应该的、也是不正确的。与其在求证方向上争执不休,不如在求解的方向上做另外的探索,或许更有意义。任何医学都必须对生命和疾病的原因、本质和规律做出回答。同时还必须对诊断治疗及其手段给出合理性说明。中医学对这些问题不但给出了回答而且这些回答还是系统性的。只不过中医学遵循的不是求证的方向而是求解的方向,这里面有如何求解和以什么求解的问题值得探索。一、对生命和疾病的求解:中医学为了理解生命和疾病,提出了生命的物质基础——气,生命和疾病变化的动力——阴阳,生命和疾病演化的规则——五行,生命和疾病存在和变化的模式——天人合一。从求证的标准而言,这些概念都是不可求证的,以求证责难中医理论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任何现象不仅需要求证,也需要理解,不仅需要实物的证明,同时也需要意义的把握。中医学恰恰在意义的把握上不仅在理论上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圆融,而且在实践上获得了巨大的实效。由此可以说明,把握生命和疾病可以从不同方向入手。二、对疾病原因的求解:疾病作为现实结果一定有其产生的原因,没有原因的结果是不能理解的,中医学对病因曾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过多种多样的病因认识和学说,甚至在医学认识的早期就发现了诸多实物病因,然而由于这些实物病因不能求解,所以在后来的发展中被统归在“不内外因”范畴弃置不用。而把全部病因概括归类为六淫七情,因为只有六淫七情才能在中医的解释视域里获得意义。这里实物的“不内外因”并没有被丢失,而只不过意义被转换纳入到了六淫之中。然而六淫作为六种病因数量显得过少,如果以之直接应对千差万别的疾病无论如何也是不对称的,由是,中医为了以少因对应多果,又必然的提出了病机范畴,以此就解决了同因异病的难题,获得了解释上圆满。三、对疾病判断的求解——诊断和辨证:要想对疾病有所断定,首先要搜集疾病的信息,这是疾病判断的前提依据,然而仅有信息并不能形成诊断,必须对这些信息给出系统的说明,才能形成有意义的诊断结论,这就需要整理信息,中医学整理信息的方法不是作求证说明,而是作特殊的求解说明。这就形成了多种辨证方法。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搜集信息的四诊方法是由中医的意义系统设定的,而不是自由的,因为能搜集到信息的方法远不限于望、闻、问、切四诊,象西医的印象诊断方法如触、叩等,中医操作并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中医之所以不用,是因为由这种方法搜集的信息对中医而言是缺少意义的;同时就望闻问切所能搜集的信息而言,中医学也是有所取舍的,并不是什么都望,也不是什么都问,更不是什么都闻。从客观信息中选取什么,都要围绕中医所赋予的意义而定,无意义的信息就被筛掉了。即便所选信息,其本身的自然意义还必须经过转换,才能纳入到中医的意义系统。要想凭借所搜集的信息对疾病做出说明,必须满足如下要求,第一,要说明疾病的性质,第二,要说明疾病的位置,第三,要说明何物受病,第四,还要回答什么原因导致的疾病。由此,中医便创造了八纲辨证——定性,脏腑经络辨证——定位,气血精津液辨证——定物,病因辨证——定因。其它辨证方法是这四种辨证的补充。这里值得强调指出的,不同的辨证方法之间并没有严格的逻辑联系,它只是从不同方面、不同方向对疾病求解,独立完成各自对疾病的诠释,正因如此,辨证论治才是自由的、灵活的。四、治疗和方药的求解:理解疾病是为了治疗疾病,中医的所有治则都是依对生命和疾病的诠释所展开的。对西医而言,从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治疗总则到活血、化痰、理气、滋阴、补阳、祛风、泻火、散寒、除湿等具体治则,因为无法求证,也就无法理解,然而在中医的解释视域里却是那么顺理成章。按照治则指示的方向,中医的治疗主要措施就是方药,这里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医的方或药是天然物,但绝不是天然药,因为中医的处方用药主要不是依药物的自然属性应用的,而是按照中医赋予它的诠释指令应用的。因为方剂学的君臣佐使,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都纯然是中医学的诠释范畴,而不是自然求证的范畴。正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中医的治疗目的。通过对中医学术体系的诠释学研究,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医学是意义世界中的医学,而不是实物世界的医学;是求解的医学,而不是求证的医学;是求实的医学,而不是求真的医学。中医学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在追寻意义,并且在意义的指向下展开自己的全部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肺[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2].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心[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3].叙事医学的故事思维与中医学的象思维[J]. 中医杂志 2020(16)
- [4].从中医之“鬼”论中医学的演进与特色[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5)
- [5].关于双语教学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实践的思考[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5)
- [6].中医检验专家共识[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04)
- [7].精准医学与中医学[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12)
- [8].诗中医学[J]. 中国医学人文 2018(01)
- [9].中医不再中医,是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认同中医[J]. 办公自动化 2018(12)
- [10].对中医学“因地制宜”治疗原则的探讨和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7(02)
- [11].黄芪防护放疗并发症的中医学机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3)
- [12].论三才、中和与中医学[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08)
- [13].儒、道、佛与中医学[J]. 孔子学院 2017(03)
- [14].论老子“道”学观对中医学的影响[J]. 中医文献杂志 2017(04)
- [15].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J]. 中成药 2017(10)
- [16].围棋与中医的类比[J]. 中医药通报 2017(05)
- [17].浅论中医学的科学性[J]. 双足与保健 2014(05)
- [18].一个西医看中医[J]. 课堂内外(科学Fans) 2018(12)
- [19].中医少年守正强国[J]. 高考 2018(25)
- [20].中医,一个跨越世纪的争论[J]. 天涯 2018(02)
- [21].谁来拯救中医[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8(06)
- [22].漫谈中医学[J]. 城市国学讲坛 2018(00)
- [23].人之调和[J]. 大家健康 2015(10)
- [24].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03)
- [25].中医学冲任理论的建立及其意义[J]. 中医药学报 2020(03)
- [26].基于中医的现状探讨培养名中医方案的构建[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23)
- [27].精准医学与中医学[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1)
- [28].中医学优势浅谈[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6)
- [29].论五行、中和与中医学[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12)
- [30].水通道蛋白与中医学水液代谢的相关性探索[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