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翻浆冒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PR,数据处理,翻浆冒泥,病害治理
翻浆冒泥论文文献综述
丁杨,陈国荣,陈志文[1](2019)在《一种铁路翻浆冒泥病害的GPR勘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归连铁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之背景,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普适化的GPR探测及其数据处理与解释的作业流程与方法,研究解决长大铁路道床和基床翻浆冒泥病害采用GPR勘探方法实现早期发现和范围圈定的难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以往依赖人工挖探圈界的常规方法,该方法能够大量减少人工挖探点的数量以及挖探点的揭开范围,从而显着降低勘探成本;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圈定翻浆冒泥病害的周界,并可对隐伏的翻浆冒泥病害实现早期发现。采用该方法的勘探成果,可以作为铁路翻浆冒泥整治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欧阳新文,黄晓倩[2](2019)在《运营地铁道床剥离、翻浆冒泥应急加固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合某地铁车站道床翻浆冒泥整治处理实例,介绍了采用改性速凝环氧浆对道床进行防渗堵漏、高强度速凝砂浆充填、预应力锚杆及壁后注浆进行加固等技术措施,有效保障了地铁的安全运营。(本文来源于《湖南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3期)
毕彤黎[3](2019)在《论如何做好昆明地铁翻浆冒泥病害整治委外项目管理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自2013年5月20日开通至今,线路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翻浆冒泥病害,翻浆冒泥病害是困扰地铁工务部门的主要难题之一。它的危害很大,不仅可以引起轨道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状态严重不良,增加线路维修工作量,严重时还可能危及列车运行安全。但是由于目前地铁自主维护人员翻浆冒泥整治技术及经验有限,无法对翻浆冒泥严重处所进行彻底整治,所以,需将翻浆冒泥整治项目以委托外单位的方式进行。(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04期)
丁杨,陈国荣,陈志文[4](2018)在《一种GPR勘探的铁路翻浆冒泥病害底界的等值线图绘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GPR勘探的铁路翻浆冒泥病害底界的等值线图绘制方法,可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解决了与GPR勘探配套的专业软件例如RADAN7等,无法进行翻浆冒泥病害底界狭长带状等值线绘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04期)
杨少坤[5](2018)在《普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火车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旅游出行和材料运输的首选目标,火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长时间的雨水浸泡,铁路的基床经常会出现翻浆冒泥的现象,为普速火车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乘客的安全。我国每年为治理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的问题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本文将对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探究,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行改善。(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曹斌[6](2018)在《焦柳线蒲山店站道岔翻浆冒泥整治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焦柳线蒲山店站道岔出现翻浆冒泥病害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病害现状和造成原因出发,找出车站道岔翻浆冒泥整治措施,保证了铁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希望为铁路工程翻浆冒泥问题的防治提供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18期)
吾望超,苏谦,刘亭,王武斌[7](2018)在《应用高聚物复合结构层整治基床翻浆冒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氨酯、聚脲与碎石为原料,提出一种用于整治翻浆冒泥病害的新型化学高聚物-碎石复合结构层。该结构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刚度与韧性,可克服柔性材料易被裹挟、翻卷的缺陷,还具有良好的防水、耐磨特性。此结构层在宝成铁路一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整治工程中运用效果良好,为我国有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整治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陶智亮[8](2018)在《铁路路基车载GPR剖面翻浆冒泥识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既有线铁路路基病害比较普遍,路基翻浆冒泥是常见的路基病害之一。翻浆冒泥会导致道床下沉和板结,降低道床强度,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输能力。车载探地雷达检测技术正在铁路路基病害普查中推广使用,但是在车载探地雷达图像上如何识别道床翻浆和基床冒泥是这项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识别翻浆冒泥图像的方法,对今后翻浆冒泥的识别和等级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翻浆冒泥划分为道床翻浆和基床冒泥两种不同的病害,并针对翻浆冒泥在铁路道床和基床介电特性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翻浆冒泥导致道床脏污,进而增加道床的含水率和脏污程度,使得病害处道床的介电常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翻浆冒泥导致基床土含水率上升,同时孔隙率下降,使得病害处基床表层的介电常数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根据焦柳线实测数据对翻浆冒泥在B-scan和A-scan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B-scan中,经过对比发现灰阶图像更适合出现地下介质的层位信息,而红黑色阶图像更能凸显翻浆冒泥处的高能量区域,呈现出与周围差异较大的紫白色,可视性显着提高;在A-scan中,将原本横坐标的采样点x转换为深度信息d(cm),并以此对病害的翻冒深度进行划分:当d≤5cm,可判断为翻冒至道床表面;当5cm<d<50cm,可判断为翻冒至道床中部;当d≥50cm,可判断为翻冒至基床表层。由于翻浆冒泥会导致病害处的介电常数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在该处的反射波幅值明显高于正常道床处的反射波幅值,提出用疑似翻浆冒泥处反射幅值与正常道床处反射幅值之比T的大小判断是否为翻浆冒泥的方法。根据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推导出定量判别公式。并在实测各种介质介电常数后给出测区内翻浆冒泥判别的阈值:在翻冒至道床表面时的道床翻浆:1.4036≤T≤2.1667,在翻冒至道床表面时的基床冒泥:1.5834≤T≤2.5080;在翻浆冒泥至道床中部时的道床翻浆:1.2062≤T≤1.9543,在翻浆冒泥至道床中部时的基床翻浆:1.5537≤≤3.0452;在翻浆冒泥仅在基床表层时的基床冒泥:1.5537≤T≤3.0452。《铁路路基病害分类》中根据S=S_1+S_2+S_3+S_4值划分基床翻浆冒泥的等级,本文提出根据翻浆冒泥区段单道数据翻浆冒泥特征点处的纵坐标数据确定指标S_1,根据翻浆冒泥的连续道数,即翻冒的延伸长度确定指标S_4。S_2(与基床土类型有关)和S_3(翻冒延续时间)由工务部门提供。根据上述各指标确定方法,对焦柳线下行K0~K40路段的车载探地雷达路基检测数据中翻浆冒泥进行了等级划分。在长度为3063m的翻浆冒泥区段,Ⅰ级翻浆冒泥357m,Ⅱ级翻浆冒泥1956m,Ⅲ级翻浆冒泥750m。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机车博物馆内的有砟轨道线路上,对本文提出的翻浆冒泥识别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将粘土与水按3:1比例调配成泥浆,并把配好的泥均匀分为两份,分别模拟翻冒未至道砟表面和翻冒至道砟表面两种情况。实测的翻浆冒泥图像与焦柳线上实测的翻浆冒泥图像相同。翻冒未至道砟表面,T=1.5612,处于第四章给出的干净道床、翻冒深度为道床中部的基床冒泥1.5537≤T≤1.8811范围内。翻冒至道砟表面T=2.4083,处于第四章给出的干净道床、翻冒深度为道床表面的基床冒泥2.2772≤T≤2.5080的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模拟试验还对水分蒸发因素对数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随着时间增长,水分蒸发越多,病害处的反射幅值的衰减程度也会增大。由于阳光照晒,道床表面处的反射幅值衰减程度明显大于道床中部的反射幅值衰减,这对用反射幅值方法确定翻浆冒泥有参考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车载探地雷达检测铁路路基中翻浆冒泥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识别方法,为车载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在铁路路基病害普查中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熊洪强,陶志亮,昝月稳[9](2018)在《探地雷达检测铁路道床翻浆冒泥的时频域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铁路道床翻浆冒泥病害探地雷达图像的识别,通过在标准铁路轨道上设置翻浆冒泥至道砟面和未至道砟面两种病害模型,研究两种翻浆冒泥病害随时间和含水率变化的时域及频域特征。通过时间域和频域的A扫描数据对比及B扫描数据分析得到:翻浆冒泥至道砟面时在剖面图和时间域波形上形成强反射并能轻易分辨,而未至道砟面反应相对微弱;道床翻浆冒泥使频谱中的特征频点幅值减弱,频域幅值变化百分数在道床翻浆冒泥中显着高于时间域的变化。这两个结论说明在识别探地雷达铁路路基道床翻浆冒泥病害时,应同时结合频域特征点的变化来判断。(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韦志敏[10](2018)在《富水铁路隧道基地翻浆冒泥预防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解决富水铁路隧道内基底翻浆冒泥问题,铁路建筑过程中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由于富水隧道地下水水量大,并有一定的承压性效果,因此,提出了通过降低水压、排除渗水的方法作为富水隧道洞内解决问题的主要设计方法。通过多种解决方法进行实验,得出了结果——通过在两侧设置比较深的深水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中心处的水压力,从而解决隧底翻浆冒泥的问题,为后续解决翻浆冒泥的问题提供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06期)
翻浆冒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结合某地铁车站道床翻浆冒泥整治处理实例,介绍了采用改性速凝环氧浆对道床进行防渗堵漏、高强度速凝砂浆充填、预应力锚杆及壁后注浆进行加固等技术措施,有效保障了地铁的安全运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浆冒泥论文参考文献
[1].丁杨,陈国荣,陈志文.一种铁路翻浆冒泥病害的GPR勘探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欧阳新文,黄晓倩.运营地铁道床剥离、翻浆冒泥应急加固处理技术[J].湖南水利水电.2019
[3].毕彤黎.论如何做好昆明地铁翻浆冒泥病害整治委外项目管理工作[J].智能城市.2019
[4].丁杨,陈国荣,陈志文.一种GPR勘探的铁路翻浆冒泥病害底界的等值线图绘制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
[5].杨少坤.普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整治[J].山东工业技术.2018
[6].曹斌.焦柳线蒲山店站道岔翻浆冒泥整治浅析[J].居舍.2018
[7].吾望超,苏谦,刘亭,王武斌.应用高聚物复合结构层整治基床翻浆冒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18
[8].陶智亮.铁路路基车载GPR剖面翻浆冒泥识别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8
[9].熊洪强,陶志亮,昝月稳.探地雷达检测铁路道床翻浆冒泥的时频域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10].韦志敏.富水铁路隧道基地翻浆冒泥预防措施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