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

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汉语常用动词带宾静态和动态考察的基础上,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对留学生习得常用动词带宾情况进行了多层次的考察。通过语料调查和统计,从汉语动词带宾特点、学习者汉语水平、学习者母语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和宾语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对《发展汉语》教材常用动词带宾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考察,就考察结果对教材的编写作出了相关评价。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研究角度不同,内容上相互衔接,但又各有侧重,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章从静态的角度对常用动词带宾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分析。首先,考察了常用动词带宾类型和数量:在静态情况下,汉语动宾框架简明,宾语语义类型丰富,其中受事、处所和对象宾语是较常见的宾语类型。其次,考察了常用动词的带宾能力:动作性强的动词所带宾语类型较多,带宾能力较强。非动作性动词的带宾能力最弱;一般动词带宾能力的强弱跟动词所带宾语的数量成正比关系。再次,考察了常用动词宾语的类推能力、扩展能力和复杂程度:大多数常用动词宾语的类推和扩展能力都很强,而动词宾语不能类推、不能扩展的,往往都是固化性动宾短语;多数常用动词带宾形式既可以是简单宾语也可以是复杂宾语,少数宾语只能是简单宾语或复杂宾语形式。最后,考察了动词多个义项的带宾特点:常用动词的多义现象比较突出,多义动词带宾的情况比较复杂;同一个义项可以带不同宾语类型;义项不同,带宾能力往往也不同,一般常用义项带宾能力较强。第二章从动态的角度(在120万字的封闭语料中)对常用动词带宾在汉语话语交际中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首先,重点考察动态语料中常用动词带宾的变化情况:跟静态情况相比,带不同类型宾语的动词数量都有所减少,但带不同类型宾语的动词数量的减少幅度不同。其次,考察动态语料中常用动词带宾能力的变化情况:跟静态情况相比,动词带宾能力有所减弱:一般宾语类推和扩展能力强的动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宾语类推和扩展能力弱或不能类推和扩展的动词,出现频率较低,但有的固化或熟语化的动宾结构使用频率也较高。再次,考察语料中常用动词宾语的结构形式:语料中,整体上简单宾语的数量占优,而处所宾语和施事宾语的复杂宾语形式占优。最后,考察语料中动词的义项和宾语类型的变化关系:跟静态情况相比,多数多义动词的义项数和宾语类型的数量都有所减少;义项减少是宾语类型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多义项动词不同义项出现频率不同,常用义项带宾的使用频率最高。第三章通过试卷考察和问卷调查,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对留学生习得常用动词带宾情况以及影响习得的因素进行了考察。首先,考察了留学生习得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的情况:留学生习得常用动词带宾的正确率略高于失误率,总体上留学生对常用动词带宾的习得情况不是太理想,而且在不同类型宾语的习得上有差异。其次,对习得情况进行了多角度分析:(1)宾语类型不同,习得效果不同。留学生较容易习得的宾语类型有受事、处所、对象、同源等宾语类型,较难习得的宾语类型有工具、方式、杂类、等同、原因等宾语。(2)宾语形式不同,习得效果不同。留学生习得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的正确率比习得带复杂宾语的正确率要高。(3)义项不同,习得效果不同。总体上留学生对常用义项带宾的习得比非常用义带宾的习得情况好。(4)留学生水平不同,习得效果不同。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留学生对于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失误率减低。(5)留学生的母语不同,习得效果不同。最后,针对留学生习得情况,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针对汉语带宾的特点开展教学,从学习者认知的角度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重视学习者母语对学习的干扰等。第四章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对《发展汉语》6册综合课教材中常用动词带宾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评价。首先,考察了教材中常用动词带宾的总体情况: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的数量不同,受事宾语、处所宾语和对象宾语数量较多。其次,考察了教材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和复杂宾语的情况:教材中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的数量比带复杂宾语更常见,以复杂宾语形式先出现的动宾短语的比例偏高,可以适当的提高简单宾语的数量。再次,考察了教材中动词多个义项及其带宾情况:跟静态和动态的情况相比,教材中多义动词的比例较高,但出现的义项不多,大多数多义动词只出现了常用义项带宾的用例,多义项动词带宾类型数量总体上也都有所减少。再次,考察了教材中常用动词带宾重现的分布情况:有的常用动词带宾重现次数较多,有的重现不足,教材在这方面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最后,通过以上考察,提出汉语教材在编排动宾结构方面的基本原则:先常见宾语类型,后非常见宾语类型:先简单宾语,后复杂宾语;动词先常用义用法,后非常用义用法: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至少重现3次以上。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2.1 动宾结构的研究
  • 2.2 动词和宾语的研究
  • 2.3 第二语言习得角度的动宾研究
  • 三 理论方法和研究思路
  • 3.1 理论方法
  • 3.2 研究思路
  • 四 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汉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能力的静态分析
  • 一 常用动词和常见宾语的静态考察
  • 1.1 汉语常用动词考察
  • 1.2 汉语宾语及其类型划分
  • 1.3 常用动词带宾总体情况
  • 二 常用动词带宾能力的静态考察
  • 2.1 带各类宾语的常用动词分布情况考察
  • 2.2 常用动词带宾能力强弱的静态考察
  • 三 常用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
  • 3.1 常用动词宾语的类推能力考察
  • 3.2 常用动词宾语的扩展能力考察
  • 3.3 常用动词宾语复杂程度的考察
  • 3.4 常用动词带宾结构的紧密程度考察
  • 3.5 常用动词带宾的综合比较
  • 四 常用动词义项与宾语类型的静态考察
  • 4.1 常见动词义项的静态分析
  • 4.2 多义项常用动词带宾能力考察
  • 4.3 动词义项的带宾数量和带宾类型
  • 4.4 动词义项与动词带宾能力的关系
  • 五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能力的动态考察
  • 一 常用动词带宾语的动态考察
  • 1.1 调查统计
  • 1.2 结果分析
  • 二 常用动词带宾能力的动态考察
  • 2.1 调查统计
  • 2.2 结果分析
  • 三 常用动词带宾结构形式的动态考察
  • 3.1 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和带复杂宾语数量比较
  • 3.2 动态语料中各种类型宾语的结构形式考察
  • 3.3 动词不同类型宾语结构形式的个案分析
  • 四 常用动词义项和宾语类型的动态考察
  • 4.1 总体情况
  • 4.2 义项与宾语类型的变化关系
  • 4.3 宾语类型变化情况考察
  • 五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的语言习得考察
  • 一 问卷调查及其结果
  • 1.1 调查试卷设计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结果
  • 二 习得情况与原因分析
  • 2.1 不同类型宾语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
  • 2.2 不同宾语结构形式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
  • 2.3 动词语义复杂程度对留学生习得的影响
  • 2.4 留学生汉语水平对常用动词带宾习得的影响
  • 2.5 留学生母语对常用动词带宾习得的影响
  • 三 教学策略
  • 3.1 要针对汉语动词带宾语的特点和规律实施教学
  • 3.2 要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来确定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3.3 重视母语和中介语对学习的干扰
  • 四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展汉语》教材中常用动词带宾情况考察
  • 一 宾语类型情况
  • 1.1 总体情况
  • 1.2 结果分析
  • 二 简单宾语和复杂宾语
  • 2.1 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和带复杂宾语数量比较
  • 2.2 不同类型宾语结构形式考察
  • 2.3 常用动词带简单宾语和带复杂宾语的编排顺序
  • 三 动词的义项与宾语的类型
  • 3.1 教材中单义动词带宾情况分析
  • 3.2 教材中多义动词带宾情况分析
  • 四 常用动词带宾的重现情况
  • 4.1 常用动词带宾重现率研究的理论依据
  • 4.2 教材中常用动词带不同类型宾语的重现情况考察
  • 五 对《发展汉语》中常用动词带宾编排的评价
  • 5.1 常用动词带宾类型的编排情况
  • 5.2 简单宾语和复杂宾语的编排情况
  • 5.3 动词义项与宾语类型的编排情况
  • 5.4 常用动词带宾结构形式的重现情况
  • 六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一 多角度考察的基本结论
  • 1.1 静态考察结论
  • 1.2 动态考察结论
  • 1.3 留学生习得考察结论
  • 1.4 教材考察结论
  • 二 多角度考察的综合结论
  • 2.1 常用动词带宾类型的总体规律
  • 2.2 常用动词带宾能力的总体规律
  • 2.3 常用动词宾语类推和扩展能力的总体规律
  • 2.4 常用动词不同义项带宾的总体规律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义动词“弄”的用法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2].英汉存现动词事件类型、语法体和存现构式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
    • [3].动词语义与论元结构的二语习得[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0(01)
    • [4].武汉,春天里的一枚动词[J]. 金融博览 2020(03)
    • [5].跨语言视角下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推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6].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J]. 语言科学 2020(03)
    • [7].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多动词结构研究[J]. 民族语文 2020(03)
    • [8].白山方言动词特殊小类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9].从动词的角度分析“V+了”中“了”的语法意义[J]. 才智 2019(02)
    • [10].藏语动词形态变化的还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8)
    • [11].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 [12].俄语反身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阐释[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 [13].探析补助动词“しまう”的用法转变——以江户时代到明治末期为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 [14].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15].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4)
    • [16].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17].转述动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2)
    • [18].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J]. 外文研究 2016(03)
    • [19].英语提升动词与控制动词的句法差异[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J]. 现代外语 2017(05)
    • [21].形式动词的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3].动词“给”对“与”的替换[J]. 殷都学刊 2016(02)
    • [24].汉译日中复合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01)
    • [25].与“自己”搭配动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 大众文艺 2015(03)
    • [26].转述动词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04)
    • [27].概念框架下毁灭类动词的变式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8].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3)
    • [29].春天是一个动词[J]. 兴趣阅读 2019(Z6)
    • [30].关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的探讨[J]. 中华辞赋 2019(10)

    标签:;  ;  ;  ;  ;  ;  

    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