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世蓉秦红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3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我科室病房装有空气消毒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手术切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伤口暴露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切口细菌培养、换药次数、住院天数等。结果:观察组切口红肿12例、甲级愈合146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换药次数(2.4±0.7)次、住院天数(6.8±1.5)d;对照组切口红肿11例、甲级愈合138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换药次数(6.3±2.1)次、住院天数(8.4±1.9)d;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心胸外科病房对Ⅰ、Ⅱ类手术切口采取伤口暴露为主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关键词】暴露疗法;手术切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67-02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心胸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切口的护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过去认为切口愈合和备皮质量、手术操作以及患者体质等有关,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过分依赖应用抗生素,容易增加院内感染率[2],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本文就我科室的Ⅰ、Ⅱ类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护理方法进行了观察、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015年间的30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年龄在5~87岁之间,平均年龄(46.2±7.5)岁,其中男124例,女176例;Ⅰ类手术切口217例,Ⅱ类手术切口93例。随机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有认知障碍、术后3d内伤口大量渗血渗液、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感染性疾病者。
1.2护理方法
我科室病房装有空气消毒机,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手术切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伤口暴露法进行护理。
1.2.1对照组术后入住通风条件良好、装有空气消毒机的心胸外科病房,按照我国疾病临床路径常规采取止血、止痛、抗炎、营养支持等处理;伤口覆盖无菌纱布,常规外科换药,先将伤口外覆盖的纱布揭去,再使用浸有安尔碘Ⅲ型皮肤黏膜消毒剂的棉球消毒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组织,消毒范围为切口缝线两侧各5cm内,干后更换敷料,每日或隔日一次,直至拆线。
1.2.2观察组术后入住通风条件良好、装有空气消毒机的心胸外科病房,按照我国疾病临床路径常规采取止血、止痛、抗炎、营养支持等处理;伤口覆盖无菌纱布,术后2~3d去除敷料,使用浸有安尔碘III型皮肤黏膜消毒剂的棉球消毒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组织,消毒范围为切口缝线两侧各5cm内,每日或隔日一次。
1.3观察项目
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一旦有红、肿、痛、热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术后第6d以无菌棉拭子蘸取生理盐水后在伤口缝线以外3cm以内轻轻地擦取培养标本送检,该样本置于37℃温箱培养24h后根据平皿上菌落计数计算单位面积(平方厘米)切口菌落数,当检测结果为“0”或者不足“1”时,记为细菌培养结果阴性;检测结果超过“1”时,记为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切口愈合情况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为优良,乙级愈合为欠佳,伤口有炎性反应,丙级愈合为伤口化脓。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换药的总次数、住院的天数等。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7.0软件做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2、表3。
表1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对比[n(%)]
3.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清洁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手术伤口的愈合,而且在氧的参与作用下,细胞生长的各种生化反应更加活跃,能使伤口愈合加快[3]。我国传统上在行外科手术后多采取透气的无菌敷料对伤口进行覆盖,以期隔绝外界污染,但这样一来有许多弊端:⑴无菌敷料紧贴切口,与切口的血痂很容易粘附到一起,在换药时每次揭开敷料都有可能牵拉切口处,不仅引起疼痛,而且还可能造成再次出血、伤口开裂等,延误切口愈合;⑵传统的换药方法不仅不利于上皮组织的生长愈合,而且又增加了再感染的几率;⑶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人手不足,无菌敷料即使被伤口渗血渗液浸湿,护士也难以做到每次都及时地更换,潮湿环境下致病菌容易繁殖而引发感染,细菌毒素对蛋白质、胶原纤维有溶解作用[4],容易引起出血、血栓形成等不良后果;⑷传统方法对伤口的处理较为繁琐,无形中给外科医护人员加大了工作量,占用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及医疗开销,并引起医疗废弃物的大量产生。
本研究对心胸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采取了伤口暴露的术后护理方式,并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到两组患者在切口细菌培养、切口红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采用伤口暴露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具备空气净化条件的心胸外科病房对Ⅰ、Ⅱ类手术切口采取伤口暴露为主的护理方法有利于病人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郭娇,白永菊.伤口愈合理论及敷料应用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99-100.
[2]胡少华.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9,88(3):6-8.
[3]陆剑豪,查健.暴露疗法在300例术后伤口处理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46-47.
[4]彭美荣,付开兰.伤口暴露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愈合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