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O2-Y2O3-MgO三元系气敏材料的制备和相关性能的研究

ZrO2-Y2O3-MgO三元系气敏材料的制备和相关性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ZrO2—Y2O3二元系统中添加第三组元从而构成三元系统是目前ZrO2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研制领域的一个热点。由于MgO的价格远低于Y2O3,因而从电性能/价格比角度而言,ZrO2—Y2O3—MgO三元电解质材料较之于传统的Y2O3稳定ZrO2材料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新系统。本论文立足于汽车用浓差型氧传感器的研究,根据相关氧传感器的生产流程,对汽车用氧传感器的核心部件ZrO2—Y2O3—MgO(MY系列)固体电解质器件生产中粉体的混合、蜡浆的制备、模具制备、烧结工艺、电极制作、成品的电性能测试,抗热震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由电性能测试结果可知,输出电压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变化是非线性的。随温度的升高氧离子的激活能降低,因而引起跃迁几率增加,同时还有一些本征空位也参与氧离子的传输,从而随着温度的增加使得通过ZrO2固体电解质中的氧离子数目增加,开路电压较低温情况下迅速增加。 氧化锆材料的离子导电率与掺杂氧化物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有关,掺杂量增加到某一值时,离子导电率对每种成分掺杂会出现不同的极大值。本文中MY系列中,导电率最高时,掺杂物的含量分别为:Y2O3为3mol%,MgO为5mol%。同时,当掺杂高于这一值时,其离子导电率反而下降。 利用X-Ray衍射、SEM、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研究了ZrO2气敏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试样烧结较为理想。从SEM显微结构分析,加入第二种稳定剂后,颗粒分布较为均匀,有部分晶粒长大现象。从电子探针显微结构分析显示,各个试样中MgO与ZrO2混合的比较均匀,MgO没有发生偏析,部分聚集等现象。 由抗热震性测试结果可知,MY系列中,随MgO含量的增加,抗热震性升高,在5mol%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随M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MgO加入基体材料后产生双晶结构并伴生气孔,因其形成ZrO2晶粒中MgO含量外高内低的“核”结构,提高了ZrO2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但是,MgO的加入量超过一定值(5mol%左右)时,MgO在晶界上的严重偏聚又降低了ZrO2复合材料的抗热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气敏陶瓷的分类及其导电机理
  • 1.2.1 半导体气敏陶瓷
  • 1.2.2 固体电解质气敏陶瓷
  • 1.3 氧化锆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1.3.1 浓差电池式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1.3.2 界限电流式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1.4 氧化锆传感器的制备
  • 1.4.1 氧化锆陶瓷粉体的制备
  • 1.4.2 氧化锆陶瓷的成型
  • 1.4.3 氧化锆陶瓷的烧结
  • 1.4.4 电极的制备
  • 1.5 影响氧化锆导电性的因素
  • 1.5.1 稳定剂的影响
  • 1.5.2 颗粒尺寸的影响
  • 1.6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7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8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氧化锆气敏元件的制备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仪器和设备
  • 2.2 模具的制作
  • 2.3 氧化锆复合粉体浆料的制备
  • 2.3.1 复合粉体的制备
  • 2.3.2 浆料的制备
  • 2.3.3 浆料中蜡含量的影响因素
  • 2.4 坯体的成型
  • 2.4.1 成型工艺
  • 2.4.2 缺陷及其克服方法
  • 2.5 排蜡
  • 2.5.1 排蜡过程
  • 2.5.2 影响因素
  • 2.6 烧结
  • 2.7 电极的制备
  • 2.7.1 预处理
  • 2.7.2 涂覆及烧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氧化锆陶瓷的物理性能与微观结构
  • 3.1 物理性能
  • 3.1.1 真密度的测定
  • 3.1.2 电性能的测定
  • 3.1.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2 显微结构
  • 3.2.1 试样制备
  • 3.2.2 检测手段
  • 3.2.3 检测结果与分析
  • 3.3 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氧化锆材料电性能的研究
  • 4.1 氧化锆气敏材料的测氧原理
  • 4.2 掺杂物与电性能的关系
  • 4.2.1 选择掺杂物金属原子的基本原则
  • 4.2.2 二元系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材料
  • 4.2.3 三元系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材料
  • 4.3 温度对电性能的影响
  • 4.4 电极对电性能的影响
  • 4.5 其它影响电性能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氧化锆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
  • 5.1 试验方法与结果
  • 5.2 氧化锆材料的热震机制
  • 5.2.1 应力诱导相变抗热震机制
  • 5.2.2 微裂纹抗热震机理
  • 5.3 影响抗热震性的因素
  • 5.3.1 气孔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 5.3.2 第二相粒子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 5.3.3 成型性能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 5.3.4 排蜡制度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 5.3.5 氧空位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20(03)
    • [2].一种高压大容量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的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20(08)
    • [3].固体电解质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 电源技术 2019(03)
    • [4].丰田在锂离子固体电解质上的专利技术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03)
    • [5].钠离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05)
    • [6].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7].传说中的2016电池技术突破[J].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7(01)
    • [8].固体电解质定硫传感器[J]. 工业计量 2009(S2)
    • [9].基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全固态锂电池界面特性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02)
    • [10].无机钠离子电池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学报 2020(05)
    • [11].钠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在能源上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19(01)
    • [12].锂离子电池无机固体电解质的计算[J]. 自然杂志 2016(05)
    • [13].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J]. 新材料产业 2014(03)
    • [14].表面粗糙度对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J]. 中国陶瓷 2013(02)
    • [15].高价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2(S1)
    • [16].日本开发出高电导率固体电解质材料[J]. 电源技术 2011(10)
    • [17].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粉末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分析[J]. 电工材料 2019(05)
    • [18].美国研发新型锂电池混合固体电解质[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01)
    • [19].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器阴极表面处理[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3(06)
    • [20].添加剂Li_3PO_4对锂离子固体电解质Li_(1.3)Al_(0.3)Ti_(1.7)(PO_4)_3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11)
    • [21].日开发出用氧化物类固体电解质的全固体电池[J]. 功能材料信息 2010(Z1)
    • [22].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价电子结构研究[J]. 金属功能材料 2009(06)
    • [23].一种碳纤维包覆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9(04)
    • [24].环丁砜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固体电解质中的应用[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3(03)
    • [25].氧化锆固体电解质高温电子电导的研究[J]. 功能材料 2009(12)
    • [26].美国研发新型锂电池混合固体电解质[J]. 稀土信息 2016(01)
    • [27].钆掺杂磷灰石型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电性能的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9)
    • [28].聚乙二醇嵌段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导电性[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2)
    • [29].美首次开发纳米固体电解质帮助新能源充电[J]. 低碳世界 2013(02)
    • [30].美首次开发出纳米固体电解质[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02)

    标签:;  ;  ;  

    ZrO2-Y2O3-MgO三元系气敏材料的制备和相关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