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海洋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周围自然环境以及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使得其所在海域地形条件与设计时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河口海域,常年遭受海陆双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其地形变化更为显著。这势必会对该海域海洋结构的动态响应产生影响,特别是当工作水深增加时,会加剧结构物的动态响应,从而威胁到结构物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对我国三大河口海域海底地形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调研之后,具体阐述了这种地形变迁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规律。并选取了一个海底地形冲刷非常严重的老黄河口海域的某现役平台为例,对其进行了现场实测,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用ANSYS建立一个该平台的有限元模型,对该平台进行相应的模态分析和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这种地形变化对平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由于水深的增加,该平台自建成后至今其响应增加了1倍多,已经严重影响到平台的稳定性。同时还预测当地形进一步变化,水深继续增加时平台的动态响应的变化情况。 此外,本文还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减振措施及其优缺点。为了对海洋结构的振动实施经济有效的控制,建立了TMD减振系统,并以一个海洋平台为例,用ANSYS对其减振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种地形变化较大的海域海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简要地介绍了几种结构物自身的减振设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变化海底地形上浮驳的水弹性响应(英文)[J]. 船舶力学 2018(09)
- [2].渤海辽东湾区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J]. 海洋科学 2012(01)
- [3].海底地形命名背后的权益争端及其法律效力之辨[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09)
- [4].水深数据约束下的声呐图像海底地形恢复方法[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02)
- [5].数字海底地形产品生产技术研究[J]. 海洋测绘 2016(01)
- [6].“鸟巢”海底丘——我国第一个国际海底地形命名支撑技术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7)
- [7].国际海底地形命名规则研究[J]. 海洋通报 2012(06)
- [8].新西兰海底地形命名工作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11)
- [9].面向海图综合的复杂海底地形区域识别[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8(05)
- [10].重力信息反演海底地形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分析[J]. 海洋测绘 2019(04)
- [11].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推估海底地形[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8(01)
- [12].南大洋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与搁浅的影响[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4)
- [13].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海州湾海底地形构建[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06)
- [14].“海底地形的分布”教学过程设计[J]. 地理教学 2018(02)
- [15].多波束海底地形三维虚拟仿真研究[J]. 海岸工程 2019(03)
- [16].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海底地形导航中的应用[J]. 舰船科学技术 2016(08)
- [17].两种测高重力异常反演海底地形方法比较[J]. 海洋通报 2020(02)
- [18].基于频域法的留尼汪海域海底地形反演[J]. 海洋测绘 2019(05)
- [19].海洋河口疏浚工程中的三维海底地形系统设计研究[J]. 科技风 2015(02)
- [20].基于电子海图的几种三维海底地形算法比较[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04)
- [21].多波束海底地形等深线快速生成算法[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2(05)
- [22].海底地形格网数据精度指标要求分析[J]. 海洋测绘 2018(06)
- [23].不同均衡补偿模式下海底地形反演方法比较分析[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9(01)
- [24].中国近海海底地形特征及剖面类型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5].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的海底地形辅助导航算法[J]. 计算机仿真 2010(08)
- [26].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海底地形导航中的应用[J]. 舰船科学技术 2016(02)
- [27].基于多波束的海底地形探测分析[J]. 科技风 2014(24)
- [28].两种不同深度的海底地形反演精度对比研究[J]. 河南科学 2019(02)
- [29].海洋的奥秘[J]. 初中生世界 2020(22)
- [30].姿态万千的海底地形[J]. 科学世界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