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

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

论文摘要

在现代中国汉语文学史上,左翼小说革命叙事在主体重构、叙事修辞、美学成规等方面形成自己独有的叙事经验,“红色经典”小说与之有着客观存在的历史承袭。这种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实证了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的后世影响和“典范”意义,也标志着“红色经典”小说经典性的全然缺失。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的深度结盟,引发作家抛却“国民性”批判的道德优越和教化常态,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工农大众的精神品格做了极为大胆的艺术处理,导致了农民文化人格的变异与阶级身份的冲突。作家也因“诗人”到“战士”的身份置换,决定其社会职责由“艺术”到“政治”的角色错位,完成了小说对知识精英皈依工农大众的自我救赎的精细描述。其次,以二元冲突作为叙事修辞,将阶级观念、政治理性渗透到小说中。父子农民的代际冲突注入阶级内涵,子辈以“革命之子”的阶级身份,在精神上和父辈断裂,父辈最终实现了向子辈的思想认同。“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也有新质:革命者的自我约束心理机制和情爱资源配置模式。再次,革命预设的正义观念,让暴力复仇获得了道义上的合法性;革命附加的美好愿景,又让英雄传奇获得了审美上的合理性。这一宏大叙事突显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用功利主义的“战斗精神”特质。出现以上三大影响的原因在于:知识精英作家在革命风潮的强劲裹挟下,在对革命、民众的心灵阵痛和精神焦虑中迷失了自我;而顺利接班的工农大众作家,文学素养和理论储备又普遍先天不足,这就为其小说创作借用与承袭左翼小说革命叙事提供了内在契机。因此,重新辨析“左翼文学”的概念命题,全面还原“红色经典”文学的创作资源,科学理性地揭示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对“红色经典”文学的深刻影响,客观务实地评价这种影响的政治功利性审美、文化现象,真实再现中国作家对于革命理念认知的复杂心路历程,不仅构成本文的研究缘起,而且还将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积极地拓展左翼文学、“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的思维空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对象的界定
  • 三、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历史生成语境和后世影响契机
  • 第一节 变异与转型: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 第二节 知识精英的激情归途与"党的文学"的权威规训
  • 第三节 身份与生存:知识精英作家的焦虑与工农大众作家的换班
  • 一、"赵树理方向":指涉错位的心灵阵痛
  • 二、"全国文代会":文艺战士的身份期许
  • 三、知识精英作家的退隐与工农大众作家的换班
  • 第二章 主体重构:知识精英和工农大众的角色互换 #41——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之一
  • 第一节 工农大众的政治精英化
  • 一、从"半无产"到"无产者":工农大众的内涵过渡
  • 二、从"愚昧民"到"改造者":工农大众的角色错位
  • 第二节 知识精英的工农大众化
  • 一、从"新青年"到"革命者":知识精英的立场转变
  • 二、从"领导者"到"追随者":知识精英的身份定位
  • 三、知识精英的精神自戕和涅槃新生
  • 第三章 叙事修辞:父子农民和革命情爱的双重冲突 #77——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之二
  • 第一节 父辈农民与子辈农民的代际差异
  • 一、父子冲突:由母题转向修辞之演进过程的考察与反思
  • 二、从认命到觉醒的宗法老农与从躁动到反抗的阶级新人
  • 三、并非多余的闲话:农民"新人"塑形的爱与痛
  • 第二节 革命理性与情爱诉求的两难困境
  • 一、"革命的浪漫谛克":多方清算与自我纠偏
  • 二、压抑本能欲望的自我约束心理机制
  • 三、美人结合英雄的情爱资源配置模式
  • 第四章 美学成规:复仇暴力和英雄传奇的宏大叙事 #112——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之三
  • 第一节 "黑手高悬霸主鞭"的复仇暴力美学
  • 一、进化史观、尚武思潮与阶级斗争学说的遇合
  • 二、火爆"斗地主":农民、复仇与暴力的政治
  • 第二节 "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血色浪漫传奇
  • 一、含魅的写意:武装斗争的英雄传奇
  • 二、真实的幻像:亲历历史与旧梦新知
  • 三、官方力挺的大众艺术:英雄传奇的历史生成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典范土地革命叙事”之前及之外的乡村叙事[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01)
    • [2].论“典范土地革命叙事”接受与传播的内外机理[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6)
    • [3].革命与“革命叙事”[J]. 史学史研究 2016(01)
    • [4].国产英雄炼成记[J]. 齐鲁周刊 2017(32)
    • [5].陕北土地革命的诗意书写——延泽民长篇小说《无定河》论[J]. 考试周刊 2017(50)
    • [6].红色电影革命叙事的三种类型[J]. 电影文学 2019(08)
    • [7].论林希小说的革命戏仿叙事与互文性写作[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8)
    • [8].重写历史——新时期革命叙事中的“他者”[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4(02)
    • [9].革命叙事剧中小资产阶级形象的历史嬗变[J]. 艺术广角 2011(03)
    • [10].后革命年代的革命叙事[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0)
    • [11].革命叙事剧中小资产阶级形象的历史嬗变[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03)
    • [12].消费时代的革命叙事[J]. 艺术广角 2010(03)
    • [13].戏剧性营造:手法与效果分析——以建国60周年的“革命叙事”作品为例[J]. 当代电影 2010(08)
    • [14].迷宫呓语症·人性鸡尾酒·蜜罐式豪情——新世纪小说革命叙事的三张面孔[J]. 艺术广角 2010(06)
    • [15].“革命叙事”的转换、扬弃与消解[J].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6)
    • [16].茅盾与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05)
    • [17].鲁迅的革命叙事:革命与复仇的张力[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8].“游民”形象与新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J].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3)
    • [19].革命叙事中的儿童神话与童年创伤[J]. 名作欣赏 2013(12)
    • [20].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超越——围绕建国60周年的“革命叙事”展开[J]. 当代电影 2010(08)
    • [21].白俄与普罗文学的革命叙事[J]. 读书 2011(06)
    • [22].革命叙事的意义重建与叙事新策略——评剧本《送你过江》[J]. 艺术评论 2017(05)
    • [23].革命叙事与乡村生态——山东“黄世仁”的精神变迁史[J]. 齐鲁周刊 2015(47)
    • [24].革命与“革命叙事”[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4)
    • [25].革命与“革命叙事”[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6(07)
    • [26].样板戏:一种革命叙事象征的类宗教[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7].论“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11)
    • [28].“耐心”的话语与延安的乡土革命叙事——重读丁玲的《在医院中》[J]. 现代中文学刊 2020(04)
    • [29].用自己的方式书写革命——论巴金的革命叙事[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8(03)
    • [30].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5)

    标签:;  ;  ;  ;  ;  

    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