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叶癫痫大鼠海马R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R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小分子GTP酶Rho家族的Rnd1 mRNA及其蛋白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门区、CA1区及CA3区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健康雄性SD成年大鼠1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癫痫持续状态(SE)后8h、24h、3d、7d、15d、30d、60d组。腹腔注射氯化锂(LiCl)及匹罗卡品(PILO)制备颞叶癫痫模型。SE诱导成功后每天定时观察动物的行为活动及自发发作情况,并于8h(急性期)、7d(静止期)、60d(慢性期)进行脑电图(EEG)记录,进一步验证模型制作情况。2.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E后各时间点海马内Rnd1 mRNA的表达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齿状回门区、CA1区及CA3区中该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动物模型模型组动物经药物腹腔注射诱导发作达RaccineⅣ级以上并持续1min后,即进入癫痫持续状态(SE),维持60min左右给予10%水合氯醛终止发作,急性期持续时间为24~48h。存活的大鼠经过18~28天的静止期后进入慢性期,表现出自发性反复发作。急性期及慢性期大鼠EEG检查示癫痫样异常放电。SE诱发成功率为88.4%,模型成功率达68.8%,总死亡率为19.6%。2.RT-PCR比较对照组和各模型组Rnd1 mRNA/β-actin mRNA的光密度比值发现,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于SE后8h内即出现Rnd1表达上调,SE后约1d达高峰,7d左右回复至对照组水平,此后其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似。3.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染色发现Rnd1的免疫反应产物呈棕褐色,在海马内广泛表达,以齿状回门区及CA1区为著。其中,Rnd1蛋白表达从SE后8h内即开始上调,约3d达高峰,至7d虽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且这种情况可一直持续至慢性期。而在慢性期时CA1区又再次出现Rnd1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急性期海马齿状回门区Rnd1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MFS的发生参与了颞叶癫痫的发生。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正文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4 结果观察
  • 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其行为学观察结果
  • 3.2 Rnd1 mRNA在癫痫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
  • 3.3 Rnd1蛋白在癫痫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
  • 3.4 附图
  • 第四章 讨论
  • 4.1 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
  • 4.2 Rnd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癫痫发生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Rnd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