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坡耕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比例较高,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加之传统的耕作方式,坡耕地不仅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国家高度重视坡耕地的合理利用,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并为发展特色农业创造了条件。但在坡耕地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发展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不能协调统一;未能理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中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因此,调整坡耕地土地利用结构和特色农业产业结构,是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相关成果不仅对于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而且对于调整特色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1)论文在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涵义及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可拓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蕴含分析、发散分析、相关分析和共轭分析),得到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不相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构建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决策模型及可拓策略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以榆林市总体规划及县级规划和产业集群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横山县为例进行种植结构优化多目标规划实证分析。(2)论文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三个子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特色农业发展的因果关系图及系统流程图。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以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不同发展模式确定出动力学模型中相关参数值,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论文在对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经典博弈理论和进化博弈理论对农户参与坡耕地特色农业的行为选择机理进行分析。政府应该在特色农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补助吸引农户参与,发展中应确保参与农户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才能使农户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的建设。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研究现状1.3.1 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1.3.2 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1.4 研究内容与思路1.4.1 主要研究内容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及理论基础2.1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2.1.1 特色农业2.1.2 坡耕地2.1.3 坡耕地特色农业2.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系统分析2.2.1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要素2.2.2 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2.2.3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目标分析本章小结3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分析3.1 可拓方法概述3.2 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3.2.1 不相容问题的确定3.2.2 坡耕地系统的共轭分析3.2.3 坡耕地系统的相关分析3.2.4 坡耕地系统的蕴含分析3.3 坡耕地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3.3.1 模型的建立3.3.2 模型的求解本章小结4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实证分析4.1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4.1.1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现状4.1.2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优势分析4.1.3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劣势分析4.1.4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产业分析4.1.5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分析4.1.6 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决策模型的构建4.1.7 榆林市特色产品种植的可拓决策4.2 横山县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实证分析本章小结5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5.1 坡耕地特色农业 SD 模型5.1.1 SD 模型因果关系分析5.1.2 SD 模型的构建5.1.3 模型检验5.2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5.2.1 米脂县基本情况5.2.2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 SD 模型5.2.3 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本章小结6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6.1 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及行为分析6.1.1 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分析6.1.2 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6.2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6.2.1 发展特色农业的三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6.2.2 农户群体发展特色农业行为分析6.3 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6.3.1 构建长效支农投入机制6.3.2 构建特色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6.3.3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本章小结7 结论与展望7.1 主要研究结论7.2 主要创新点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致谢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坡耕地论文;
坡耕地利用的特色农业可拓研究 ——以陕北地区坡耕地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