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又称CD206,是MR家族成员之一,属C-型凝集素受体,最早发现于大鼠肝枯否细胞,后发现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多种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表现在介导内吞清除内外源的多糖,多肽,蛋白,核酸和杀灭病原体,转运和递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是保守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之一。MR的分子量为175kDa,属I-型跨模蛋白,胞外部分分为N-末端的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Cysteine-rich Region,CR), II-型纤连蛋白重复结构域(Fibronectin Type II Repeat Region,FN II),8个C-型凝集素样糖识别结构域(C-Type Lectin like Domain,CTLD1-8),跨膜结构域和胞浆的C-末端序列。MR可通过不同的结构域识别结合多种配体。据报道,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MR是L-选凝蛋白的天然配体,两者的相互作用介导了淋巴细胞的归巢。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表明小鼠肝癌细胞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和HCa-P的淋巴道转移潜能与其表达的L-选凝蛋白正相关,此外,发现淋巴瘤细胞p388D1的淋巴道转移潜能也与其表达的L-选凝蛋白相关。故认为MR与L-选凝蛋白存在的相互作用可能介导肿瘤的淋巴道转移,转移机制与淋巴细胞的“归巢”相似。实验目的: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甘露糖受体MR的C-型凝集素样糖识别结构域4-7(CT- LD4-7)与分泌性信号肽Sig和人IgG的Fc段构成嵌合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瞬转293T细胞,检测蛋白表达,为以后利用Protein-A亲和层析纯化蛋白,进行黏附实验来验证甘露糖受体MR与L-选凝蛋白相互作用,以及究其相互作用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提供基础。实验方法:1.酶切鉴定本实验室已有的连接有MR CTLD1-8序列的T载体,记为pMD-18T/ CTLD1-8,并以之为模板自行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MR CTLD4-7序列(1701bp),通过TA亚克隆将CTLD4-7基因插入pMD-18T载体中构建载体pMD-18T/ CTLD4-7,转化细菌扩增质粒,酶切鉴定并测序。将pMD-18T/ CTLD4-7的CTLD4-7基因酶切并切胶回收,插入表达载体pX(pX载体的酶切位点上游连有IgG的分泌性信号肽,下游连有人IgG的Fc段)中,扩增并酶切鉴定后命名为pX/ CTLD4-7。单酶切pX/ CTLD4-7和表达载体pCDNA3.1,回收pX/ CTLD4-7的酶切产物片段Sig-CTLD4-7-Fc(2451bp)和pCDNA3.1片段,连接两者,构建的表达载体记作pCDNA3.1/Sig-CTLD 4-7-Fc,酶切鉴定,并用PCR的方法确定连入片段的方向,之后进行测序鉴定。2.培养293T细胞,脂质体法将去内毒素的pCDNA3.1/ Sig-CTLD4-7-Fc表达载体小量瞬转293T细胞,同时作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分别在24h,48h,72h时收集培养上清,ELISA检测分泌蛋白的表达量,同时作细胞免疫化学进行表达的定性分析。实验结果:1.质粒转化细菌,扩增后用MluI单酶切和MluI、KpnI双酶切鉴定pMD-18T/ CTLD1-8,产生预期的3420 bp,2800 bp条带和2800bp,2120bp,1300bp条带;AatII,SalI双酶切鉴定pMD-18T/ CTLD4-7,产生预期的2200bp,1695bp,498bp条带,经测序序列正确;AatII,SalI双酶切和NotI单酶切鉴定pX/ CTLD4-7,产生预期的3621bp,1695bp和2865bp,2451bp条带;NotI单酶切鉴定pCDNA3.1/Sig-CTLD4-7-Fc产生5522 bp,2451 bp条带,PCR鉴定方向正确,测序结果正确,表明准确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2. pCDNA3.1/ Sig-CTLD4-7-Fc表达载体瞬转293T细胞后,ELISA实验结果发现,嵌合蛋白在转然后24h时已开始分泌,分泌量在48h及72h升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确定在24h时CTLD4-7-Fc嵌合蛋白已经开始表达,而且在48h及72h持续。结论:1.重组的pcDNA3.1/Sig-CTLD4-7-Fc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真核细胞293T,可在细胞中成功表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结构域B在鼠冠状病毒S蛋白的抗原性及膜融合中的作用[J]. 微生物与感染 2020(01)
- [2].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7(08)
- [3].保罗样激酶1保罗盒结构域:肿瘤治疗的新靶标(英文)[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11)
- [4].蛋白质结构域划分方法及在线服务综述[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5].PDZ结构域有望成为新药靶点[J]. 中国新药杂志 2019(11)
- [6].含溴结构域和额外终端域家族蛋白——表观遗传领域的新型治疗靶点[J]. 药学学报 2017(08)
- [7].纤维连接蛋白B结构域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靶向药物开发[J]. 药学学报 2017(08)
- [8].多结构域酶的结构域进化关系[J]. 生命的化学 2012(01)
- [9].共调控共互作蛋白结构域的特征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3)
- [10].核定位蛋白的结构域特征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1].免疫球蛋白结合结构域的研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 2012(03)
- [12].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C-结构域[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04)
- [13].精氨酸激酶C端结构域的克隆及其表达纯化[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06)
- [14].整合素αMβ2 I-结构域的基因合成和蛋白表达[J]. 生物技术通讯 2009(01)
- [15].酰基辅酶A结合结构域蛋白3在病原微生物复制中的作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03)
- [16].海洋放线菌代谢产物、非核糖体多肽、腺苷化结构域研究进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7].木聚糖酶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3)
- [18].猪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原核表达和抗原性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6(04)
- [19].Ⅰ型聚酮合酶中酰基转移酶结构域的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8(09)
- [20].溴结构域蛋白4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15)
- [21].西尼罗病毒糖蛋白第三结构域的原核表达及鉴定[J]. 中国兽医学报 2016(01)
- [22].结构域相互作用数据库的产生、发展与应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03)
- [23].LSECtin CRD结构域的运行性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 2009(S1)
- [24].人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C结构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5)
- [25].中国山西省部分地区人群肌节同源型结构域1基因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联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8)
- [26].PICK1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10)
- [27].鹅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5(01)
- [28].鸭维甲酸诱导基因I克隆及其结构域功能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0)
- [29].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蛋白质结构域边界预测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8(05)
- [30].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结构域突变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J]. 解剖学杂志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