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学术流派。清代道光四年,有一种新的学派形成——“火神派”。名为“火神派”,是因该学派尊仲景之法,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来治疗各种重症、险症,其独特理论和卓越疗效令人瞩目,从而得到众多临床家的效法,该派创始人是清末著名医学家郑寿全。郑寿全,子钦安,四川邛州(今为邛崃)固驿镇人,其学医于一代儒医刘止唐,深研《内经》、《周易》、《伤寒》诸书,体悟先贤立论之原旨,勤于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扶阳”思想。郑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论、药物和辨证体系,本文对其临证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现代对“火神派”及郑钦安的研究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其一,对郑钦安的生平和后世传人进行了考证;其二,对郑氏独特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其三,对郑氏及“火神派”的常用药物和方剂进行了规律性研究;其四,对“火神派”的医案进行了摘录和讨论;其五,郑氏理论或方剂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虽然诸多医家、学者对“火神派”的源流、学术特点、药物、医案和现代临床应用从多角度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和探讨,使“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得到了传播,但是,统观“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的著作,其利用卦象推演对阴阳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以上学者未系统地进行研究,实为憾事。对于医家来说,药物是克除疾病的武器,郑氏更是结合自己的理论观点对药物进行了描述,如对附子的评论中,郑氏认为,“附子扶下之阳”,“熟附子大辛大热,足壮先天元阳”,“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学者们只在附子剂量和普通药效方面着眼,见解不够全面。因此,应系统地归纳总结郑氏的药物观点,方能更好地理解郑氏及“火神派”的遣方用药之旨。郑氏的理论、药物、辨证皆有其独特性,且环环相扣,缺一则不能知晓郑氏之原意,只有系统整理掌握郑氏临证学术思想,方能理解郑氏及所创的“火神派”遣方用药之深意,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各学科,取得切实疗效。论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郑氏独特临证基本理论。主要对郑氏利用《易经》之卦象演绎君相火的重要性、论述坎阳(肾阳)是立极之本、阴阳辨证之重要性及郑氏对仲景六经的认识做了概括性论述。郑氏十分注重阳气,尤其是君相火在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能动性,认为阴阳是阳主阴从的关系。郑钦安医学思想主要来源之一是《易经》,所以在其著作中,多见利用卦象来类比脏腑和脏腑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说明各脏腑生理及病理特征,“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郑氏利用了卦象的直观性使深奥难辨的中医理论简易化,方便了后世学者的阅读和理解。乾坤是先天八卦,坎离是后天八卦。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乾坤二卦是其他卦象的“父母”,通过二卦的结合,化生出其余六卦,有区别的是,乾之二爻乘于坤之二爻而生的坎卦、坤之二爻乘于乾之二爻所生的离卦,乃得天地中正之气所化生,因此,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所以,郑氏尤为重视坎离二卦的作用。在人体中,坎卦对应的是肾脏,离卦对应的是心脏,故郑氏结合坎离二卦对此二脏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得出君相火在人体中有着重要意义的结论。又因为古人重视中央位置,在乾坤二卦向坎离二卦的转化过程中,乾卦的二爻(中央位置)转化为坎卦的二爻(中央位置),又因郑氏认为阳爻(阳气)的能动性最强,所以在君相火中以坎阳(相火)为要。郑氏主张辨证以阴阳为先,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疾病主要分为“阳虚”和“阴虚”两个方面。郑氏之“阳虚”含义主要包括阴寒内盛伤阳、阳气不足及阳气虚极三种情况,“阴虚”含义主要包括实火伤阴、阴津不足及阴亏至极三种情况。郑氏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应对之策,并配以典型方剂。治疗“阳虚”分别为温经救阳法,温中扶阳法及温肾助阳法。治疗“阴虚”分别为灭火救阴法、润燥扶阴法及利水育阴法。郑氏认为组成人体主要就是阴和阳两方面,而从病理角度来看,主要是阴虚和阳虚两个方面,如果能够抓住阴阳的病理实质,就相当于抓住了疾病的本源。根据阴阳位置的不同又分为上、中、下三部,旨在定位,使辨证更加准确。郑氏尊崇仲景之学,并认为仲景尊阴阳之道,立六经之法为了“将一气分布上下左右四旁之意探客邪之伏匿耳”,意为仲景之六经旨在探明病位之所在。在其著作中,《伤寒论》理论贯穿始终,在《医理真传》中即写了“伤寒六经提纲病情”及“六经定法贯解”,并对六经分别作了“证解”。通过对“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及“厥阴经”进行“证解”,阐述了郑氏从阴阳和五行的角度对仲景《伤寒论》中六经的病机、传变规律及用药的理解。郑氏在《医法圆通》中以图说方式做“一气分为六气图”、“太阳经用药图”等图,另写了“桂枝汤圆通用法”、“麻黄汤、五苓散圆通用法”等对仲景经方的圆通用法,表明作者对仲景《伤寒论》的深刻理解和拓展应用。《伤寒论》之六经理论深深地影响了郑钦安,其不但将仲景六经理论应用在治疗外感疾病上面,而且通过拓展应用在了治疗内伤疾病方面。还把六经理论与阴阳相结合,使辨证更加准确,必然会调高疗效。郑氏认为仲景写《伤寒论》不仅仅是把重点定位在“寒”上,其写“寒”只是把寒作为一个例子来写,仲景之本意在于让读者了解六经,只有把六经的基本生理、病理及传变通过《伤寒论》弄清楚,才不至于临证迷惑。而风、寒、暑、湿、燥、火、尸气、瘴气、疫气、四时一切不正之气等客气皆可以入侵六经,通过仲景对“寒”的六经描述,可以推演其他客气侵犯人体时的表现、转归及治疗。如果把握住六经得病之基本规律,临证时便如顺藤摸瓜,迅速抓住疾病的本质及病位,再遣方用药以治之,必会实现对疾病的精确打击。论文第二部分主要对郑氏独特药物、配伍观点进行了梳理,通过分析研究可以观察郑氏是如何在自己的基本理论指导下认识药物及其配伍关系,并对郑氏治疗“阴虚”、“阳虚”的主要方剂进行了原文节录,使这些方剂与其独特理论一脉相承的特性得以体现。郑氏对药物阴阳之属性,作用之部位进行了论述。例如,熟附子,大辛大热,可补先天之元阳。因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为壮君火。生附子,能引水中之阳上交于心,等等。其用药配伍也有着自己的主要观点——多从辛甘化阳、苦甘化阴两方面进行考虑。郑氏常用的方剂多来源于《伤寒》,如其基本理论中提出“阳虚”、“阴虚”的三种治疗大纲,皆用仲景《伤寒论》中方剂,治疗“阳虚”:温经救阳法,用方如四逆汤、回阳饮之类;温中扶阳法,用方如理中汤、甘草干姜汤之类;温肾助阳法,用方如附子细辛汤,真武汤之类。治疗“阴虚”:灭火救阴法,用方为人参白虎汤、承气汤之类;润燥扶阴法,用方为芍药甘草汤、黄连阿胶汤之类;利水育阴法则用四苓滑石阿胶汤、六味地黄汤之类,等等。通过对该类方剂的梳理分析,可直观郑氏依理遣方之本意。郑氏的重阳思想影响着其选择药物的喜好,临证时其多喜用附子、干姜等扶阳药物,因此,郑氏及“火神派”传人留下了诸多使用姜附等扶阳药物的宝贵经验。论文第三部分对郑氏在临证中的诊断方法、特点及其对基本学术思想和药物理论的综合应用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研究。本部分总结了郑氏如何利用君相火阴阳观及六经理论作为诊断的出发点。举例说明郑氏如何在临证中综合应用自己的理法方药理论。阐述其诊病用药是建立在阴阳辨证基础之上,并圆通应用了仲景的六经理论。郑氏对仲景之六经理论进行了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结合自己的阴阳理论,扩大了仲景六经及方药的应用范围,深深地影响了“火神派”传人。如在其传人范中林和吴佩衡,均主要从六经理论进行辨证,并取得良好疗效。本论文还对郑氏与张景岳的“扶阳”理论进行了比较,二者相同之处在于皆重阴阳,主张阳主阴从,并以易理进行了推演,皆重坎离(君相火),且尤以坎阳为重。不同之处在于张景岳用药重视阴阳互济,而郑氏主张大开大阖,药力贵在精专。郑氏临证基本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易经》、《内经》及《伤寒论》深刻的理解之上。主张阴阳辨证以便于提纲挈领,把握疾病本质;注重阳气在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能动性,阴阳是阳主阴从的关系;推崇仲景六经理论,认为仲景之学建立在对阴阳的准确把握之上,而且利用六经能将客邪伏匿之处予以定位。其对药物论述时主要指出了各药物阴阳之属性,作用之部位。在使用药物进行配伍之时,亦多从辛甘化阳、苦甘化阴两方面进行考虑。诊病用药应该建立在阴阳辨证基础之上,圆通应用仲景六经理论以准确给疾病定性和定位,然后再行遣方用药,方可疗世人之疾患。郑氏的理论、用药、辨证皆有其独特性,且环环相扣,缺一则不能知晓郑氏之原意,本论文对郑氏的理、法、方、药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系统整理归纳了郑氏的基本理论、药物观及临证应用,使郑氏临证学术思想体系得以完整展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及药物研究者整体掌握郑氏之原旨提供借鉴,并进一步促进“火神派”的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六经理论浅谈侯氏黑散在中青年高血压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9)
- [2].活用六经理论,分类时方举隅[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20)
- [3].从感染性疾病探讨《伤寒论》六经理论实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12)
- [4].张斌教授运用六经理论辨治妇科病证探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8(01)
- [5].伤寒六经理论和时间医学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1(12)
- [6].六经理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浅析[J]. 名医 2018(07)
- [7].论《伤寒论》的六经理论[J]. 陕西中医 2008(01)
- [8].基于仲景六经理论探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疗法[J]. 陕西中医 2017(12)
- [9].唐容川六经理论的诠释学分析[J]. 吉林中医药 2011(06)
- [10].脑-腑相关理论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11].六经体系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初探[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12)
- [12].六经理论是解决中医临床症状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之一[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3)
- [13].浅谈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J]. 新中医 2020(18)
- [14].张喜奎教授治疗面瘫经验总结[J]. 新中医 2014(10)
- [15].长安学派代表性传承人米伯让先生轶事考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 [16].六经理论辨治咳嗽[J]. 中医学报 2019(08)
- [17].胡顺金主任运用六经理论辨治肾脏疾病经验[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18].从少阳论治支气管哮喘述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11)
- [19].从少阳论治后期重症肺炎[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05)
- [20].《伤寒论》对《内经》六经理论的扩充及发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06)
- [21].从《伤寒论》六经理论看糖尿病的辨证施护[J]. 河南中医 2012(08)
- [22].六经传变的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9)
- [23].《伤寒论》六经学说与“治未病”[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02)
- [24].《伤寒论》寒热夹杂证的六经辨治[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03)
- [25].从厥阴论治结直肠癌[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