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路面车辆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

非路面车辆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非路面车辆的行驶环境复杂且恶劣,其振动强度远远高于路面车辆。在高强度振动的暴露中,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对车辆及车载货物造成损害,降低操作稳定性影响行驶安全,而且加剧土壤压实破坏生态环境。本文选取某拖拉机为研究对象,鉴于非路面车辆系统振动的多维性,提出一种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为驾乘人员提供六自由度的减振。在研究国内外多自由度减振现状基础上,本文主要采用静平衡方程探讨六足并联悬架布置方式,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该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结合线性振动理论,运用Mat Lab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在ADAMS中分析该悬架系统的平顺性。本文主要内容有:1、在悬架系统处于静平衡位置时,通过研究该系统的静平衡方程,结合弹性—阻尼元件运动特性,以及初步解耦判定,选取该悬架系统的布置方式。质量特性是悬架系统的重要特性,通过Por-E模型测量获得某拖拉机驾驶室质量特性,根据国标建立人体质量分布模型获得人—椅质量特性,根据质量特性合成理论,计算出驾驶室—驾驶员—座椅整体质量特性。2、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有阻尼自由振动运动微分方程,获得其质量矩阵、刚度矩阵、阻尼矩阵。3、根据线性振动理论中移频法,结合人体敏感频率、整车共振频率,确定驾驶室悬架的固有频率范围。综合考虑解耦性约束和阻尼特性约束,运用Mat Lab多目标非线性规划函数,对几何参数(偏移量a、悬架高度h)和物理参数(支链刚度系数k、阻尼系数C)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优化结果,偏移量a=55mm、悬架高度h=210mm、刚度系数k=10700N/m,阻尼系数C=1300N·s/m。4、利用LMS测试系统,在标准跑道上对装有橡胶衬垫悬置的常发CF700车身、驾驶室、座椅的三向加速度测量,获得车速5km/h、10km/h、12km/h下车辆平顺性评价,并且获得车身在12km/h时速时三向加速度时间历程。将驾驶室刚体化考虑,输入系统质量特性(质量、惯性张量、质心位置),完成弹簧—阻尼连接,设置车架的三向加速度激励,并且选择测量对象,在ADAMS中建立驾驶室悬架动态特性仿真模型。运行模型后,获得各测量点的加速度或角加速度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中驾驶员全身振动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为3.068m/s2,略高于中国拖拉机振动验收标准,比驾驶室橡胶衬垫悬置只装座椅悬架的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5.368m/s2要小很多。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非道路车辆概述
  • 1.1.2 拖拉机振动的现状及危害
  • 1.1.3 驾驶室悬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
  • 1.2.1 非道路车辆驾驶室悬架研究现状
  • 1.2.2 多自由度减振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二章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布置
  • 2.1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及其布置概述
  • 2.2 六足并联悬架静平衡
  • 2.2.1 空间任意力系静力平衡原理
  • 2.2.2 模型描述
  • 2.2.3 六足并联悬架静平衡方程建立
  • 2.3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质量特性
  • 2.3.1 某型拖拉机驾驶室质量特性
  • 2.3.2 拖拉机驾驶员质量特性
  • 2.3.3 六足并联悬架质量总分布及其质量特性
  • 2.4 六足并联悬架系统解耦
  • 2.4.1 振动系统解耦
  • 2.4.2 振动系统解耦方法
  • 2.5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的动力学理论模型
  • 3.1 理论基础
  • 3.2 有阻尼自由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 3.2.1 模型描述
  • 3.2.2 模型建立
  • 3.3 模型分析
  • 3.3.1 传统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数学模型
  • 3.3.2 数学模型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 4.1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规律
  • 4.2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约束条件
  • 4.2.1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固有频率约束
  • 4.2.2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阻尼比约束
  • 4.2.3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耦合性约束
  • 4.3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参数优化
  • 4.3.1 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概述
  • 4.3.2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参数
  • 4.3.3 基于Matlab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及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平顺性分析
  • 5.1 拖拉机平顺性概述
  • 5.2 驾驶室橡胶衬垫悬置拖拉机平顺性实验
  • 5.2.1 实验准备
  • 5.2.2 实验步骤
  • 5.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及平顺性评价
  • 5.3.1 虚拟样机
  • 5.3.2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仿真模型建立
  • 5.3.3 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仿真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后续研究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optimization.m函数
  • 附录二 车速12km/h车身三向振动加速度值时间历程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汽车线性与非线性悬架系统动特性分析[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19(04)
    • [2].液压互联馈能悬架工作模式设计与试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20(05)
    • [3].电磁复合式馈能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2)
    • [4].面向新能源汽车的悬架振动能量回收在线控制方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0(04)
    • [5].轻型商用车悬架匹配[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05)
    • [6].用于车辆非线性液压悬架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控制优化与仿真[J].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20(02)
    • [7].主被动一体悬架构型的多目标粒子群最优控制[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20(03)
    • [8].一汽校车与宇通校车的悬架K特性试验对比[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08)
    • [9].自适应液压悬架研究[J]. 装备维修技术 2020(02)
    • [10].乘用车悬架系统螺栓装配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0(02)
    • [11].乘用车悬架系统道路模拟试验台的研究[J]. 汽车文摘 2020(06)
    • [12].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多模式切换与试验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1)
    • [13].具有双层控制结构的馈能悬架输出反馈控制策略[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04)
    • [14].某乘用车前部悬架控制臂轻量化设计[J]. 现代制造工程 2020(08)
    • [15].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悬架动力学仿真分析[J]. 时代汽车 2020(14)
    • [16].轻卡悬架系统性能设计计算方法[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6)
    • [17].乘用车悬架系统道路模拟试验技术[J]. 汽车工程师 2020(08)
    • [18].负刚度和空气弹簧并联的悬架系统的亚谐共振[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9].基于空气弹簧的机电悬架模糊控制技术研究[J].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0(03)
    • [20].高强度悬架簧用弹簧钢线材生产实践[J]. 冶金管理 2020(19)
    • [21].简述车用电控悬架的分类与应用[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9(02)
    • [22].基于路面激励自适应的液电馈能悬架动力学性能协调控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6)
    • [23].主动变结构悬架研究现状综述[J]. 汽车文摘 2019(06)
    • [24].汽车馈能悬架技术研究综述[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16)
    • [25].一种馈能型混合悬架的多模式协调控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8(11)
    • [26].一种新型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 汽车工程 2018(05)
    • [27].“架”轻就熟——悬架的正确使用及养护[J]. 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 2012(03)
    • [28].馈能悬架技术研究综述[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0)
    • [29].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建模与优化设计[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1)
    • [30].车辆主动惯容式动力吸振悬架系统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7(01)

    标签:;  ;  ;  ;  ;  ;  

    非路面车辆驾驶室六足并联悬架系统设计及动态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