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区粮食生产生态成本典型案例研究

不同类型区粮食生产生态成本典型案例研究

论文摘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是一种特殊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对于保障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粮食生产更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计算粮食生产直接成本,忽略粮食生产的生态损失成本。因此,正确评估粮食生产生态成本,对正确评价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粮食生产格局和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等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在我国南中北分别选取了3个典型类型区: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省祁阳县、中部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的河北省曲周县、西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为研究对象,依据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相关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结合3个类型区2008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对生态损失成本和直接生产成本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究生态成本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阐述生态损失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的深层关系,本文将采用生态损失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为了便于表述和分析,文中生态成本为生态损失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之和。本文从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成本、直接生产成本、生态成本主成分或灰色关联、生态成本变化趋势和生态成本与收益等几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2008年红壤丘陵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成本依次为:0.30元/kg、0.61元/kg、0.10元/kg,黄土高原沟壑区>红壤丘陵区>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红壤丘陵区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5.35%,黄土高原沟壑区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种植业总产值的7.20%,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1.99%,3个地区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生态坏境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2、2008年红壤丘陵区早、中、晚稻的生态成本分别达到3.19元/kg、2.49元/kg、3.06元/kg,而出售单价分别为:1.76元/kg、1.90元/kg、1.84元/kg;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玉米的生态成本分别达到2.42元/kg、2.12元/kg,而出售单价分别为:1.70元/kg、1.28元/kg;黄淮海冲积平原区小麦、玉米的生态成本分别达到1.51元/kg、1.12元/kg,而出售单价分别为:1.62元/kg、1.38元/kg。生态成本次序是:红壤丘陵区>黄土高原沟壑区>黄淮海冲积平原区,但如果去除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其排序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红壤丘陵区>黄淮海冲积平原区,劳动力成本的较大差距,导致了南北种粮收入的差距加大,出现“北粮南运”,背离自然适宜性。农业生产者整体的收益情况为负收益,农业生产仍然是一个低效益行业,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由此也威胁到区域的粮食安全。3、通过对红壤丘陵区粮食生产生态成本中的各个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在当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适度增加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膜和劳动力的合理投入,可降低生产单位水稻的生态成本,以生态损失费用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是粮食作物的载体,单产和有机肥的投入是影响水稻生态成本的重要要素,由于目前红壤丘陵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灌溉费用对水稻生产中生态成本的作用还很微弱;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粮食生产生态成本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单位产量、播种面积和农业机械费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重要因素,化肥费用和有机肥费用与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关系不大;通过对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粮食生产生态成本中的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单位产量、播种面积、农业机械费用和劳动力支出费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重要因素,化肥费用、有机肥费用、农药费用和灌溉费用与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关系不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亩产量、劳动力支出费用、农业机械费用和播种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适当加大土地资源、科学技术水平的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农药费用和化肥费用与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关系不大,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适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4、红壤丘陵区、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粮食生产中的生态成本随着家庭种植规模的增大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这3个类型区若扩大家庭农业生产的规模,都可降低粮食生产的生态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5、若在南方两湖平原区进行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研究,根据3个类型区的研究经验推算出其生态成本大约为0.70元/kg~1.00元/kg。从全国角度出发,生态成本仍然是:南方平原区<北方平原区,南方丘陵区<北方丘陵区,在相同的土地类型中南方的生态成本较低。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粮食生产格局,将会加大南北差距,加重北方负担,同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所以从粮食生产生态成本单个角度考虑,为了实现全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对产业布局进行科学指导,在南方适度扩大粮食生产规模,在北方适度缩小粮食生产规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1.1 粮食生产生态成本指标体系研究
  • 2.1.2 方法比选研究
  • 2.1.3 实证研究
  • 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
  • 2.3.1 生态损失成本研究方法
  • 2.3.2 直接生产成本研究方法
  • 2.4 可能的创新点及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 2.4.1 可能的创新点
  • 2.4.2 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 第三章 红壤丘陵区粮食生产的生态成本
  • 3.1 调查区域概况
  • 3.2 粮食生态损失成本分析
  • 3.3 粮食直接生产成本分析
  • 3.4 生态成本主成分分析
  • 3.5 生态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 3.6 生态成本与收益分析
  • 3.7 小结
  • 3.7.1 结论
  • 3.7.2 建议
  • 第四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粮食生产的生态成本
  • 4.1 调查区域概况
  • 4.2 粮食生态损失成本分析
  • 4.3 粮食直接生产成本分析
  • 4.4 生态成本灰色关联分析
  • 4.5 生态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 4.6 生态成本与收益分析
  • 4.7 小结
  • 4.7.1 结论
  • 4.7.2 建议
  • 第五章 黄淮海冲积平原区粮食生产的生态成本
  • 5.1 调查区域概况
  • 5.2 粮食生态损失成本分析
  • 5.3 粮食直接生产成本分析
  • 5.4 生态成本灰色关联分析
  • 5.5 生态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 5.6 生态成本与收益分析
  • 5.7 小结
  • 5.7.1 结论
  • 5.7.2 建议
  • 第六章 典型区域生态成本对比研究
  • 6.1 粮食生态损失成本分析
  • 6.2 粮食直接生产成本分析
  • 6.3 生态成本灰色关联分析
  • 6.4 生态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 6.5 生态成本与收益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7.1.1 研究结论
  • 7.1.2 可能的创新点
  • 7.2 展望与建议
  • 7.2.1 不足与展望
  • 7.2.2 初步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防林规划和类型区区划的原则[J]. 江西农业 2020(02)
    • [2].河南省主要可持续发展类型区的划分及分布探析[J]. 创新科技 2018(02)
    • [3].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变化研究——基于经济类型区划分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1)
    • [4].贵州省土地整治工程类型区的划分[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7)
    • [5].对内乡县各种耕地资源类型区开发利用的探索[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6)
    • [6].德清县水环境压力与胁迫类型区划分[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6)
    • [7].新疆非耕地系数相似性类型区划分[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3)
    • [8].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区村庄用地分异特征研究[J]. 现代化农业 2019(02)
    • [9].彰武县土地整治类型区划定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9)
    • [10].节水改造的换成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工程示范[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04)
    • [11].中国农业可持续指数评价及类型区划分[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04)
    • [12].北京城市居住和就业空间类型区分析[J]. 地理科学 2017(03)
    • [13].北京城市居住环境类型区的识别与评价[J]. 地理研究 2015(07)
    • [14].河南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类型区划分及治理模式[J]. 中国水土保持 2014(06)
    • [15].锡林郭勒盟生态经济类型区划分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6].河南不同类型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及增收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 2009(03)
    • [17].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全国造纸工业类型区划分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06)
    • [18].耕地资产社会保障功能的空间分异研究——不同农业类型区的比较[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9)
    • [19].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全国造纸工业类型区分区环境准入方案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1)
    • [20].衡炎高速公路不同施工类型区水土流失分异规律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 2009(09)
    • [21].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研究[J]. 水利经济 2011(03)
    • [22].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简述[J]. 水利天地 2010(06)
    • [23].风沙半干旱类型区典型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环境效应[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4].论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J]. 中国法学 2013(01)
    • [25].洪洞县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J]. 山西水利科技 2012(02)
    • [26].长三角北部经济类型区发展模式的反思[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7].中国设区市土地集约利用类型区划分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2)
    • [28].基于提等潜力和主导因素的耕地质量监测类型区划分及布点方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 [29].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2)
    • [30].黑龙港类型区节水农业典型调查及效益分析[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标签:;  ;  ;  ;  

    不同类型区粮食生产生态成本典型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